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改善農村民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迫切需要。面對新形勢,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走農業科技發展道路,使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作者通過對農業基礎設施現狀的分析,找出癥結所在,并結合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提出了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的建議。
近年來,隨著農業投入的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得到加強,耕地質量有所改善,農畜產品質檢能力增強,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農村社會建設得到顯著發展。但面對新形勢,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還不能滿足農村發展需要,需要進一步加強,以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發展能力。
一、當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資金投入不能滿足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性投入資金逐年增加,但相對建設需求還遠遠不夠。市、縣兩級財政特別是縣級財政對于需要地方配套的資金難以到位。金融投入受多種因素影響越來越少,信貸難、融資難問題日漸突出。家聯產承包使排灌渠公共部分的維護受到影響,年久失修,損毀嚴重。資金不足對于良種繁育、技術引進、儀器設備更新、專業技術人員培訓都造成極大影響,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傳統生產方式制約了現代農業發展進程。家庭聯產承包使農民習慣于各自分散的耕種方式,由于耕地面積小,不能形成規模經營,現代大型農機具無法發揮作用。生產手段的落后,分散的耕種方式,使農業生產科技含量偏低,投入成本偏高,減少了農民收入。農資產品不能實現連鎖經營、集中采購和統一配送,農民利益無法保障,科學的營銷體系,優良的農村市場環境急需建立。
農業減災抗災能力遠遠到不到旱澇保收需要。部分農田排水不暢,小雨出現田間積水,大雨則造成內澇。部分地方排灌渠年久失修,起不到排澇和灌溉作用。 引水灌溉面積小,大部分靠地下水澆灌,成本高,存在水源危機。
管護機制不活制約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維護。由于農業基礎設施的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很多政策都是部門單獨制定,導致職能交叉重疊、政出多門、責權不清。由于管理體制的不完善,導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審批難,資金難,建設難,管理維護難,重建設輕管理的事情時有發生。
二、加速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與對策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是農業和農村工作重要而迫切的任務。必須盡快研究解決瓶頸問題,創造條件,因地制宜,加快建設步伐。
要堅持解放思想,進一步提高對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部分領導干部缺乏長遠打算,認為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大,顯效慢,不愿建設,不舍得投入。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因此能推就推,能拖就拖,不愿研究,不想解決。建議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應盡快轉變觀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認識到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建設同等重要,是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工程、長效工程、民心工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要提上日程,認真研究解決,不折不扣地按計劃落實。
要以政府為主導,多種渠道增加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資金問題是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保障。應積極建立長效機制和農業傾斜政策,通過政策引導和制度約定,鼓勵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不斷增加縣級財政對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投入。要通過多種渠道積極籌措資金,填補資金缺口,可以通過向上級爭取一點、財政擠一點、農民集一點、銀行貸一點、社會籌一點的辦法,擴大資金來源范圍,采取多元投資。要建立專門的資金帳戶,強化使用審批,堅決做到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要重視維護管理,通過創新管理辦法提高現有設施的維護和使用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應做到建管并重,只有這樣,才能加強維護,提高利用價值,避免重復建設,減少資金浪費。要加大宣傳,發動全社會社會,特別是農民增強保護意識,自覺看管好和維護好現有設施。要通過制度建設分清設施管理部門的責任和權限,做到日常維護有人管,破壞設施有人抓。要勇于創新,不斷探索農業基礎設施經營管理、維修養護的新機制。可以探索在政府監管和指導下的市場化管理模式,多種形式確保設施能夠有效運行、發揮效能。
要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立健全農業基礎設施抗旱防汛體系建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增強農田灌溉和排澇能力,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起著重要作用。要以糧食生產能力建設、防洪安全、飲水安全和水環境安全為重點,統籌兼顧,綜合治理,重點抓好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也要抓好農田水利基本工程建設。加快內陸河治理力度,提高防洪除澇標準,搞好險工險段治理,對灌溉排澇河道進行徹底整治。
要加強農田綜合開發,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要加強對基本農田的整理和提高耕地質量,建設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加強對中低產農田的改造,推廣有效灌溉和節水灌溉,基本良田力爭達到旱能灌、澇能排、旱澇保收。建立和完善設施農業標準化體系,鼓勵和引導設施農業發展。加快改善土壤質量,實行測土配方施肥,倡導秸稈還田。完善良種產業體系,鼓勵科研開發新品種,做好良種引進、選育、推廣,提高品種優質率。
要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通過新型高科技農機具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要落實好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積極培植農機大戶,鼓勵有實力的集體和個人創辦農機合作社和專業農機服務公司。積極引導農機制造企業加快新型農業機械的研發 ,及時進行技術更新和結構調整,要在大中型拖拉機、通用型聯合收割機和專用農機具上加大研發力度,減低耕種成本,減少土地損傷。
要高度重視民生工程,通過農業民生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環境。
要抓好農村道路建設,新建道路必須充分考慮排水設計。做好已有道路的排水改造。要確保農民飲用水安全,因地制宜抓好監測,使廣大農民群眾都能喝上安全清潔放心的飲用水。要鼓勵農民利用沼氣進行做飯和取暖。做好農村生活衛生治理工作。加強村莊道路和庭院綠化。 健全農村綜合超市和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廣大干部和農民要在國家政策扶持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扎實穩妥地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確保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
(作者系中共綏化市委黨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