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是一種正在興起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對企業會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低碳核算和低碳信息披露等方面。該文通過低碳經濟對企業會計的影響,探討了低碳經濟下我國企業會計核算面臨的困境與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大部分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尤其是工業革命以后的溫室氣體排放的快速增加導致了氣候變暖,因此減少溫室氣體尤其是CO2的排放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氣候變化這一話題在全球的不斷升溫,會有越來越多的大企業等將被問及溫室氣體排放情況及減緩措施。為此,企業需要充分發揮會計事務的職能,發展低碳會計,有效控制企業的年耗碳量。“低碳經濟”是國際社會應對人類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氣候災害性變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但是究竟什么是低碳經濟,尚沒有嚴格的定義。低碳經濟是一種正在興起的經濟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場機制基礎上,通過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創新,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資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
一、低碳經濟對企業會計的影響
低碳會計主要對企業履行低碳責任、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進行確認、計量,報告和考核企業自然資源利用率,其目的是幫助企業實現節能減排,既滿足國家對企業低碳責任的要求,又可以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提高企業利潤。低碳經濟對企業會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低碳核算和低碳信息披露等方面。首先,低碳經濟對企業會計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低碳核算要求企業不僅要站在企業自身的立場著想,更要著眼于地區、全國乃至全球環境,要體現國家公布的有關環保節能的方針、政策和法律的要求;要體現高能源利用率、清潔能源使用現狀和水平,及時發現能源使用狀態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并起到預警作用。其次,低碳經濟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有重要影響。企業低碳信息披露有兩種形式:一是在傳統會計報表中增列低碳會計項目增加低碳會計信息,如資產負債表類增設“節能投資”、“低碳固定資產”、“應交環保費”等項目;損益類增設“低碳收入”、“低碳節能獎勵”、“低碳成本”等項目;二是單獨報告,即提供單獨的低碳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信息。相比較而言,第二種方式更加受到市場和投資者的關注,他們需要知道企業從原材料投入到生產、銷售、服務的每一個環節的能耗和排放的信息,要求企業單獨編制低碳報告,將低碳績效全面、系統地進行介紹。通過實施低碳會計核算披露,企業和其他組織可以正確地確認、計量與環境資源活動相關的投資和成本支出,更好地洞察這些支出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使企業得到一個公平的低碳商譽。
二、低碳經濟下我國企業會計核算面臨的困境
企業對環境問題比較敏感。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模式決定了我國企業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存在巨大壓力。按照低碳經濟的要求,對企業進行會計核算,將企業的經濟效益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反映,可能會與目前的會計核算結果大相徑庭。目前的會計制度下,企業核算中與低碳經濟相關的會計科目少,并且對環境負債的估值偏低。企業對已發生的環境支出和環境收入,會計反映明顯不足。企業對構成環境負債的或有事項存在僥幸,因此對環境負債的估值偏低,會大大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
缺乏相關的專業人才。 以往與低碳經濟相關的綠色會計的研究主要是專業學者進行的,由于沒有開設相關的會計相關培訓,導致企業中專業人才并不多,這成為我國企業實行低碳經濟會計核算的障礙。
制度不完善。盡管我國一些企業已經意識到了環境會計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環境信息的動機,但遺憾的是,與低碳經濟相關的環境會計研究還停留在學者們的書齋里,還未形成可操作性的會計準則,還不能滿足實務工作的要求。
三、促進企業低碳會計的建議與政策
樹立低碳經濟意識。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企業改變目前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長模式成為歷史趨勢。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轉載須注名來源盡管我國目前還不受《京都議定書》的硬約束,企業在碳排放問題上面臨的壓力較小。但是在不久的將來,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要承擔減排義務是確定無疑的。樹立低碳經濟意識,以低碳經濟下的會計核算方式來評價企業的經濟活動,自覺實現碳排放的減少,是企業未來能否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
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低碳會計是由會計學、環境學、生態經濟學、可持續發展學等多門學科交叉滲透而成。復雜的、多元化的產權關系,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有全面、扎實的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因此,必須不斷提高企業財會人員素質,讓企業財會人員充分了解低碳經濟下的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以及相關交叉學科知識,從而使國家有關低碳經濟政策能夠被嚴格執行,相關的會計實務工作能正確開展。
低碳經濟對企業會計的新要求。
科學合理的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指標。按照傳統的企業會計核算模式,由于沒有考慮其產品生產給社會造成的后果,使得企業忽視社會成本而只是關心實際成本。因此,傳統的企業核算未能將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損害列入核算體系,從而使得企業經濟效益等經濟指標失真,導致宏觀上虛增國家富有程度,夸大人均收入和經濟福利。
會計核算內容的拓展。低碳經濟背景下,企業需要選擇低碳生產方式,改進企業的生產工藝過程,減少產成品中碳的成分,降低碳排放量,企業的管理內容、管理方式將發生變化。會計作為管理手段、信息處理手段,應該對涉及到的低碳經濟活動加以反映,設置單位利潤碳排放、單位產品碳含量等財務指標控制低碳經濟行為。低碳會計是在傳統會計邊際上的拓新。低碳會計將企業的低碳經濟活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尺度,使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要素的增減變化加以描述,對會計主體的資金運動進行的反映。企業的低碳資金運動一般包括低碳投資活動、低碳經營活動及低碳融資活動等。對低碳投資活動的核算,主要與生產過程中的碳素燃料燃燒有關,對企業減少碳排放的投資活動,包括引進或研發低碳技術,以及利用新能源(如水電、風電等)等活動進行會計核算,提供會計決策信息。對低碳經營的核算,主要包括采購、生產、銷售、儲存與運輸等環節,在使用貨幣計量方法記錄所購買材料及能源的價值的同時,使用非貨幣的方法如含碳比等非財務指標記錄材料、能源的含碳量。低碳融資活動中也會產生相關的負債或所有者權益,要在會計核算中,負債或所有者權益的相關賬戶下應設置“低碳資金”等相應的二級賬戶來加以反映。 會計信息披露要求的變化。 在低碳經濟下,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碳排放對企業財務狀況將產生相應的影響,包括對靜態的財務狀況和對動態的財務狀況的影響。在我國,污染嚴重的企業在報表中往往披露不夠理想和全面,這樣很容易造成企業逃避社會責任。低碳會計報告要通過在傳統會計報表中增列低碳會計項目和附注中增加低碳會計信息,不論采用何種形式,企業都需要提供諸如能源消耗強度等非財務信息,以便更好的反映企業的碳足跡。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低碳經濟目前并沒有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流模式,當然并沒有一套系統的低碳經濟下關于企業會計核算的法律法規;對于已有的資源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的執行仍存在較多問題。為此,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在原有的相關法律法規下修訂并完善與低碳經濟相適應的企業會計法律法規,更好地改善我國的企業會計核算。
(作者單位:遼寧華宇電力安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