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兩率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旗林業發展的老大難問題,不僅嚴重制約著我旗林業生產的發展,而且造成人財物的極大浪費,該文針對如何提高兩率提出了具體的適用技術措施。
—、適地適樹
適地適樹就是根據造林立地條件,選用在本地區能健康生長的樹種,做到樹地相宜,使兩者相互適應,實現地盡其力。應確保造林地的光照、熱能、水分、土壤養分等氣候條件都能滿足所選樹種的健康生長,只有選擇了樹地相宜的樹種進行造林,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造林“兩率”。
二、土壤管理
松土除草。松土除草時幼林撫育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松土可以疏松板結的地表、保蓄水分、增強土壤通透性:除草的主要作用是除掉與幼樹爭奪養分的植物,使苗木順利成活。松土除草從造林后開始,連續進行數年,直到幼林樹冠相接達到郁閉為止。松土要與除草結合進行,距幼樹10厘米處,深度為8~10厘米。
灌溉。灌溉可以滿足造林樹種生長所需的水分,還可洗鹽壓堿,改良土壤:對于降水稀少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是提高造林“兩率”的關鍵因素。灌溉方法一般以小畦灌和沿著樹行溝灌為主。
施肥。施肥是造林時和林分生長過程中改善林地肥力狀況的措施。林木是多年生植物,其生長周期長,要求多次施肥,并應施用長效肥料,以在樹木的速生期之前施用為宜,即每年的6月上旬。
林農(牧)間作。幼林郁閉前,林地一般會有較大的空隙,用以間作糧食作物或牧草等其他作物,不僅可以合理利用土地,還可實現一耕代撫的作用。
三、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決定著林分內各各個環境因子的變化,并影響著林分生長發育狀況。造林密度過小或過大都會產生不良影響,一般來講,過小會推延林分郁閉時間、增加林地撫育期、導致林木的分枝增多和加大樹干的尖梢度;過大會減少林分對光照、水分、養分的吸收,降低林木生長量,特別是粗聲長量。造林密度要根據樹種、林種、立地條件、經營狀況而定。
樹種和林種。樹冠小或干型較差的樹種宜密植,樹冠大或干型通直的樹種則宜希植。林種的栽植密度可根據其用途而定。
立地條件。平原地區水肥條件較好,生長快的樹木可以稀植;荒漠、半荒漠以及嚴重干旱瘠薄的地區,即使是易成活的旱生灌木也應稀植;立地條件處于中間狀態的,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轉載須注名來源栽植密度可以相對大些。
四、撫育措施
幼林撫育是指人為干涉幼林的生長發育,使其向著有利人類栽培目的的方向迅速發展。
平茬。平茬是利用書中的萌芽能力,截去已成活苗木或幼樹的下部分主干,僅保留地表以上的部分,促其長出新干或新莖的一種撫育技術措施。平茬可以使新栽植苗木的生長量增大,樹高和直徑均可超過未平茬的植株。灌木平茬后可使冠幅擴大、枝葉茂盛,從而加速幼林郁閉,更好地發揮林木的生長作用,平茬多在秋末到春初的樹木休眠季節進行。
除蘗。有些萌蘗性強的樹種常從根莖處生出許多萌蘗條,致使主干不明顯,生長是收到消弱。為了集中吸收養分、加速林木生長,須將多余的萌蘗條除掉,除蘗一般在造林后1~2年的秋末或早春進行。
抹芽。將幼樹主干萌發的萌全部抹掉,以培育主干通直、無節或少節的干材。抹芽在春季葉芽萌發后至展葉前進行。
間苗。直播造林后應進行間苗,間苗開始的時間、強度和次數,應根據林木的生長狀況及群體密集程度而定。一般在林分內發生較明顯的分化時開始,間苗要掌握去劣留優、去小留大的原則。
五、林木保護措施
林木保護工作包括火災、病蟲或鳥獸災害、不良氣候以及人畜破壞等自然或人為災害的防止。
防火。營造大面積的人工林時,要留出防火帶、清除雜草、嚴格控制各種火源,尤其是在干旱多風的冬季和春季,更要加倍警惕。
防止病蟲害。防治林木病蟲害的發生,要從開始造林時。選擇造林樹種時,要考慮選擇抗御病蟲害侵染能力較強的樹種,大量營造針闊、喬灌混交林。直播造林時,土壤和種子要進行消毒。苗木出土或定植后,要加強水肥管理,施肥時不要用未腐熟的廄肥,其容易誘集種蠅、金龜子等害蟲前來產卵,導致大面積的蟲害發生 。
防止不良氣候與人畜破壞。幼種不耐寒,需采用培土、覆草、平茬、包扎等措施進行防寒。培土或覆草時,應及時覆蓋和撤除,覆蓋過晚、撤除過早或覆蓋過早、撤除過晚都會影響防寒效果。在風沙嚴重的地方造林時,應適當深載,設置沙障或在林緣迎風面挖壕防止風蝕沙埋。人畜破壞包括不合理的采伐、過度放牧等,這對人工幼林的危害極大,應積極宣傳保護幼林的意義,提高全民的護林意識。要加強護林組織建設,牧畜實行圈養或組群、跟群放牧。
(作者單位:內蒙古科左后旗林業工作站,青格樂圖系通遼市科左后旗林業局產業辦主任,林業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