
對于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企業產權結構不同披露要求也有所不同,就國有企業而言,由于其國有經濟的性質特點,應當要求其充分披露社會責任信息,充分披露自身在人力資源、環境保護、遵守法規、社會公益方面做出的貢獻。但由于我國引入社會責任會計的時間較短,相關制度和理論準備尚未健全,尚無統一的標準和規章,無論是理論成果還是實踐經驗都有欠缺。本文通過分析影響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效果的四個方面,力圖促進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進一步改善。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1776年,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巨著《國富論》出版, Adam Smith在書中鮮明地表達了自由經濟學派的觀點,即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是在其獲取自身利益的過程中實現的。類似的,在美國,芝加哥經濟學派的主將Milton Friedman認為企業唯一需要履行的社會責任就是在遵守法律法規和市場行業規則的情況下,保證股東的利益,而額外的社會責任的履行則有損于這一目標。
作為國民經濟的細胞,企業必然與社會經濟的其他方面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聯系,從這一角度來說,企業在對自己的股東承擔責任的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很早就受到了理論界的重視和研究,最早提出“企業的社會責任”這一概念是美國學者Milton,在凱恩斯理論占據統治地位之后,人們普遍認為企業經營的主要目標仍是追逐利潤,但是由于外部環境支撐著企業的生產經營,企業同時需要履行對社會的責任,由此實現企業的長遠利益。
當前,社會公眾對社會責任信息的關注程度日益提高。但不盡人意的是,我國引入社會責任會計的時間較晚,理論界的研究更多的局限在對其意義的探討,就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該如何實行卻未能形成統一意見。
為了解決上述情況,筆者認為考慮到我國社會責任披露理論發展滯后的狀況,通過企業在實踐中率先探索,以實踐中的經驗帶動理論的發展可能是一條路子。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國民經濟的主體,國有企業在其中無疑應當發揮帶頭作用,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積極探索信息披露實踐,提升企業自身形象是題中應有之義。本文根據這一思路,通過對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要素與披露效果進行回歸分析,希望找出影響信息披露效果的因素,為該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實踐做出鋪墊。
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影響因素分析
上文論述了針對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不同觀點,那么,國有企業究竟應當如何進行責任信息披露,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轉載須注名來源才能提高信息披露的效果并實現利益相關者的需要?為解決這一問題,本章從以下方面展開:對應當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進行分類,賦以權重,根據企業對各因素的實際披露情況打分。再以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公布的社會責任發展指數作為替代變量來評價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效果,考慮各因素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效果的影響。
(一)設計方法
樣本來源。為了對信息披露效果的影響因素進行剖析,本文的數據來源于社科院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出具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11)。為與文章內容相符,筆者對報告中所列數據進行了篩選:
第一,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國有企業的信息披露,因而去除了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社會責任披露情況。
第二,基于規模較大的企業能夠進行更加完善的信息披露的假設,筆者選取國有企業100強的數據進行分析。
樣本特征。第一,規模巨大,影響力強。就2011年而言,國企一百強營業收入總和超過全國GDP一半,平均營業收入超過2200萬元,60%超過1000萬元,其中3家巨型企業的營業收入超過一萬億元。
第二,行業廣泛,控制力強。此次選取的國企100強企業,涉及23個行業,且大多屬于國家的支柱產業。
第三,類型廣泛。本文選擇的樣本數據中,企業類型廣泛,包括:中央企業、國有金融企業、其他國有企業,其中國有金融企業的比重最小。
(二)模型與假設
研究假設。 H:國有企業在生產管理、保護環境、社會福利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信息披露程度與信息披露效果正相關。
本文假定社會責任發展指數可以用來評價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效果,并假定國有企業需要在以下四個方面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即:生產管理、保護環境、社會福利和公司治理,并在這些方面披露相應信息,這將有助于提高企業信息披露效果。因而本文假定它們與社會責任發展指數都存在正相關關系。
回歸模型。為考慮各披露因素對總體披露效果的影響,結合上文對披露因素的分類,筆者建立了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CSR=β COR+β ENV+β PRO+β SOC+ε
變量解釋:CSR: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
COR:公司治理方面的責任
ENV:環境保護方面的責任
PRO:生產管理方面的責任
SOC:社會福利方面的責任
結果及分析。本文采用Excel軟件,分析結果如下表:
表1:回歸結果分析
InterceptCORPROSOCENV
Coefficients5,6130,270-0,0260,0280,001
t Stat3,1551,187-0,4260,2990,010
可以初步得出的結論公司治理、環境保護、社會公益方面的信息披露均與社會責任發展指數呈現正相關關系,而生產經營責任方面的信息披露則與之不同,呈現負相關關系。
下一步進行t檢驗,根據分析結果,變量COR、PRO、SOC、ENV的t值分別為1.187、-0.426、0.299、0.01,本文共選取101個樣本,其中t (99)=0.9801.
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方面信息披露對社會責任整體發展指數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而其他假設未能通過t檢驗,假設不成立。
三、研究結論
本文闡述了國有企業是否需要廣泛履行社會責任的各方觀點,重點對影響信息披露效果的因素進行分析,剖析企業在生產管理、保護環境、社會福利和公司治理等四個方面的努力程度如何影響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披露效果。
筆者得出的主要結論是:
第一,當前,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問題,主要以渠道較少、管理不嚴和缺乏標準為代表,國有企業仍需加強相關信息披露。
第二,盡管社會責任會計在我國有了一定發展但仍未得到足夠重視,國有企業各利益相關者尤其是投資者應當提高社會責任意識,督促企業進行相關信息披露。
第三,根據分析,在將社會責任信息分為四大類的情況下,公司治理、環境保護和社會公益與社會責任發展指數存在正相關關系,其中公司治理方面的責任相關性最強。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