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物質文化的建設,精神層面也需要不斷提高,而精神層面道德知行關系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知行關系對于一個國家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中外有很多哲學家曾經對他們之間的關系有過深刻的研究,人的道德行為其實并不只和人積累的道德認知有關,因此只從知,情,意等角度來研究知行關系還是存在缺陷,本文立足前人研究從認知神經這一視覺來探討道德知行關系,目前在國內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但是科學證明認知神經5-羥色胺對道德行為確實存在影響,這對我們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5-羥色胺 認知神經 道德認知 道德行為
中圖分類號:B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一、 傳統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關系。
知行關系是哲學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中外有很多哲學家曾經對他們之間的關系有過深刻的研究,例如像西方學者從心理學角度對知行關系進行研究的有皮亞杰認識發生論(1);科爾伯格三階段六水平理論(2)。從環境情境角度對知行關系進行研究的有艾森伯格(3)的親社會道德理論;華生的環境決定論;洛克的白板說到現在的西方傳統的各種基因論者,如:西蒙拜倫《罪惡的科學》patricia churchland《智囊團》。中國學者從孔孟到程頤,從朱熹到王守倫都對知行關系進行了研究。這種研究不論是從中國還是到外國都延續至今,不過對于他們的研究都只是側重于一個角度。知行關系對于一個國家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但是僅僅只從一個角度來研究知行關系還是有問題的,存在爭議。本文就是立足于前人的研究,從更多的角度對知行關系進行研究,從更理性的角度考慮他們之間的關系。
道德認知即對現實道德關系和道德的規范認知,包括道德印象的獲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維能力的發展等。道德行為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對待他人和社會有道德意義的活動。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關系是道德發展研究的重要范疇。道德認知是一種道德意識,所以不能脫離人而單獨研究,從道德認識到道德行為,從意識到實踐。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有一個什么關系?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讓道德認識指導道德行為?這些問題是相當復雜的。早期的學者都是從心理學方面研究道德認知對道德行為的影響,其實這種研究未免太單一。其實影響道德的認知的還有很多其它因素。近代學者也有很多學者有不同見解。例如:“經驗論者”、“先天論者”、“環境論者”、“基因論者”這些都是以多元的方式為我們闡述從道德認知到道德行為的因素。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我們更應該以一種理性的態度對待此科學的研究。西方學者以生物學的認知神經的角度來探討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之間的關系不失為一種更科學理性的角度。
二、認知神經5-羥色胺對道德行為的影響。
在傳統的知行關系的道德沖突發展的好幾千年歷史中,傳統哲學的道德決策重視推理,這大約都是功利主義盛行的結果。然而在社會神經科學研究領域的人們發現活躍在大腦局部組織和親社會情緒,如同情,內疚和憐憫的道德判斷有莫大的關系。使用行為研究和藥物干預的創新結合來以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研究我們的知行關系。美國科學家認為道德決策與神經基板的神經遞質5-羥色胺有關系。
5-羥色胺怎樣促進親社會行為?克羅克特等人對比一個共同的假設在該領域的想法,5-羥色胺增加了容量控制優生的情緒沖動,可能會導致社會厭惡的后果,如損害某人,另一種假說,即5-羥色胺增加這些情緒反應預計厭惡成果。在他們的實驗中,克羅克特等人觀察到對情緒顯著的行為選項(人身傷害)一個明顯的偏見,從而使提高5-羥色胺更有說服力的案例:提高5-羥色胺更具有容忍行為,抑制劑西酞普蘭“提高”使得厭惡情緒化的反應加劇從而提高危害他人潛在性。
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克羅克特等人的工作支持了一些有趣的結論。首先,它擴展現有證據表明有至少兩個的主要藥理航線調節人類的社會行為:直接路由(“自下而上”),涉及如親社會神經肽的催產素和加壓素,促進親社會行為,如理解,慷慨。途徑是(“自上而下”),涉及5-羥色胺,減少負面影響和傷害他人,劃定反社會行為。其次,如果這是真的,這些發射系統功能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可能的。與此相一致,克羅克特等人認為對社會決策在高特質換位思考,發現提示添加劑親社會效果的兩條路線的受試者報告了明顯的影響因素是5-羥色胺。第三,研究表明,5-羥色胺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是相對少量和特別的托莫西汀去甲腎上腺素增強。
大腦區域調解對5-羥色胺的親社會有什么影響?根據克羅克特等人的實驗,“被限制的行為”這個問題只能試探性地回答,雖然有效的假設,可以得出文獻。我們最好的線索來自親社會的神經肽,從而影響腦區參與情緒調節和社會的威脅信號,尤其是杏仁核和膝下扣帶回的研究。恐懼和焦慮有關的神經功能密集的幾個關鍵介質:5-羥色胺能系統支配,尤其是杏仁核和高階監管領域的擴展邊緣系統。在此電路中的功能,能適當的預測逃避傷害,在此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威脅的處理和社會信號是高度敏感的,并且是敏感的藥理操縱與藥物有關。使其成為一個主要的神經所觀察到的影響“親社會危害反感。”具體來說:從腹內側前額葉皮質,通過前扣帶皮層,杏仁核的反饋預測候選人,這可能是一個合理,特別重要的的模型。
三、增強走向社會性的5-羥色胺對道德判斷和決策的影響。
這些區域的功能耦合,有利于幫助減少受害者的窘迫感和有害行為,成功的道德調節心理健康對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道德越軌起源提供了一個啟發式的框架。
傳統的生物學研究,都是研究對物理行為的影響,而克羅克特等人實驗證明5-羥色胺這種化學物質能對認的道德認知,心理狀態,心理行為具有很強烈的影響。
克羅克特等人的研究,除了推進我們理解人類的社會行為的分子結構,。還具有醫學上的有臨床意義。社會功能障礙會持久影響許多嚴重的精神疾病,特別是精神分裂癥和自閉癥。此外,異常缺乏同情和不道德的行為對社會人格障礙的個體施加具有相當大的困擾,他們的社會環境,強調需要有效的藥物治療,以補充現有的認知行為的方法。與之前的研究,克羅克特等人工作開始有了一個嶄新的視角。研究表明,5-羥色胺可能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戰略,以提高情緒反應的腦部杏仁核和相關結構,來提高我們的道德認知。
個人與社會功能障礙。作為戰略新興催產素的臨床成功故事所示,引導社會神經藥理的臨床治療大有前途。對我們的道德知行關系也是一個全新的視角,對我們國家德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皮亞杰.發生認識論原理[M].商務印書館書.2005
[2]科爾伯格,郭本禹譯。道德心理學發展理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4-9-1
[3]王美芳.艾森伯格親社會理論簡介[D].心理學動態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