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平昌縣牢固樹立“科技就是經濟”、“科技就是生產力”的理念,主動把握“整合科技資源、提升創新能力、加速成果轉化”的科技工作取向,大力實施“科技興縣”戰略,以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為全縣“兩化”互動、統籌城鄉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現就國家級貧困縣——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科技發展的現狀與對策作如下論述。
一、科技發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據調查,近幾年來,四川省平昌縣緊緊抓住秦巴山片區農村扶貧開發的重大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項目促發展,以專利抓創新,以培訓強素質,切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搶抓機遇,強力推進科技項目工作。2010年以來,平昌縣緊緊抓住四川省科技廳定點扶貧平昌和巴中市被列入全國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的重大機遇,深研政策,提早謀劃,精心編制和申報一批重點科技項目,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截至目前,全縣共爭取科技立項44項,到位資金1300萬元以上,其中2013年已組織申報國、省科技項目30項,已立項14 項,到位資金735萬元。
創新示范,強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平昌縣圍繞本縣特色優勢產業,堅持科技與經濟相融,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先后引進國審新品種“蜀宣花牛”種牛、“大恒699肉雞配套系”商品代雞苗,推廣“科技+園區(基地)+企業(專合組織)+農戶”等發展模式,抓好駟馬雙城科技特派員創業園、玉鹿村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開展良種繁育及新品種示范,轉化科技成果5項。該縣榮獲2012年巴中市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通過2011—2012年全國科技進步縣考核,列為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四川省試點縣。
整合資源,強力推進服務體系建設。近幾年來,該縣大力實施科技特派員工程,建立農業科技專家大院、農業產業技術服務中心;積極探索“業主+科技特派員技術股+農民土地參股”的“一主雙股”模式,將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納入企業考評,培育出了以歐陽生、孟樹勝等為代表的“創業式”科技特派員典型。2013年,圍繞“巴山新居”建設,在民意、潘橋3個中心村建成“兩站一堂”科技信息平臺;聘請省農科院、四川比爾農業科技咨詢中心專家編制了《平昌縣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規劃》,探索建立“3+1”(“綠色蔬菜、優質林果、生態養殖”三大主導產業和“鄉村生態旅游”配套產業)產業發展模式;2013年8月,省科技廳批復平昌縣現代農業園區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為園區注入科技項目資金100萬元。
專利申請,進一步提質增量。該縣累計申請專利332件,授權專利240件,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49%。僅2013年完成專利申請30件,專利授權15件。先后引進成都行之等3家專利代理機構與縣內6家企業達成合作協議,指導指導沃德科技公司、楊勢鮮河魚匯等4家企業申請專利、入選全省第三批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和優勢培育企業。
科技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近幾年來,該縣大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成功舉辦了四川省第十八屆“科技之春”科普活動月啟動儀式,全省13家科研院所45名專家蒞臨平昌,現場開展技術咨詢服務技術。加快推進全市“科技雙網行動”,搭建統籌城鄉信息服務平臺,建成雙鹿鄉玉鹿村、駟馬鎮元峰村、江口鎮建設街社區3個網站和元山鎮、得勝鎮、石埡鄉等20個鄉鎮網頁。
二、科技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該縣盡管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創新體系不斷健全,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和不足。
創新主體數量較少。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全省現有高新技術企業近2000家,而四川省巴中市僅有南江礦產品開發有限公司1家。2011年,平昌縣組織申報沃德科技發展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但由于企業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研發能力,未獲得審批。據了解,截至目前,該縣從事科技研究、開發的企業8家,占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28.5%,科技型企業數量少,且絕大部分企業沒有發明專利、技術研發中心,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低下。
創新人才素質不高。截止2013年10月,該縣共有各類科技人員16458人,其中科技拔尖人才53名,專業技術人員1.21萬人,占全縣100萬總人口數的1.2%;專業技術人才總量小,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14.8人;全巴中市設有南江黃羊科研所、通江銀耳科研所、巴州區農科所等5 家縣級科研機構,平昌縣無一家縣級科研機構。緊缺人才引進難,人才分布不合理,集中在教育、衛生和農口系統,機關事業單位較多,企業技術人才不足,農村專業技術人員缺乏。
科技投入嚴重不足。調查中發現,巴中市其它縣區2013年本級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財政預算:通江縣230萬元,南江縣110萬元,巴州區220萬元,恩陽區78萬元,明確由縣(區)科技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使用。而平昌縣一直未理順財政預算和管理使用機制,致使一些科技工作無法正常開展。2010年以來,未組織開展科技成果評審,未召開全縣科技獎勵大會。
三、科技發展的應對措施
加快平昌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組織實施好《現代設施農業蔬菜周年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鄉村生態旅游綜合技術示范》等科技項目,完成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申報工作,力爭短時間內授牌。
完成沃德科技公司申報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工作。大力培育科技創新主體,大力實施山地高效、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支持企業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戰略性新興產品。
加快統籌城鄉發展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科技“雙網行動”,全面完成建設街社區、玉鹿村、元峰村3個網站和20個鄉鎮網頁建設。支持建立產業技術新聯盟、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和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星火課堂等科技服務平臺。
要提升知識產權能力。繼續邀請有關專家開展專利申請培訓,大力實施“企業專利清零”行動,加大省級知識產權優勢、試點示范企業的培育力度,構建“全域平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加大本級財政對科技創新預算投入。要確保縣級應用技術研究和開發資金占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1%,進一步理順科技研發資金管理使用體制;同時,積極推行知識產權和股權質押貸款,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
建立科技成果獎勵機制。出臺科技創新成果評選表彰機制,每年或每兩年召開全縣科技創新暨科技獎勵大會。
出臺科技人才激勵政策。加大科技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力度,盡力健全科技人才激勵機制,讓科技人才“引得來,留得住,干得好”,充分激發科技人才的創造活力。
(作者單位:四川省平昌縣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