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帝已死,現在我們熱望著一個超人的誕生。”尼采借查拉圖斯特拉之口,做出了這一鄭重宣言。這既表明他否定上帝的存在,也在于表明這樣的一個事實:既然對上帝的信仰已煙消云散,那么假托上帝頒布的道德律令就失去效用。當一切的價值體系都毫無意義可言,人類就陷入了虛無主義的洞穴。尼采推翻了神的等級制度,肯定了人的等級制度。
關鍵詞:尼采;虛無主義;精神危機
中圖分類號:I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一、對于尼采虛無主義的理解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一書中提出了“上帝死了”。當有一天上帝這個偶像突然消失,人們找不到對于自己認識和判斷的尺度,就開始恐慌和質疑。在思想不斷的沖突中,人們獲得了空前的機會,必須建立新的價值觀,才可以安撫自己內心的世界,所以,以人的意志為中心的價值觀就順應出來。尼采提出的虛無主義就是對一切價值的重估,在叔本華理論的批判和繼承基礎上不斷的充斥著他對于價值的重新定義和展開。
尼采提出的觀點,打破了觀念世界,重視現實世界。認為人不應否認現實社會的問題,逃避現實存在的問題,應該有勇氣去面對內心的軟弱和病態,由此,尼采的強力意志說和超人學說都是在對人新的價值的一種描述和展開,強力意志它是一種本能的,自發的,非理性的力量。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標和人生境界。尼采夢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他認為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
我們可以將虛無主義看做是雙義的:一,作為精神力提高的標志的虛無主義:積極的虛無主義;二,作為精神力的衰落和倒退的虛無主義:消極的虛無主義。積極虛無主義源于精神力的強大,因此無需信仰。消極虛無主義源于精神力的衰弱,因此無能信仰。如果說積極虛無主義者不需要一個“真正的世界”,敢于接受無意義的現實世界,基督徒需要并且尚能虛構一個“真正的世界”,那么,消極虛無主義者則是需要卻無能虛構一個“真正的世界”,又沒有勇氣接受現實世界,陷入了絕境。。尼采在分析虛無主義現象時的出發點是:第一,一切形而上學都不是真理體系,而是價值體系;第二,任何價值設置都由生命活動的需要所發動,因而是設置者生命力量的標記。但是,由于形而上學一開始就把否定生命的道德設置為最高價值,因此,一旦舊的價值設置崩潰,新的價值設置卻無能建立,便出現了普遍的無信仰狀態。這時,唯有生命力依然強盛的天性才保留著創造新價值的能力,因而不但坦然接受、而且主動促成舊價值的全面崩潰。在新價值創造之前,他們暫時也處于無信仰狀態,但與那種生命力乏弱的天性的無信仰不可同日而語。據此,尼采區分出兩種相反的虛無主義。
二、看現代人的精神危機
現代性讓我們賦予了很高的價值,但是,他并沒有如我們所愿的那么美好,現代人的精神開始承受生命中的苦難的重負,苦難因沒有轉換為生命的歡樂而更加沉重;種種的重負,使人的意識被天國的虛無的光環所籠罩,越來越成為一個蒙昧的存在,精神變成了“駱駝”。
對于批判,必須正視時代和自己身上的“虛無主義”和“頹廢”病患,把時代批判和自我批判結合起來,所謂虛無主義或頹廢的病癥,一方面是指傳統道德對生命的危害,另一方面是指信仰崩潰所引起的焦慮。當它們未被診斷出來時,尚處于潛伏狀態,危害更大。尼采發現了這一現象,用其獨特的眼光提出:一方面,現實世界毫無價值,徹底否定道德,另一方面,對“真正的世界”的信仰已喪失,把無信仰狀態公開化、自覺化。首先,出于一種形而上學需要,為了替現實世界尋找根據,賦予現實世界一種終極的價值、意義、目的。形而上學本身僅是人由強力意志發動而設置的價值。其次,本欲賦予現實世界價值的形而上學,隨著它的崩潰,反使現實世界喪失了價值,尼采得出兩點認識:第一,一切形而上學都是價值設置;第二,一切價值設置都是強力意志的產物。
借此,可以剖析一下現代人的精神危機的出口在哪里,首先,弱者為自己的軟弱尋找理由,他把矛頭指向了別人,面對強者的強大,他的怨恨之心油然而生,無端地把自己的軟弱歸咎于他人。
其次,這種反動的力繼續擴張,由反對他者轉而反對自己。對生命的否定進一步深化了,弱者開始自戕式地踐踏生命,把怨恨的矛頭轉而對準自己。這種否定的力積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就開始尋求一種渡脫,它熱切地尋找一種“贖罪”的機會。
第三,無限豐富生成的現象界對人而言,成就了一種誘惑。人漸漸認識到:欲望是萬惡之源。在它出現的時刻,懲罰如影隨至。為了逃避懲罰,人們把欲望看作洪水猛獸,避之惟恐不及,于是人就把自己演變為一個剔去了欲望內核的人。
最后,衰弱的生存墮落為對于生存的否定。在生命的本真意義已經喪失殆盡時,人們開始用高于生存的價值來判斷生存。精神開始承受生命之重:一、生命中苦難的重負,苦難因沒有轉換為生命的歡樂而更加沉重;二、超驗的世界的重負,人的意識被天國的虛無的光環所籠罩,他愈來愈成為一個蒙昧的存在,精神變成了“駱駝”。
尼采的哲學觀最重要的一點是哲學的使命就是要關注人生,探討生命的 意義問題。尼采還認為哲學是非政治的。所以尼采對哲學的看法,第一是對生命,關注人生,第二非政治的,第三非學術的。尼采對傳統哲學進行批判,他認為關鍵在于沒有關注人生。他認為傳統哲學造成的后果是虛無主義。尼采認為現象背后是沒有本質的。
參考文獻
[1]尼采.瞧,這個人[M].北京:改革出版社,2005.
[2]宋海勇.尼采對現代性的批判及其當代啟示[J].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
[3]季中揚.論尼采藝術價值觀之變遷[D].揚州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