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是現實社會的主體道德,在道德文明中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高校教師職業與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關系十分密切,教師的職業道德水準對社會文明程度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在任何時候,教師個體職業道德的形成都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但決定因素無疑是作為道德主體的教師自身。高校教師只有自覺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通過不斷學習、認識、實踐、體驗,把對職業道德的內容和意義的認識逐步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轉變成個體的道德需要,進而外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和習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因此,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是高校教師永恒的課題。
教師職業道德是作為教師這一特定社會角色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教師個體的職業道德不可能自然地形成,它是依賴于教師個體在實踐的基礎上,經過長期艱苦的修養活動而形成的。所謂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指教師在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方面,自覺地按照教師道德要求所進行的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為活動,以及經過努力所達到的教師道德境界。換句話說,職業道德修養是教師個體在教育活動中,通過不斷學習、實踐和體悟,自主地進行道德認知、認同和行為選擇,努力進行道德人格的調整和建構,實現人格改造和道德提升的動態過程,而教師所確立的修養目標的實現程度則表現為相應的道德境界。修養的本質是社會新舊道德觀念和價值體系的矛盾在教師道德意識和行為中的反映,是教師個體對自身不符合道德原則與師德規范的思想和行為的自覺斗爭。修養的目的是塑造理想人格,提升與教師職業價值目標相應的道德境界,實現自身職業道德品質從低到高、從舊質到新質的轉變。
當前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中,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知識經濟已見端倪,世界各國在各個領域的競爭也愈演愈烈,人才在這個時代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我國的高等教育也隨著時代的發展進入蓬勃發展的時期,面對時代與社會的考驗和期待,高等教育中的從業者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狀況以及師德師風卻不能讓人滿意。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以及我國社會內部的深刻變化,迫切要求我國高等教育工作者將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作為教育教學實踐中重要的一環。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不僅是理論問題,而且也是實踐的問題。要使教師道德原則和規范成為教師行為的準則,必須依靠長期不懈的努力,自覺進行修養和鍛煉。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實踐是思想道德修養的基礎。因此,應堅持在教育實踐中鍛煉和培養師德。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不僅要懂得哪些是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思想,為什么應當具有這種思想道德,而且更主要的是把這些認識用于指導行動,按照師德的要求,從事教育實踐,并以此為準則,對照、檢查和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培養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進行教師道德修養,是加強教師修養的有效辦法。在教師道德修養的過程中,從教師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到教師的道德行為和習慣, 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轉載須注名來源自始至終都是在社會實踐、教育和教學中完成的。教師只有在教育和教學實踐中,在處理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中,才能認識行為是與非,才能辨別善與惡,才能培養良好的教師道德品質。如果只是“閉門思過”、“坐而論道”,脫離實踐去修養,那么教師道德修養就要成為一句空話。參加社會實踐,投身于教育和教學工作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現已成為教師道德修養的有效途徑。
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高校教師不斷學習的一個表現。為人師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書育人,此乃師德之本也。所以,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之前,首先應該“內省”,或者“反思”。隨著時代的進步,內省也成為評價一個優秀高校教師的標準。內省是一種自覺地自我審查和反思,孔子曾經說過“見賢則思齊,見不賢而內省也。”說的就是要主動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同時看到別人不好的方面,自覺反思自己的行為,引以為戒。高校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面對外界日益增多的批評和質疑,內省成為當下高校教師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十分有效的方式之一。只有職業思想發生內在的改變,行動上才會有所進步。
除此之外,高校教師面對的是是一群剛剛成年的,對社會和各類事物充滿好奇和質疑的新生力量,這些學生站在社會科技和新知識的風口浪尖之上,可能被吞噬,也可能成為勇敢的弄潮兒。但是只有好奇和質疑并不能幫助他們在時代和社會的大潮中成長和進步。所以作為這個群體的直接接觸和教育者,高校教師還應該而且必須與時俱進,主動學習,這樣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深入學生群體,了解學生動向,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以引導學生,引領學生。同時,學習是多方面的。隨著“以人為本”的提出和踐行,在我國各階段教育中,學生的心理狀態也逐漸納入了學校關心和教育的重點。只有好的分數,沒有健康的學生,這不是成功的教育。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認真去踐行“以人為本”的實踐原則,不能以舊眼光看待新問題。
提升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不僅僅是教育領域的課題,也是一個社會課題。一個真正的教育者,應該具有宏大的社會觀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工作,但是作為社會職業的一種,教師也擔任了社會優秀品質代表的角色,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也間接地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所以要想勝任高等教育工作者這一職業并不容易,需要日積月累,需要堅持不懈,需要真正的職業情感作為動力,既然進入教師隊伍,高等教育工作者就要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以優良的師德師風影響學生,渾厚的職業情感感染社會,成為真正的社會發光體,靈魂工程師。
(作者單位:石家莊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