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0年西部大開發,新疆開始大力發展旅游業,新疆日報適時開辦了《新疆日報·西域之旅》旅游專版,以專業的視角、靈活多變的形式,向大眾展示大美新疆。本文以其為例,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來探討西域之旅的傳播特色。
關鍵詞:《新疆日報·西域之旅》 傳播特色
中圖分類號:G2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新疆日報作為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機關報,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努力宣傳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維護民族團結,同時注重服務大眾,滿足人民群眾的信息需求,在新疆旅游業蓬勃發展的歷史時期,新疆日報適時的開辟了《西域之旅》專版,“以服務百姓出游為辦版思路”、“全方位的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旅游資訊,掌握豐富的旅游知識,展示新疆的風景名勝”。本文將2008年、2009年兩年共五十期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文本分析法和定量研究法,從版面和欄目設置、內容文本分析等方面研究文化旅游的傳播特色。
1.版面和欄目設置以人為本
西域之旅在欄目設置上主要游所思、全疆旅游資訊、戶外、精品旅線路推薦、特色景點介紹等。在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新時代,報紙由“傳者本位”轉變到“受者本位”,報紙版面和欄目設置不再是靠版面設計者自己的意念來設計,而主要是以讀者為依據,讀者被突出到一個至關重要的地位。西域之旅在版面和欄目設置上,充分利用版面元素進行合理搭配,努力使報紙給人以美的享受。文字稿和圖片稿相互結合,合理配置,圖文并茂,相得益彰。對于圖片稿件,在顏色上別具匠心,給人以輕松之感;對于圖片大小更是費盡心機,使其錯落有致:圖片內容上更是與文字稿前后呼應,完美結合。
西域之旅采用相對穩定的版式設計,凸顯個性,刻畫精神,傳達一個直接、具體、視覺化的形象,確立起獨特的視覺識別,從而使報紙的策略定位和理念為受眾所認知和識別。西域之旅本著服務讀者的理念,從“戶外”、“好去處”、“美食”、“民俗”、“景點推薦”、“旅游視點”、“全疆旅游資訊”,努力全方位的服務讀者大眾。
2.文本寫作注重傳播文化
大眾傳播學理論認為,報紙要產生持續的影響力,就必須善于根據受眾的需求心理,主動議程設置,引導受眾去關注信息。所謂“議程設置”,即媒介通過對某些議題報道量、報道順序的不同,影響了受眾對它們的重要性的認識,從而為受眾設定了議程。
在西域之旅的五十期中,共有188篇文章,其中有關旅游勝地、特色旅游、民間習俗、精品美食、手工藝品、旅游評論等。其中,介紹旅游勝地的文章有97篇,介紹特色旅游的有11篇,介紹工藝品與美食的有9篇,介紹民間習俗的有11篇,旅游評論有46篇,其它14篇。由此可見,西域之旅專版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對旅游勝地的介紹上,而介紹旅游景區的時候,非常注重揭示其文化底蘊,努力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文化旅游。
新疆眾多的自然旅游資源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內涵,這種山水風情和文化的完美結合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不僅可以“悅目”,更重要的是能夠“賞心”。因此,每一篇文章都有關于景點的文化內涵的介紹,作者運用歷史散文的筆法,向讀者呈現那一段段塵封千年的歷史、一個個動人的神話傳說,引人遐思,不僅能讓人感受到景區的文化內涵,而且向讀者介紹了這些景點的歷史價值,使讀者在了解景點的同時,還能深刻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
2008年4月8日《“尼雅”掠影》就介紹了“尼雅”古稱“精絕”,是“西域36國之一的精絕國”,并介紹了“唐代高僧玄奘在他撰寫的《大唐西域記》中”對尼雅的描述,并評價“尼雅雖小,卻是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道”,使得讀者對這一遺址產生濃厚的興趣,也能感受到新疆任何地方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
2008年4月22日《伯孜克里克的佛光》中就詳細描述了伯孜克里克千佛洞的千年歷史,介紹了寺廟的由來,壁畫里的摩尼教的成分,高昌回鶻國的歷史等等。文章充滿詩意,讓人猶如徜徉在歷史長河中,去感受千年前的古寺榮光。
西域之旅在文章寫作上一般使用第一人稱寫作,用散文化的語言敘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文章大多是去過的游客所寫,因此多是他們的親身經歷,將他們在游玩過程中的一點一滴娓娓道來,時而激情,時而陶醉,時而驚喜,時而感慨,這樣的寫作手法能迅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讓讀者能在閱讀時就對所描述的景點充滿期待與向往。
3.受眾興趣把握準確
“使用與滿足理論”把受眾成員看做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做是基于特定需求的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媒體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受眾的競爭,要想贏得受眾,就必須對受眾有一個準確的定位,能準確把握受眾興趣,這樣在文章寫作時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將讀者想知道的、感興趣的內容呈現在其面前,這樣才能吸引受眾,讓受眾主動選擇“使用”媒介,從而使他們的需求得到“滿足”。
在現今社會,人們渴望通過旅游來緩解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西域之旅準確的把握了受眾的心理,在介紹景點時,不僅有風景優美的景區,也有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文化遺跡,而且還詳細介紹了幾種獨特色旅游方式:《“房”行天下》向人們介紹了房車旅行的樂趣;《年夜飯訂到“農家樂”》;《走進五彩灣》、《徒步博格達》向讀者介紹了徒步旅游,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西域之旅還注重給準備出行的讀者提供實用性信息,諸如一些旅游景點的優惠活動,在2009年4月29日刊登新聞:《喀納斯5月派送萬張門票》,介紹了喀納斯景區近日將在阿勒泰地區、烏魯木齊市和克拉瑪依市三地免費送出萬張門票。還向讀者介紹如何少花錢,卻能玩的好等方面的信息,充分發揮了專版的服務性,在“全疆旅游資訊”欄目中,就注意介紹最近一段時間好玩的有意思的地方,如《吐魯番:旅游年票優惠新疆人》、《青格達湖:17平方公里冰面可暢游》、《小磨溝公園:“五一”起免費游》等等。
西域之旅在選擇景點時也是獨具匠心,它不是隨便選擇一個景區向讀者介紹,而是緊扣時令,在不同的旅游時節介紹當時最適合的旅游地點和旅游方式,《龜茲故里 西域精粹》便是借第五屆阿克蘇·龜茲文化旅游節向讀者介紹龜茲文化的,《金秋去沙雅看胡楊》、《冬季,到鄯善去徒步》就是根據不同的季節向讀者推薦不同的景點,不同的旅游方式。西域之旅不僅向讀者提供疆內的旅游勝地,同時為讀者提供疆外的旅游景區,方便疆內居民到疆外旅游的信息需求,《冬天到三亞去看?!肪鸵缘谝蝗朔Q向讀者介紹了到海南旅游的整個過程。
4.發揮監督,承擔責任,用旅游評論引導輿論
西域之旅基本保持每期一則旅游評論,品評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對旅游相關的報道中表現出了大報的風范——主動承擔起自己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機關報的職責,既沒有像其他媒體那樣極盡娛樂之本能,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也沒有把報道引向低俗化的邊緣。而是,既對現存旅游業發展中的不合理現象進行輿論監督,做好社會的守望者;又對社會該如何建構健康、文明、科學、和諧的旅游文化表現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引導,加快邁向和諧的社會主義發展觀的步伐。如《別讓安全事故成為戶外運動的軟肋》就評論了友世杰墜崖身亡的事,并提出了希望政府主管部門對戶外運動進行規范,同時建議廣大驢友增強自我保護意識。2009年6月26日《旅游紀念品市場何時不再尷尬》則論述了在新疆旅游景區的紀念品的問題,并提出了希望相關部門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