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作為中國最高級別的世界性園林盛會,有著她獨特的魅力。筆者從設計思想和設計風格,以及文化性和創新性對北京園博園景觀進行解讀。從中去找到一些可以提高和改進的地方。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思想;設計風格;文化性;創新性;解讀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一、北京園博園設計思想和設計風格的探討
北京園博園創造一個園林景觀專家學習和實踐的契機,各個地方的園林景觀設計師發揮自己的特長,結合本地的文化和風俗,設計出多樣豐富的園林景觀。
北京園博園體現了“一軸、兩點、三帶、五園”的空間布局。一軸即貫穿東西的園博軸;兩點即園林博物館與錦繡谷;三帶即三條從“中關村科技園豐臺園西區”延伸至園博園中的綠色景觀走廊;五園即不同特色的五大核心展區,分別是:傳統展園、現代展園、創意展園、生態展園和國際展園。
(一)設計思想的解讀
園博園整體的設計思想是在構建一個平等的平臺。允許各個地方的園林設計師人盡其才、各顯神通,展現當地的文化發展、精神文明、風土人情等等。在交通流線的布置上實行大環套小環、小區中布置次道路,每個園區中又有自己獨特的景觀觀賞流線。一個大的景觀軸線,分布在景觀軸線的兩側分布著幾個不同構成的區域,區域中分成不同的園區;代表著不同的地方特色的景觀。
園博園的設計思想是創造豐富多彩的、異彩紛呈的結合體。
(二)設計風格的解讀
就像整體的園博園的構建一樣,每個園區保留自己獨特的韻味和設計感。每個園區的設計受到設計師的個人的思想和文化修養等的主觀因素的影響,也受到很多的客觀因素的影響。
湘潭園,是為數不多的設計思想和園林營造極為貼合的佳作。本園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傳統的亭子和構筑物的打造,加上現代的設計和材料鋪裝使整個園子熠熠生輝。每個細節的把握顯得那么的信心十足又到位;精致、細膩、獨具韻味,傳統與現代的極近完美的結合。
濟南園中規中矩,是幾個仿古園中上乘的佳作之一。入口門太過俗套,是我們熟知的一些園林入口的構筑形式。植物配置和建筑以及構筑物是獨具匠心。植物玲瑯滿目,喬木、灌木、地被構成高低錯落的植被群落,凸顯了濟南園對植物設計的側重。建筑一板一眼,展現了傳統泉城的特色;疏朗、簡潔的四合院的構筑,水景構筑物和連廊是熠熠生輝的集中體現。
憶江南園帶有江南園林那種小家碧玉的韻味。憶江南園雖然植物配置以及意境營造沒真實的蘇州園林那么優秀,但是在整個園博園中也是鳳毛麟角的。在浩渺的人造湖旁的庭中小憩,感受一下古樸、典雅、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風情,很是愜意。植物配置的缺陷在憶江南中尤為明顯,鑄就了現在的相對冷漠的氣氛。
園中園,園中景,園中人;各有各的品,各有各的味,各有各的情。園林風格沒有優劣之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三)小結
在本屆園博會中,經濟較富裕的地區的園林會相對的設計感強一些;那些相對貧困的地方就有點捉襟見肘,材料和植物的應用相對低廉,設計感不足。每個園區的設計思想和設計風格也豐富多彩。相信中國的園林景觀事業會越來越脈絡鮮明,而不是亦步亦趨的模仿,中國化的東西要有獨特的中國文化的東西。
二、園博園文化性和創新性的探討
園博園不僅僅是物質的集合,還有深層次的文化性的探究和挖掘。文化性是景觀設計的靈魂,沒有靈魂的肉體是沒有生命力的;文化性是景觀設計的驅動力,沒有文化的驅動,景觀設計僅僅是賺錢的機器,毫無生機;文化性有著他們特殊的地域、文化、生活習俗等等方面的客觀因素的制約。
創新性是一個社會和時代進步的靈魂,沒有創新性的景觀設計不能夠打動人內心。園博園的很多設計就是背負了很沉重的文化繼承的包袱,是很難有較大突破的。
(一)園博園的文化性的探究
文化性有著時代性和創新性,不是靜止的,是隨著時代的腳步逐漸的上升和發展的。整個園博園地方特色明顯,能看出大部分設計師是獨具匠心。也有不少不負責任的設計師敷衍了事。總之,園博園的景觀設計還是具有很深的中國味道,其中不乏數個優秀的景觀設計。
1、園博園文化性的體現
北京園濃重的四合院文化和等級森嚴的社會等級制度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帝王將相的園林設計體現尤為突出。規模宏大和優越的分區位置也可以看出北京園在整個園博園的重要作用。
濟南園將深厚的泉城文化顯露無遺。泉城文化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濟南是中國北方著名的造園名城,其中不乏優秀的園林景觀。濟南園中的植物是筆者所參觀的所有的園林中分布層次最豐富的,當然有些過猶不及的感覺。
憶江南園繼承了江南私家園林的造園精髓——小巧空靈,景觀流線豐富動感,景觀層次很豐富。在亭中小憩,感受一下江南園林的愜意,有留園的遺風和拙政園的空曠和寬厚。
湘潭園不僅僅歌頌了毛澤東等的政治人物,齊白石大師也在其中;政治和文化的交融,在中國不乏先例,但是在湘潭園的統一環境下還是有著很深的造詣。
優秀的個園也不少見,有所遺漏,在所難免。他們飽含了設計師的汗水和心血,是他們學習和進步的成果。
2、 小結
文化性有其局限性,受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我們應適應社會逐漸學習,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景觀設計改造成符合社會潮流。文化性永遠是我們景觀設計的靈魂,是不可改變的。
(二)園博園的創新性探究
園博園有著為數不少的創新性的表達。有臺灣地區的景觀設計,也有世界性景觀的存在,說明本屆園博會參與的廣泛性;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再生水、太陽能、風能等低碳環保技術的合理應用和實施,說明舉辦者和參與者對創新的追求。
園博園整體布局和分區沿河軸線和中軸線中規中矩,特色和創新性體現的不是很明顯,當然因為地形和周圍環境的限制,園博園的整體布局也有自己獨特的地方,這也是部分創新的結果。
創新性不足是我們整個中國設計行業的大弊端,當然也不僅僅設計行業是這個面貌,是整個社會的大頑疾。無論是文化,還是技術以及方法的創新都存在著很大的進步空間。
文化創新是最大的努力方向,方法和技術的創新和變革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文化創新需要個體的不斷開發和鍛煉,同時也需要社會的不斷激勵和推動。作為個體,我們要不斷的培養自己的個性和判斷力,而不是見風使舵和亦步亦趨;社會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獎勵和鼓勵機制,給后輩提供更好的平臺,讓他們施展自己的才華。總之,中國園林景觀設計的創新性的路途遙遠,需要腳踏實地的走下去。
三、總結
中國園博園的發展是建立在中國景觀設計大的發展的基礎之上的,當前中國的園林事業正處在一個上升的階段。設計師在整個設計行業中的重要性不可言喻,當然很多的客觀因素也是我們不可避免的,要在現實情況中需要獨自去面對的。
無論是設計思想,還是設計方法都需要不斷的升級,就像一個人不被社會淘汰的唯一途徑就是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數據庫,與社會有機的接軌。
文化性和創新性也需要不斷的前進,需要集體智慧的不斷凝結和積極開拓;需要經濟、政治、社會等因素的不斷推動。
總而言之,中國的景觀設計的大環境需要我們設計思想和設計理念不斷的更新、換代,讓中國景觀設計登上頂峰或者走到世界前沿,我們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