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布依族作家莫友芝,學識精深,著作甚多,代表作有詩集《郘亭詩鈔》、《郘亭遺詩》、《影山詞》等。他一生創(chuàng)作1000余首詩歌,是清代宋詩派重要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以文字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對后世影響頗深,被稱為“西南巨儒”。
關(guān)鍵詞:布依族;莫友芝;文學創(chuàng)作
中圖分類號:I20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號郘亭,又號紫泉、眲叟,貴州獨山人。莫與儔第五子,在莫家父子中成就最高。道光十一年舉人。咸豐八年選知縣,不就??驮鴩桓宜]不就官,同治初八金陵書局校讎經(jīng)史,卒于同治十年,年六十一。莫友芝學歷深厚,多才多藝,精通“蒼雅故訓,六藝名物制度,旁及金石目錄家言,治詩尤精,又工真行篆隸書”(《中國名人大辭典》)是著名的學者和詩人,與著名學者、詩人鄭珍(子尹)齊名,名重西南,被稱為“西南巨儒”。
莫友芝生平事跡見于《清史稿》四百八十六卷,《清史列傳》六十九卷,《續(xù)碑傳集》七十九卷,在今人楊靈年、楊忠主編《清人別集總目》,袁行云著《清人詩集敘錄》,柯俞春著《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中均有著述。
莫友芝的主要著作有《郘亭詩鈔》、《郘亭遺詩》、《影山詞》、《黔詩紀略》、《唐寫本說文木部箋異》、《石梁記》、《聲韻考略》、《過庭碎錄》、《樗繭譜注》、《宋元舊本經(jīng)眼錄》《影山草堂六種》、《郘亭知見傳本書目》等。莫友芝治學嚴謹,“恒徹旦暮不息,寢食并廢”,且藏書極豐,因此學術(shù)精深。1838年他與鄭珍入京會試落榜后,返回遵義合修《遵義府志》。二人通力合作,三年成書。
《清詩紀事》中記載鄭珍、翁同書為《郘亭詩鈔》作序,并摘錄其《葛鏡橋》、《和東坡起伏龍形》、《蘆酒三首》、《湘鄉(xiāng)相公命刊唐為本說文殘帙箋異且許為題詩歌以呈謝》、《湘鄉(xiāng)爵相惠題唐為本說文卷子次韻奉答》、《讀漁洋評定宋荔裳入蜀詩卷有懷》、《哭杜杏東及其子云木三首》、《贈何愿船刑部二首》、《有感二首》、《寄送翁藥房中丞內(nèi)召還京》十首詩。袁行云著《清人詩集敘錄》中載:《烏江渡》、《扎佐》、《息烽》、《大箐小箐》、《葛鏡橋》、《羊崖關(guān)》、《飛越峰歌》、《中元洞》、《青龍洞》、《黃師行》、《碧云峯》、《樂安溪》等篇,狀寫黔中難摹之情,沉摯與《巢經(jīng)巢詩》相似,出黔詩以寄贈題圖居多。
莫友芝在詩歌理論及創(chuàng)作實踐中,都恪守宋詩派法旨,他主張“破萬卷,理萬物”,“才力贍裕而為詩”,其不少詩作體現(xiàn)了宋詩派詩歌的共同傾向:以文字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從莫友芝詩歌內(nèi)容來看,主要有敘事詩和一些關(guān)于考據(jù)的詩,也有朋友間唱和酬答的詩以及描摹山水和生活小景的詩。
考據(jù)入詩,是莫友芝詩歌的一大特點。如《蘆酒三首》、《甘薯歌》就是其中的代表?!短J酒三首》是對杜甫《送弟亞赴河西判官》中“蘆酒多還醉,宋莊綽雞肋”中“蘆酒”一詞的考據(jù)。詩后還有一兩千言的長注,考證了蘆酒的名稱由來、變化及釀造方法,敘述了各地獨特的風俗。如果離開了注釋,詩意就很晦澀,如其二曰:
燒翁滴淋徴嶺表,謂居辰水釣藤先。豈知瓶笛關(guān)西法,遠紹爐筩粟米傳。
多使醉人宜小戶,歇難全美戒輕口。豪吞細吸從吾意,何事旗槍斗茗煙。
這首詩中,“燒翁”是釀酒方法,“滴淋”是飲酒方式,“釣藤”是蘆酒的別稱,這種考據(jù)文字古奧,用典很多,枯燥乏味,是宋詩派詩人炫博逞學的表現(xiàn)。
莫友芝作為封建時代的一介儒生,他父親的老師、同學身居高官(如洪亮吉、朱珪、阮元、王念孫等),他的知己曾國藩,他所結(jié)識的朝中大臣祁雋藻、端華、肅順等人,都是名重朝野的高官仕宦,只要莫友芝相請,他們都可以鼎力相助,但是莫友芝不愿投靠權(quán)貴,不去奔走科場捷徑,不隨封建世俗俯仰。因此,其朋友間唱和酬答的詩作內(nèi)容龐雜,包含很強的個人情緒,有他對科場的黑暗和科舉考試弊端的無情揭露,如《贈孟柳橋州判》:
從來仕路有經(jīng)綸,善手公然化封畛。徒言弊吏陟優(yōu)異,豈解中人把推引。
上策爭看騰踏去,下村亦博肥磽準。眼中稱意凡幾輩,誰是不營甘蠢蠢!
在莫友芝詩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他的山水詩及生活小詩。他熱愛大自然,常在天然的美景中尋求精神的寄托,以此沖淡仕途失意的愁緒,詩歌具有雄奇瑰麗的特色,取景多取怪山激川,熱衷于營造一種光怪陸離的山水境界,用奇景來抒發(fā)其內(nèi)心動蕩不安的情緒。如《銅頂風雪積日,用東坡韻》:
推蓬訝此蓮千葉,幻出千峰萬峰雪。泰山何必小秋毫,起滅微塵信奇絕。東船欲移壓水重,西舫乍開回柁折。牂柯牢系聽浮沉,斥堠才看旋漫滅。北風倒入晚愈甚,沅水駕天寒更掣。風筋水力定誰勇,回雪跳波亂生纈。天意年來懂澤少,因仞藉豐猶不屑。潛虯凍殺九江平,應放晴曦暫窺瞥。藐姑仙人那可近,五谷精氣徒侈說。即愁朝□封空斟,更奈單衾擁寒鐵。
晚年他遍游吳越之間,廣交名士文人,探幽訪勝,縱情山水。他的山水詩能抓住自然景物的特色,賦予大自然鮮明的個性,并常用擬人的手法寫景,如 “百棰驅(qū)不前,欲盡牢溪水”,把石牛山寫成低頭痛飲的大水牛,十分有趣。同時他的山水詩也特別關(guān)注國計民生,具有杜甫“窮年憂黎元”的情懷。如《大河北百里間自去秋至今無雨雪》描繪了一副悲涼凄慘的荒野畫面,表現(xiàn)了詩人哀民生之多艱,希望救民于水火的美好情懷:
河上驅(qū)車儼大荒,平沙四野接蒼茫。驚風颯颯飄哀雁,落日蕭蕭黯太行。
二月桑榆無信息,三時云漢劇增光。何當手挽昆侖水,遍灑中原作歲康。
前人評莫友芝的詩,說他“早歲刻意二謝,中間希蹤韋柳,晚乃蒼勁古秀”(《貴州通志》),頗為中肯。徐世昌《晚晴移詩匯詩話》云:“子尹序《郘亭詩》,擬以東野、后山,謂其制境之耿狷、求志之專精、用心之謹細,似古人之苦行力學者。讀集中詩,密勵隱秀。其稱元道州曰:‘疏花透凝寒,落落自真態(tài)。’殆足自喻也。經(jīng)籍碑版,論定詳備,開后來五十年風氣。穿穴貫丳,多前輩所未逮?!庇岜菰啤对七呅∽R》:“莫君近體詩頗雄健,有《經(jīng)南陽》句云:‘疆土久荒申伯國,夕陽誰問漢家營》?!躲鏉h》句云:‘一線波盤江北去,萬重山壓漢東來。’又有:‘赴壑修山還沒尾,如云大翼不遮身?!?,語頗奇崛?!?陳衍《石遺室詩話》:“鄭莫并稱,而子偲學人之詩,長于考證,與子尹有過不相同者。如《蘆酒詩》后記一二千言,《哭杜杏東》亦有記千百言附后,皆有注,可稱詩史?!?/p>
可見,在當時少數(shù)民族文學并不被關(guān)注的年代,莫友芝以其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深厚的文學造詣,創(chuàng)作出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并得到了他人的認可和推崇,為以后布依族文學的發(fā)展起了奠基作用。
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資助
參考文獻:
[1]何積金.《布依族文學史》〔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2.385.
[2]張劍.《莫友芝年譜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8.17.
[3]袁行云.《清人詩集敘錄》〔M〕.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4.2456.
[4]錢仲聯(lián).《清詩紀事》〔M〕.鳳凰出版社,2004.卷三2419.
[5]王雨容.莫友芝詞學思想簡論〔J〕.文藝評論,2012.(8)
[6]梁光華.莫友芝生平人品與主要學術(shù)成就評介〔J〕.教育文化論壇年,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