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化的基本精髓中,“天人合一”是主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美學觀中重要的內容。在美學的探索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則是一項重要的問題,而西方的美學中對以人類為中心的思想過于根深蒂固,提倡人類征服自然,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日益的對立,造成了美學陷入困境的現(xiàn)象。中國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對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科學性的闡述,從古便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始終放在重要的位置,得到了中西美學家們的認可,使西方美學獲得了新的發(fā)展方向。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基本精髓與傳統(tǒng)哲學基本命題中,“天人合一”思想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美學的主要探索問題中,人與自然的關系是首要的研究內容。中西方的美學觀念中對生態(tài)思維、生態(tài)意識、自然觀等方面存在的分歧較大。在西方美學觀念中,對以人類為中心的思想過于頑固,提倡人類征服自然的觀念,在中國的傳統(tǒng)美學觀念中則認為人與自然及其他存在物應和諧共存,對生物圈中甚至是全宇宙中的所有事物應共同繁榮和生存。自20世紀末開始,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產生了矛盾,并日益的形成對立關系,使生態(tài)問題逐步的凸顯出來,此時美學家和哲學家則開始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進行反思,西方
美學的發(fā)展也因此受到了阻礙,但是中國的“天人合一”觀念則將其強大的生命力顯示出來。本文對中國的“天人合一”美學觀對西方美學走出困境的啟示進行了探討。
一、中國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美學觀念
自然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主要內容,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是最基本的精髓,對“人”和“天”的關系進行了探討,認為人類來源于自然;人類應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規(guī)律;自然規(guī)律和道德原則是相同的;人和天應協(xié)調和諧共存。“天人合一”的思想存在于中國的道家、儒家、佛家思想中,是較為宏觀的人和宇宙萬物關系的理念,和諧則是人與自然的共同含義。
按照不同的理論可以將美學分為智慧美學、知識美學、趣味美學。智慧美學是人類超越了知識的范圍,提高到審美智慧的方面。知識美學則是對審美規(guī)律的概念范疇和知識譜系進行重視。趣味美學則是對人的感性審美趣味和經驗進行重視。智慧高于知識,莊子的思想認為最高層次的智慧應該是將自我和天地萬物進行遺忘,外不察乎宇宙,內不覺其自身,曠然無累,自我和天地萬物和諧統(tǒng)一。所以當自我和人、自然和社會做到了和諧,則宇宙萬物和人類生命之間將不存在界限。
中國的“天人合一”美學觀念是一種生命美學的體現(xiàn),將對生命的終極關懷和極大熱情進行了凸顯。認為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應做到和諧,對和諧的生命精神進行了提倡,并對人和自然、人和社會、人和自我的相交和諧、共同創(chuàng)化進行了重視。
二、西方美學的困境分析
在西方美學觀念中缺乏對宇宙萬物生命的思想,破壞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而這種所缺乏的思想?yún)s被宗教所利用,認為上帝創(chuàng)造了一切,從而對萬能的上帝進行崇拜和贊美。
在西方美學的觀念中沒有對事物進行結合思考,只是一味的在所謂的科學體系中和學科門類中存在自身的立足點,認為只需要一看分門別類的分析和研究便可以促進學科性、科學性美學的形成。
對立的二元論是西方美學的思維方式,通常將事物一分為二來進行思考,使兩方面處于對立位置。并且認為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是無法進行協(xié)調的,人類必須對自然進行征服才可以使自身的價值得以實現(xiàn),人類也必須遵循弱肉強食的生存理念才能和自然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符合,這樣的思想造成了人和自然之間的對立關系,使自然成為了人們掠奪、奴役、支配的對象,也使得人與人之間也存在著無端戰(zhàn)爭和激烈競爭的現(xiàn)象。
總而言之,二元論思維和理性分析備受西方美學的推崇,將構建相應的知識譜系作為理論研究的根本目標,并且想以此作為西方美學能夠走出困境的新方法。但是西方文化從亞里士多德、柏拉圖時代開始,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轉載須注名來源便對人類的科學意識進行了自覺性的培養(yǎng),對人的理性分析精神進行了極度發(fā)揚,并將世界劃分為分門別類的學科開展探索研究,曾一度獲得了豐厚的成果。從此,人類辯證征服自然的過程中逐漸的自我膨脹,促使了人類是宇宙萬物主宰這一思想觀念的形成,形成了以人類為中心的觀念,西方美學則始終被這一思想所困,無法得到長遠的發(fā)展。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類雖然進行了大量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但是卻無法對安康、幸福的生存進行享受,反而因為嚴重的破壞了生態(tài)系統(tǒng),使環(huán)境惡化,對人類的生存和精神方面產生了危害,引起了西方美學家的反思。
三、中國“天人合一”觀念對西方美學的啟示
由于西方美學中存在的漠視生命、背離自然思想,使西方美學的發(fā)展受到了阻礙,為了能擺脫這一困境,西方美學可以從中國的“天人合一”美學觀中借鑒一下幾點策略:
西方美學應摒除以人類為中心的思想,要樹立以生態(tài)為中心的觀念。由于西方美學中,以人類為中心主義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則在《政治學》中提出“植物的存在是為了給動物提供食物。所以,所有的動物都是大阻燃為了人類生存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等觀念,這些觀念的存在為人類征服自然、統(tǒng)治自然的思想提供了力量和理由,使西方人類和環(huán)境、文明、自然之間的惡化關系愈演愈烈。中國的“天人合一”美學觀中以生態(tài)為中心的思想形成的較早,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生存。老子的思想中認為人來源于自然,與蒼宇相比,人就如高山中的一株樹、一棵草而已。老莊思想也認為人要回到人類本身之中,要慎重的對到生存和存在,防止人類出現(xiàn)自我膨脹的觀念,對人們追求和諧生存的觀念進行了引導。以生態(tài)為中心的科學性觀念通過生態(tài)學的豐富和發(fā)展得到了體現(xiàn),中國的“天人合一”美學觀則是古典的生態(tài)美學中的一種,凝練了古代生態(tài)美學的思想觀念。所以西方美學應從中國“天人合一”美學觀念中進行養(yǎng)分的汲取,是走出困境的明智選擇。
西方美學中的二元論思想使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產生了對立,并將自然視為人類征服和統(tǒng)治的事物。中國的“天人合一”美學觀念中則是對和諧生命精神進行提倡,對人和自然之間的相交和諧關系進行重視,認為人與自然的和諧觀,生命和宇宙的和諧觀是十分重要的。
西方美學觀應對知識譜系的建構進行轉變,對宇宙萬物生命的存在進行接受,做到對自由創(chuàng)化的生命智慧和生命精神予以尊重和體悟。改變對美學的不正確看法,應將美學視為一種對人與自然之間、生命之間和諧共存的思想和智慧。
中國的“天人合一”美學觀念對于西方的美學而言是引路燈,對西方美學的發(fā)展進行重新煥發(fā)活力的影響。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中國的“天人合一”美學觀對西方美學的走出困境過程中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對于自然賞賜于人類的安康和幸福,我們應學會真正的去享受,才可以使世界能夠真正的祥和、寧靜存在和發(fā)展。
(作者單位:達州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