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敘事視角對敘事作品有著巨大的重要性 。汪曾祺在小說《受戒》中匠心獨運地使用了兒童視角來進行敘事。汪曾祺對敘事視角的處理對于小說人物情緒的表達、作品整體氛圍的突出具有巨大的影響作用。此外,小說在采用兒童視角的同時,運用了明海和小英子兩個交換“互相看”的敘述視角轉換方式,所謂“互看”視角的轉換是指文本的敘事是從明海和小英子兩個人的視角共同敘事的,明海看見了小英子的世界,小英子也看到了明海的世界。
關鍵詞:《受戒》; 敘事視角;視角轉換;復調
中圖分類號:H0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2
米克·巴爾在《敘事理論導論》中提到“事件無論何時被描述,總是要從一定的‘視覺’范圍內描述出來。要挑選一個觀察點,即看事情的一定方式,一定的角度。”①其中,這種看問題的方式、角度就稱之為“敘事視角”。作家在敘述同一個小說時,如果選擇運用不同的敘事視角,就會因為敘事者身份、世界觀或是價值觀等的不同會起到不同的敘事效果。因為“感知是一個心理過程,強烈地取決于感知主體的狀況;如果僅僅涉及到量度范圍的話,一個小孩看到的事情完全不同于成人。人們對于所看到的東西的熟悉程度也影響到感知。”②《受戒》中汪曾祺就選取了獨特的兒童視角這一敘事視角,即“小說借助于兒童的眼光或口吻來講述故事,故事的呈現過程,具有鮮明的兒童思維的特征,小說的敘述調子、姿態、結構及心理意識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選定的兒童的敘事角度\".③并且在小說中作者使用了敘事視角的轉換即“明海”和“小英子”的視角轉換,作者選用這樣的視角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就將從這些方面做一些初步的解讀。
汪曾祺是一個在小說中追求“人性的善與美”的作家。在敘述《受戒》中,他使用兒童的視角以力求在文本中書寫佛教生活和世俗生活的過程中營造一個處處洋溢著童趣的天真世界,達到“人性的善與美”的追求。《受戒》講述的是佛教生活中的明海和俗世生活中的小英子兩個人純真的愛情故事。汪曾祺在建構《受戒》時使得其中沒有佛教生活的宗教信條,也沒有俗世生活的道德評判,只有以兩個未成年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營造的充滿快樂和自由的純真世界。
《受戒》中作者采用的是童年敘述視角的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限制性的敘事方式。文本中的第一人稱“我”時而是隱含的作者,時而是明海和小英子,文本的情節中 “我”并未出現,明海和小英子僅出現過幾次,如敘述明海到荸薺庵路途中的所見時用明海的第一人稱寫到“過了一個湖。好大一個湖!……賣絨花的,賣絲線的,打把式賣膏藥的,吹糖人的,耍蛇的,”④文本中主要出現的是作者描繪的對象,是第三人稱,文本中作者主要敘事的“和尚唱經“,“外出放焰口“,“年下殺豬” ,“大英子出嫁”,“明海受戒”,“明海和小英子情定終身”等明海荸薺庵的佛教生活和小英子民間生活的六個主要事件,而這些我們都是在兒童視角的帶領下用第三人稱敘寫的。于是,在敘述時采用第三人稱的童年敘述視角,將少年明海和少女小英子的童年世界中佛教生活和世俗生活描述成為一個充滿歡快和愉悅的自由世界,在洋溢著青春和自由氣息的同時用單純稚嫩和活潑清新的敘事口吻講述作者童年的一個夢,“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
同時,文本中汪曾祺在使用兒童視角的限制性敘事時,為了突顯童年視角的作用,還運用了明海和小英子兩個人的視角不時地轉換的方式,即“互看“的模式進行敘事小說的。在明海的帶領下我們看到了縣城的熱鬧”,“縣城真熱鬧……什么都想看看”,⑤看到了明海與小英子的第一次相識“明子和舅舅坐到艙里,船就開了。明子聽見有人跟他說話,是那個女孩子。”⑥荸薺庵的佛教生活“小和尚的日子清閑得很”,⑦一天的日常生活就是“開山門,掃地”“燒一炷香、磕三個頭、念三聲“南無阿彌陀佛”,敲三聲磬”,“挑水”,“喂豬”,“ 念經”。其他如幾位師傅的生活,“做法事”,“過年殺豬”,“打牌”,“搓麻將” 和尚的日常生活就這樣在明海的帶領下展示在讀者面前。除此之外還有小英子的一家人“趙大伯是個能干人。他是一個‘全把式’,趙大娘“就是個聚寶盆” “她一天不閑著”, ⑧大英子的“很文靜”,⑨小英子的“一天咭咭呱呱地不停”等等這些都是通過明海的視角告訴我們的。在明海天真善良的眼光下我們看到了充滿歡聲笑語的事物面貌。通過小英子的眼睛我們則看到了小英子心中的明海不是寺院中呆板的小和尚,而是能把花草“畫得跟活的一樣”,能幫他“牽牛‘打汪’”,“劃船”的明海;而明海充滿著濃厚的宗教氣息的“受戒”場面在小英子眼中則成了充滿樂趣的活動。明海和小英子視角的不時切換讓我們看到了兩個少年的生活的溫馨,個性的純真,也看到了汪曾祺對于人性的美和善的追求。
《受戒》中的兒童面對成人社會的人和事時由于思維認知和生活經驗的有限,使他們更多的只能采取沒有主觀判斷的觀察方法,也更不可能做出摻雜社會文化與意識形態規范束縛的道德評價和價值判斷,而只能傾向于平靜的描述。于是汪曾祺在采用兒童視角建構《受戒》的過程中,冷靜客觀的敘事態度取代了慣勢的道德評價和成見。如小說中明海和小英子談論善因寺的方丈娶妻時對話到“他是有個小老婆嗎?” “有一個。”“才十九歲?”“聽說。”“好看嗎?”“都說好看。”⑩明海和小英子對于方丈娶妻已經違反了關于和尚結婚的世俗的道德評判和佛教的清規的事實毫無評判,心中想到的是方丈的小老婆是否漂亮,也有了文本中后來的小英子問明海自己給他當老婆,他是否愿意。明海和小英子都是兒童,他們在意的是事物的表面,而不是事物背后所包含的含義。在文本快活的氣氛中成功塑造了明海和小英子形象的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青春與自由的氣息,因為以兒童的思維與認知能力是不能對和尚能否娶老婆進行是非價值評判的。于是,兒童敘事者保持著冷靜客觀的敘事態度,只留下《受戒》中明海和小英子充滿快樂和自由的童年生活,而不對文中事件進行評價,以兩人的年齡和閱歷也是沒有能力對此作出應有的評判的。
在《受戒》中,雖然汪曾祺使用兒童視角時注重在兒童敘事者敘事的過程中保持著冷靜客觀的敘事態度,但是在具體的實際運用中讓作者完全在文本中只用純粹的兒童眼光去觀察成人的世界而不作任何的介入,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受戒》是作者的創作,不介入其中的內容是不可能的。即使使用的是兒童視角,但是汪曾祺想要完全不干預這是不可能的,這樣在文本中就會出現了汪曾祺對于其中一些事物的價值或是經驗評判。這樣在文本中出現兒童敘事者聲音的同時又出現隱含作者(成人身份)聲音的現象稱之為“復調”。如文本中敘述荸薺庵中人物的稱呼時,汪曾祺用兒童視角敘事三師父的名字是寫到“大都直呼之為仁渡”,而后作者就加了一句“他也只配如此,因為他還年輕,才二十多歲。”B11其中反諷的語調明顯表明這句評論是出自隱性的成年敘述者對之前“三師父仁渡”名字稱呼來歷的評論性介入,目的是讓讀者明晰的了解三師父仁渡的年齡,這以明海和小英子的認知水平是不可能作出這樣的評論的。這就形成了兩套話語體系,前面的是以兒童的角度進行的兒童簡單的敘事,而后是作者帶有分析評論的聲音。這樣就形成了文本的復調敘事結構。再如文本中敘事和尚“大焰口”時的“飛鐃”表演時,汪曾祺用兒童的眼光寫到“飛鐃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鐃鈸飛起來。到了一定的時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幾十副大鐃緊張急促地敲起來。忽然起手,大鐃向半空中飛去,一面飛,一面旋轉。然后,又落下來,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常地接住,有各種架勢,”B12之后評論道的“這哪是念經,這是耍雜技”,“這是年輕漂亮的和尚出風頭的機會”B13的語言顯然是屬于成年敘述者的聲音,汪曾祺在文本中使成年敘述者的聲音時而出現在敘事系統中,將兒童視角無力表現的衡量標準與評判呈現在讀者的視野中,并表達出作者對發生事件的評判態度,對于表現作品的人性善與美的深層主題的抒寫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這種復調結構就使得文本的表層呈現的是兒童敘事者的聲音,而其中又夾雜著隱含作者(成人身份)帶有分析、
評論意味的聲音,使得兒童敘事者的聲音和隱含作者(成人身份)的兩種不同聲音同時并存。
《受戒》中,汪曾祺使用了兒童視角這一敘事策略,并匠心獨運地運用了明海和小英子兩個交換互相看的敘述模式轉換方式,向我們呈現出了一個充滿“人性美”,充溢著青春和自由的愛情成長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快樂的愛情故事,也領略了兒童視角中兒童聲音與成人聲音交織下體現出的復調結構對于表現作品的人性善與美的深層主題抒寫的作用。 汪曾祺在《受戒》中選用兒童視角這個敘事策略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參考文獻:
[1]米克·巴爾.《敘事理論導論》[M],譚君強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2]吳曉東等.現代小說研究的詩學視域[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0(1).
[3]黨好收.論汪曾祺小說《受戒》的敘述視角[J].中共鄭州市委黨報.2005(2).
[4]董友福.回歸童年——論汪曾祺新時期小說的獨特視角[J].海南廣播大學學報.2012(3).
[5]曹鵬.汪曾祺經典小說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
注解
①米克·巴爾:《敘事理論導論》,譚君強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年,第 113-114 頁
②米克·巴爾:《敘事理論導論》,譚君強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年,第 114 頁
③吳曉東等.《現代小說研究的詩學視域》[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0年第1期,第21頁
④曹鵬.汪曾祺經典小說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
⑤曹鵬.汪曾祺經典小說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
⑥曹鵬.汪曾祺經典小說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
⑦曹鵬.汪曾祺經典小說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
⑧曹鵬.汪曾祺經典小說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
⑨曹鵬.汪曾祺經典小說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
⑩曹鵬.汪曾祺經典小說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
B11曹鵬.汪曾祺經典小說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
B12曹鵬.汪曾祺經典小說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
B13曹鵬.汪曾祺經典小說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