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的小鎮》被認為是“美國戲劇中最感人、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此劇的創作打破了傳統美國戲劇的常規,結合了中國戲劇的元素,為美國戲劇注入了新鮮血液。此外,它寄深刻的人生哲理于平實的敘述之中,令人在平實中體味生命的真諦。
關鍵詞:創新,生命的意義,幽默的語言
中圖分類號:I712.0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前言
《我們的小鎮》(或《小城風光》),是桑頓·懷爾德的作品,曾在1938年獲得美國普利策獎。該劇分為三幕,即“日常瑣事”,“愛情與婚姻”,“死亡”,它以歌洛威爾小鎮為背景,描述了小鎮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但它立意高遠,“不著眼于表現某個特定個人的生命旅程,而旨在揭示廣義人生的全貌及其本質。”(徐賁,1986:80)除了文中體現出的積極的價值觀,其京劇成分、生死及轉換等元素的應用,使得該劇一反過去過度寫實的套路,令人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一.大膽創新
懷爾德曾說,“在尋找‘新方法’來表達男人和女人對我們的時代的感受和想法方面,戲劇落在了其他別的藝術樣式后頭,我不是我們所尋找的這種新戲劇家,盡管我希望我是。但是我希望我扮演了一個為新戲劇家準備那種新方法的角色。” (C.W.E.Bigsby,1982:273)這里他所指的‘新方法’主要是對中國戲劇的借鑒以及對時空轉換的大膽使用以及敘述者的運用。
(1)京劇成分
“戲劇渴望表現的是事物的象征,而不是事物本身……如果戲劇假裝要用帆布、木頭和金屬的道具來創造真實,那么它就失去了某些它應該創造的更真實的東西。”(都文偉,2002:176)因此在創作《我們的小鎮》時,懷爾德借鑒了中國京劇中無布景、少道具的手法,并且對僅有的道具也是做了特別的說明:“許多小道具的使用都在文稿中提示了,但是,除開舞臺監督所用的和第三幕使用的那把傘以外,應該明白其他所有東西都存在于想象當中。”(Thornton Wilde,1938)此外,中國戲劇里開放的觀眾、演員關系也被運用到該劇中。舞臺監督通過提問的方式,從觀眾席里請出衛拉德教授和報紙主編威博先生,讓他們介紹小鎮上的政治生活和新聞。也有安排的“觀眾”向舞臺監督提問,以此推動劇情的開展。這些新的舞臺表現方式無疑是新奇的。
(2)時空轉換
時空的轉換在第三幕“死亡”里得到了體現。剛死去的艾米麗留戀人世,懷念過去美好的生活,因此想要重返人世。在征得了眾多鬼魂以及舞臺監督的同意后,她回到了她12歲生日那天,重溫那年的街景,親愛的父母,朋友送的生日禮物等等。這種大膽的手法,在以往是不曾見到的。
(3)敘述者
該劇的另一大創新點就是直接引入了舞臺監督這個敘述者。他時而像一個全知的智者,有條不紊地操控著舞臺上的一切,時而客串角色,出入劇情、來去自如。按照懷爾德自己的話,“戲劇需要敘述者這一事實不但從反面增進了劇作家的才能,而且也給戲劇這一形式增添了額外的活力”。
二.生命的意義
該劇看似陳述了一些無關痛癢的日常瑣事,實則是在為第三幕的主題做鋪墊。
(1) 人生的循環往復
正如前文所說,懷爾德立意高遠,并不著眼于特定個體的生活狀態,而是旨在揭示廣大眾生的人生全貌。如從第一幕中“黎明時分,這個小鎮唯一的光……從……波蘭家照出來,一個波蘭媽媽剛剛生了一對雙胞胎。” 到第二幕中喬治和艾米莉步入婚姻殿堂,再到第三幕艾米麗死而復生,它們分別代表了人生的各個階段,從而構成了人生的周而復始。就像舞臺監督說的那樣:“這就是我們成長、結婚、生活、以及死亡的生活方式。”
舞臺監督在第一幕中還說道:“我們想告訴一千年后的人,在我們二十世紀開始的時候,在紐約以北的省份,人們一天三餐:太陽出來的時候、然后是中午、再就是太陽落山以后。” 這就以小鎮居民的生活為縮影,來影射眾生的人生概況。
(2) 和諧的群體關系
這里所指的和諧,不僅是指鄰里之間,家庭成員之間,還有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例如,季布斯先生詢問小久的膝蓋如何,威博太太和季布斯太太互幫穿豆子;季布斯先生讓兒子幫太太分擔家務,季布斯太太則讓孩子們不要打擾爸爸休息,艾米麗和威博先生溫馨的對話;小鎮居民對初升的太陽、小鳥的啼鳴,樹木和植物的關心,還有季布斯太太在喂雞時說:“你不是我的雞,你從哪兒來的”,雖然她抖了抖她的圍裙驅趕它,卻又說道:“別害怕。沒人會傷著你。”這種俏皮可愛的善良,無不洋溢著和諧的氣氛。
(3) 美好的日常生活
也許前兩章平淡瑣碎的日常生活沖淡了人們對它的興趣,可是細細想來,就會感到生活的美好。正如艾米麗在重回陰間之際說道:“我從來都沒有意識到,所有的這一切仍然在繼續,可是我們從來都沒有注意,這平平常常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多么美!” 而西蒙·斯第文森則從反面印證了艾米麗的觀點,他認為活著的人們在無休止地浪費時間,總是陶醉在毫無意義的東西中。這些人是無知的,不懂得平平常常的生活其實是很美的。
三.幽默的語言
懷爾德被譽為是“老派樂觀主義者和提供娛樂而毫不說教的劇作家。”(張殷,2009:186)這種樂觀主義和毫不說教在此劇中也有所體現。
也許是受中國傳統習慣的影響,在第一幕中,季布斯醫生詢問小久的膝蓋,他回答道:“我總是能知道什么時候會下雨。” 這就像中國民間的說法一樣:下雨的時候膝蓋會疼。小久的回答就側面回答了醫生他的腿并無不適,甚至還能當“晴雨表”。這種樂觀、幽默的回答的確令人眼前一亮。第二幕中季布斯醫生說:“媽媽,這天終于來了,你的一只小雞就要飛走了。” 這里把孩子看成“小雞”,夫婦倆對女兒出嫁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但是誰能阻擋這天的到來呢?因為婚姻“在我們的小鎮也沒有例外。大多數死去的人都是結了婚的。” “人活在世上最終是成雙成對。” 也就是說,沒有人能改變人們世世代代的習俗,懷爾德用不著痕跡的語言將這種普遍規律告之觀眾。
結語
《我們的小鎮》吸取了中國京劇的優秀元素,采取了恰當表現形式,脫離了美國傳統戲劇的窠臼,其幽默的語言,深刻的哲理,大膽的創新,不僅造就了這個劇本的成功,也為后來的劇作家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C.W.E.Bigsby:A Critical Introduction of Twentieth Century.American Drama[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273.
[2]Thornton Wilde:Our Town:A Play in Three Acts[M].Coward-Mc Cann,1938:87-92.
[3]都文偉.百老匯的中國題材與中國戲曲[M].上海:三聯書店,2002:176.
[4]劉海平.英美戲劇:作品與評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5]張殷.中外戲劇簡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