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會計已處于舞臺中央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會計如此重要的地位必然伴隨著義不容辭的責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然不再是傳統的賬房先生而深居幕后,而需要會計這個中樞去監督協調企業的經濟活動,錯綜復雜的經濟關系使得會計責任的履行更加艱難。我們不禁要問何為會計責任?如何確保會計責任的履行?
一、何謂會計責任
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關系日益復雜,會計責任已不僅僅是把賬算明白,人們對于它的認識有待深化。從會計的本質來說,如果說會計是一種信息系統,那么會計的責任在于系統、高效的生成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準確的核算出成本、收益等信息。如果說會計是一項管理活動,那么會計的責任在與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為企業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考核提供數據及建議。從會計的目標來說,如果說會計的目標在于通過核算向委托人提供代理人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那么會計的責任就在于保持其“中立性”。既要維護委托人的利益,也要尊重代理人的權益。
以上所說的是關于會計責任的籠統的概述,會計責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理解。
從會計責任的性質來看,會計責任可以分為法律責任、經濟責任和道德責任。道德責任是依靠輿論壓力,人的價值觀念對行為加以約束的內化的準則,是人的社會性的自覺實踐。會計行為當事人應當做到社會所期望的或者不能做社會所禁止的而又未被寫進法律一些行為,這是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或者慣例,對這些價值和慣例的遵守高于“守法”。會計法律責任指的是會計行為主體在經濟活動中違反法律法規應當承擔的后果,與道德責任不同,法律責任的履行靠的是外在的法律強制性,是事后責任。會計的經濟責任在于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滿足各利益相關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需要、滿足企業自身加強內部管理的需要。
按照承擔會計責任的主體,會計責任可以分為企業承擔的責任、單位所有者承擔的責任、會計主管人員承擔的責任,會計工作人員承擔的責任。這種劃分使我們認識到在舞弊案件中輿論的矛頭總是指向會計工作人員顯得有些無知。因為不論從國內還是國外的實際情況看,會計都是個被聘用、被領導、被脅從的角色,沒有得到應有的獨立性和中立性。因此,會計人員一般不會私自造假,這通常是威逼利誘的結果。企業承擔的會計責任是指企業作為一個會計主體,對外承擔的會計責任。例如,由于會計信息失真給各利益相關方造成重大損失而承擔的法律責任,對企業進行處以罰款,停業整頓。或者是由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給周圍環境帶來負面影響時,企業應當通過會計核算確定周圍環境的破壞中應當由企業承擔的部分。單位所有者也要承擔相應的會計責任,會計舞弊很多時候是由于單位負責人追求政治上或者經濟上的私利弄虛作假。《會計法》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有助于從源頭上遏制會計信息失真,一旦出現問題,單位負責人首先承擔法律責任,不能以不懂會計業務為借口。會計主管人會員通常是財務總監或者總會計師,必須對會計信息的生成,監督會計活動負責,由于企業對外報送的會計報表須由單位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共同簽字,因此會計主管人員也要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負責。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轉載須注名來源會計主管人員要建立健全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依法進行監督,組織本單位的會計核算,使得本單位的會計核算健康有序的運行。一般會計工作人員只能在授權范圍內取得部分的會計處理權和監督權,不能對單位外部負責,,他們只是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者和受約束者,因此一般會計工作者的職責在于做好分內的事,完成會計主管人員下達的任務,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能力,準確真實的界定會計事項,對本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按照國家財經法規和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核算,實行會計監督,向單位負責人負責,這是一種對內的會計責任。在會計實務中,將企業、單位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一般會計工作人員、審計人員都作為會計責任主體,劃分各自應當承擔的責任,各司其職。
二、如何確保會計責任的履行
市場經濟的發展,對高質量、高技術含量的會計信息需求越來越強烈,會計信息產生的后果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突出,如何提供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會計信息,營造一個好的市場信息氛圍,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政府需要采取的規范市場的措施已迫在眉睫,企業應當承擔的責任更是義不容辭。
關于政府如何營造一個好的氛圍,使得會計責任得以履行,一個最容易想到的辦法也是相比較其他最容易做到的辦法便是從法律和制度的設定入手。舉個例子,正如上文所說的“數字出干部,干不出數字”,會計顯然參與了這些數字的制造過程,國家在評定政府官員工作績效方面顯然存在缺陷,因此可以從官員工作績效的評價制度入手,有助于提高整個市場上的會計信息質量。從法律上來說,雖然《會計法》已經對會計責任方面做了一些規定,但是就我國整個市場的會計信息失真的嚴重性而言這顯然是不夠的,對于會計信息的舞弊,法律的規定應該更加詳細,處罰力度應該更大,對責任的追究更加徹底。另一個確保會計責任得以履行的措施也是最難做到的措施就是在全國范圍內培養一個良好地會計文化,提高全民族的誠信意識。誠信的缺失目前是我國的一個比較尖銳的社會問題,誠信建設已多次在政府會議中被提及,因此如今會計信息失真的泛濫可以看成是誠信在會計領域的缺失。政府應該盡最大的努力來鼓勵誠信,媒體自然是個高效的工具,我們不僅要報道會計舞弊,降低社會對非誠信企業的信譽度,增加其舞弊風險,還要報道誠信企業,樹立正面典型,通過媒體為誠信企業宣傳以作為企業誠信的回報。
企業如何確保其作為一個會計主體的會計責任的履行?這要求企業要突破自身利益的局限,站在長遠發展、社會利益的角度考慮問題。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