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副詞是用法最為豐富和靈活的虛詞,而時間副詞又是副詞中的一個較大類別,最能夠表示時態的豐富特性,對語言應用和研究有很大影響,因此對時間副詞的研就顯得尤為重要。針對留學生在時間副詞使用上的偏誤現象,本文對時間副詞及其教學對策進行了研究,通過剖析留學生時間副詞偏誤類型,提出了相關教學的策略。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時間副詞本身具有的復雜性、抽象性給第二語言學習者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尤其是留學生對近義時間副詞、時間副詞與時間名詞的區分不太清楚,使用過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本文結合《中國漢語水平考試大綱》和《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參考了HSK動態語料庫中出現的高頻偏誤時間副詞,對常見的高頻時間副詞進行研究。
關鍵詞:對外漢語;詞匯;時間副詞;認識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一、正確把握漢語時間副詞。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過程中,時間副詞本身數量大、含義多、使用活的特殊性,使得第二語言學習者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導致學生使用時會經常出現時間副詞偏誤。如何讓學生正確把握漢語時間副詞,是擺在漢語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本文寫作過程中,更多地借鑒了前賢們關于時間詞與時間副詞的區分、意義相近時間副詞對比等諸多方面的研究。
在漢語中,虛詞和語序是主要語法手段,因此,學生們將能恰當準確使用時間副詞,為一個衡量漢語學習水平的因素。基于時間副詞的語法特征在使用時間副詞時,對有些高頻詞語,絕大多數學生們不會使用或者完全不用。如“往往”和“常常”這一對在口語表達中很常見的詞語,第二語言習得者全部用“通常”代替。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漢語時間副詞豐富,差別細微。英語時間副詞比較單一,而學生往往選擇比較簡單的漢語時間副詞,并且使用頻率很高,這些簡單的時間副詞就變成了第二語言習得者的積極詞匯。如:“馬上”、“立刻”英語中為Immediately,at once,漢語中為,快,快點。
就時間副詞的位置來說,漢語時間副詞位置比較固定,大多數時間副詞位于句中,修飾動詞或者形容詞。從句法功能講,時間副詞和主語的關系比較緊密,經常位于主語前后。例如:
他總是在課堂上講英語。
馬上就是六月了。
而英語時間副詞的位置比較靈活。時間副詞往往緊靠修飾詞,從句法功能講,可以出現在句首、句中和句末。
He went to London recently.
He recently went to London.
Recently he went to London.
二、為了更好的說明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時間副詞的教學與學習就表示動作發生早晚的時間副詞“就”和“才”進行對比分析。表示時間的副詞“就”和“才”經常與表示時間的詞語一起使用,在表示時間方面兩者意義正好相反,時間詞和這兩個副詞之間在不同的語法位置,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
1.時間詞在副詞“就”和“才”之前表示時間的詞語(包括年齡)在“就”之前,表示說話者認為動作進行得早;在“才”之前,表示動作發生得晚。如果表示動量的相關詞語放在“就”或“才”之前,可用于表示次數之多少。在表示時間的相關詞匯的后面,時間副詞“就”與“才”所承擔的語法任務是比較確定的。或言極早,或言極晚,或在一個句子當中既言極早,又言極晚,或者表示次數之多少,總之是表示動作發生時間或次數的一個軸線。
2.時間詞在副詞“就”和“才”之后表示時間的詞語在“就”之后,表示說話者認為動作發生得晚;在“才”之后,表示動作發生得早。在簡單句中,表示時段的詞語在“就”或“才”之后,表示說話者認為動作行為進行得比較快,所花費的時間比較少。
3.時間副詞“就”或“才”放在兩個動詞之間當“就”或“才”的位置處于兩個動詞之間的時候,往往表示兩個動作是連續發生的。用“就”表示兩個動作行為之間的一個間隔語,在第一個動作結束之后,第二個動作或行為緊接著發生或實行,表示速度很快,所花費的時間很少。用“才”則表示說話者認為第二個動作發生得比較晚。“就”常用于提出要求的祈使句中,表示要求將來動作很快發生,也可用于已經完成動作的陳述句中。“才”只能用于表示已經完成的動作,可以用于陳述句,也可以用于疑問句,疑問句常有不滿的口氣。舉例:“今天可能早放學,下課后我就去找你。”時間副詞“就”處于“下課”與“找你”這兩個動作行為之間,但主要是修飾后者,表示在第一個動作之后所緊接著要進行的動作,表示速度之快,時間之短。在此類句中,“就”或“才”的前面一般都是表示動作行為完成的動詞短語,以“動+了+賓語”較為多見,不能是單個的動詞與之搭配。但在“就”或“才”的后面,則情況比較靈活,既可以是動詞短語,也可以是單個的動詞。
4.“一……就”結構時間副詞“就”與數詞“一”相搭配,構成“一……就”結構,可以連接動詞與動詞,也可以連接動詞與形容詞,表示前面的動作行為一旦完成之后,后面的動作行為緊接而來。這種句式既可以用于表示一次性的動作行為,也可以表示一系列經常發生的動作行為。舉例:她每次一看到他就臉紅。“看到”是前動作,“臉紅”是后動作,時間副詞在其間承上啟下,表示動作之連貫。在這里,頻度副詞“每次”限制了動作行為的特征是經常性的,所以此處表現的是一系列經常發生的動作行為。需要指出的是,“一……就”結構具有很緊密的連續性,往往前一個動作行為結束的終點就是后一個動作行為的起點。如果兩個動作之間出現時間間隔的狀況,就不能使用這種結構。
三、有些參考教材,對詞的釋義存在著過于復雜、釋義不全面等缺陷,僅僅只用一個詞的義項來解釋時間副詞復雜的詞義。學生根據解釋去造句,就會出現偏誤。
學生要正確運用時間副詞,需要從語法和語用角度去把握。在語法中,語義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它可以決定時間副詞能否與其它相關語義成分搭配。當然語用環境也很重要,在使用時間副詞時,好多學生會出現合語法不合語用的用法。因此,在引導學生學習時間副詞時,教師不應簡單地講解詞義,更應讓學習者從語義搭配,意義與形式并重。時間副詞有其特定的語法結構形式,在進行格式說明時,最好輔以語義講解。漢語的形態變化不明顯,許多語義成分是一種動態的表現。這就需要引入語義學的并置理論的一些方法,將必須掌握的一些時間副詞進行語義上的劃類,在課堂上進行分類別的講解。注重偏誤句子的課堂即時分析。
四、留學生在時間副詞的習得過程中會在不同的應用場合出現偏誤,包括課堂練習與課后作業。教師往往為了保障課堂內容的完整與延續,忽略了課堂偏誤分析的重要性。其實課堂作為學生的重要語言習得場所,更應該即時地對學生出現的語法偏誤進行當堂糾正與講解,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習得印象,還可以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促使留學生更快地對漢語時間副詞的語法功能與應用予以掌握。
參考文獻:
[1]陸慶和.實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劉月華.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增訂本)[M].上海:商務印書館,2001.
[3]候學超.現代漢語虛詞詞典[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4]張誼生.現代漢語副詞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
[5]周小兵,趙新.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副詞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