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假設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的時間、空間環境所作的合理假定。該文首先定義會計基本假設和簡述四大基本假設內容,再進行四大基本假設的具體分析,最后,結合實際,該文對其未來發展做出了構想。
一、會計假設的定義與基本內容
會計假設定義
會計假設可稱之為會計假定或會計前提條件。
當前,我國會計理論界對其認識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陳今池認為,會計假設是指會計人員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對某些情況做出的推斷,是進行會計工作的前提。二是,婁爾行認為,會計假設不是毫無根據的虛構和幻想,而是對客觀經濟情況作出合乎事理的推斷。
我們認為 ,其定義的基本內容:會計人員對那些未經確認或無法論證的的經濟事物與現象,根據客觀的正常情況或趨勢作出合乎邏輯的推理和判斷。
會計假設的基本內容
會計主體假設。其主要是指會計所服務的特定單位或機構。該假設是從空間的角度假定,明確了會計所服務的對象及所服務的空間范圍。
持續經營假設。其主要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經營活動為前提。這是從時間的角度假定的。我們認為企業的經營具有延續性和不間斷性即會按照所有者的意圖在市場中無限經營下去。
會計期間假設。其主要是指將無限的經營期限人為地劃分為一個個間隔相等的會計期間。例如,每月,每季,每年等。
貨幣計量假設。其主要是指運用一般等價物即貨幣對企業的經營事項和交易進行計量,并把經營結果加以傳遞的一個過程。該假設還隱含包括幣值穩定假設。
二、基本假設的具體分析
(一)基本假設分析
會計主體假設。其主要是確定會計服務的空間范圍——特定的機構和單位。換句話說,這些都是我們能看到的,能驗得著的,感受到它們的真實存在。當今時代,隨著科技和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與創新,尤其是電子商務的發展,推動網絡經濟的強勁發展,它們也是客觀存在的會計主體,是會計人服務的對象。只不過我們看不到或者感受不到,但不代表不存在。同時,跨國公司的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使得會計主體變得模糊,其界限有時難以把握。
持續經營假設。其主要是確定會計的時間范圍,具有無限性和延續性。該假設為會計分期假設提供了理論基礎。筆者更認為該假設為投資者主動投資,債權人理性放貸,經營者積極經營提供信心、愿景和勇氣。同時,該假設使企業經營者從長遠角度考慮、組織和規劃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和發展定位。投資者和債權人也會進行長期投資。不過事物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風險無處不在,競爭激烈,很多企業因經營不善,經濟不景氣等因素面臨倒閉、破產。這些事實的存在無疑對持續經營假設形成挑戰。
會計分期假設。其主要是通過人為的方式,對時間軸進行等間隔劃分,據以結算賬目,編制財務報告。一般按月、季、半年和年劃分。該假設和持續經營假設有機結合,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轉載須注名來源為會計核算基礎(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和會計核算方法(攤銷、預提等)提供了有效地理論支持,也促進其更進一步的發展。分期假設的提出,使得企業的不同期間的會計信息具有可比性,有利于企業的財務信息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從而進行有價值的分析和決策,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和股東價值最大化。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資本市場的快速成長,使得投資者或決策者要求在最短時間內獲取及時有效的會計信息,這也對最短會計分期造成影響。
貨幣計量假設。其主要是以貨幣為計量標準或手段進行價值核算。貨幣具有價值尺度和交換媒介的作用。通過貨幣計量,可以使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或事項以總括性的方式反映其一定時點的財務狀況(如資產負債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表)。貨幣計量假設的運用,使得會計信息的反映更加簡潔明了。同時,有助于財務工作者進行財務分析,從而挖掘出數字背后的經濟含義和會計含義。以上分析隱含著幣值穩定假設,因為這樣可以保證財務信息縱向比較的穩定性和有效性。但是,經濟發展有自己的周期,只不過有時候長一點,有時候短一點。當發生經濟衰退或更嚴重的經濟危機時,尤其通貨膨脹等現象長期存在,使得幣值發生嚴重波動,對會計計量的可靠性與可比性產生不利影響。
通過對基本假設的全面具體的分析,我們發現四大假設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代,科技快速發展的時期,互聯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受到很大沖擊和影響。
(二)基本假設的相互聯系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它們既相互獨立,同時也相互聯系。所謂獨立,是說它們之間都有自身的屬性,從而相區別開來。四大假設分別從空間、時間、分類和計量的角度區分開來。所謂聯系,是說它們相互間的存在著交集或相通的區域。會計主體假設的提出,使得企業所有者必須要考慮企業的經營問題,從而推動持續經營假設的出現。持續經營假設是指企業無限期經營下去,但企業的管理者或所有者需要考慮會計上如何處理。換句話說,該假設看起來好像有點空洞。但這正使得會計分期假設的出現成為必然,從而促進會計核算基礎和方法的發展。在考慮計量的問題時,貨幣計量假設被提出。它與其他三個假設的相結合,使會計的核算更加直觀明了,會計信息更加具有總括性。因此,四大基本假設的提出與運用,推動了會計理論的發展,指導了會計實務的具體應用。
三、會計假設的未來發展
我們應該用聯系觀點和發展的眼光來構想會計假設的未來發展。
關于會計主體假設。我們認為,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網絡的頻繁使用,我們應該做的是發展和完善主體假設,拓展其空間的外延。也就是說,它不僅包括實體的機構和單位,而且還包括虛擬的機構和單位。
關于持續經營假設。顧名思義,它指企業會不斷地經營下去。但筆者認為,在其絕對的無限性中,包含著相對的有限性的意義。在企業破產清算前,它都是持續經營,破產后重建只是取代之前的另一種持續經營。
關于會計分期假設。信息時代的到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當代,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從時間上要求更短和速度上要求更快,有助于他們作出及時準確的經濟決策。所以,我們認為,會計分期假設的最短期間即每月可以適當的縮短,從而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關于貨幣計量假設。我們認為,首先,我們要繼續使用貨幣計量假設。其次,我們應該要增加除貨幣計量之外的其他計量假設。即非貨幣計量假設。如果說貨幣計量可以用市價來衡量,那么非貨幣計量可以用另一種價格即我們所付出的代價來衡量。如,付出的時間,未來期望等。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們也可以從合約或者契約的角度去理解這四大基本假設。就是說,基本假設是會計人和使用者之間的合約。雙方都需要遵守條約,履行承諾,從而達到降低會計信息的不對稱。同時,也促使會計有序健康的發展。四位一體的會計基本假設主體地位不可動搖,它們將持續的擁有強大的生命力,發揮不可替代的理論作用和實踐作用。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