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對大中型主流漢語詞典和漢英詞典對 “巧遇”一詞的釋義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其對“巧遇”一詞的詞類標注有失妥當。于是,作者以國家語委語料庫和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為基礎,對“巧遇”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進行了檢索,并對檢索結果加以統計分析,從而嘗試對現代漢語詞典和漢英詞典如何標注“巧遇”一詞的詞類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巧遇;用法調查;語料庫;詞類標注
中圖分類號:H3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1.引言
語料庫的迅速發展給語言學的研究帶來了新的研究方法,豐富的語料給語言的研究提供了更有根據的佐證。基于王仁強教授有關漢英詞典詞類識別差異的調查研究,在24個詞類識別有差異的類別中,作者選取有較多詞條數量的名動類詞條“巧遇”一詞進行專項研究。語料庫的使用正給詞典編纂帶來一場革命,現在英美各國幾乎所有的大中型英語詞典都以語料庫為編纂基礎[1]。因此,本項研究旨在探索在漢語詞典學方面基于普通語料庫對詞條進行詞類標注的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2.研究問題
我們在對幾部大中型漢英詞典的比較研究中發現,“巧遇”在各部漢英詞典中的譯義令人困惑。1.根據部分漢英詞典所給譯義,可理解“巧遇”為動詞,而《新漢英詞典(雙色板)》(2007)增加了“巧遇”的名詞譯義,該譯義是否有理據?2.部分漢英詞典并未標注“巧遇”的詞類,也無相應例證,此種詞典編撰處理辦法是否得當?各字典譯義如下:1.《漢英詞典(第三版)》(2010)[巧遇]動encounter by chance;2.《漢英大詞典(第三版)》(2010)[巧遇]chance encounter;3.《新漢英詞典(雙色板)》(2007)[巧遇]動happen to meet;名casual meeting;4.《現代英漢漢英詞典》(2005)[巧遇]encounter by chance.5.《英漢—漢英大詞典》(2004)[巧遇]encounter by chance;6.《新世紀漢英大詞典》(2003)[巧遇]動encounter by chance;meet unexpectedly;run into by accident;chance upon.
之后,我們對《當代漢語詞典》(2009)、《現代漢語規范詞典》(2004)、《新華漢語詞典》(2004)、《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2005)4部大中型漢語詞典進行了調查。各字典譯義如下:1.《當代漢語詞典》(2009)[巧遇]動,碰巧遇到;2.《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2005)[巧遇]動,湊巧遇到;3.《現代漢語規范詞典》(2004)[巧遇]動,恰巧相遇;4.《新華漢語詞典》(2004)[巧遇]動,碰巧遇到。
經分析,我們發現,現有漢語詞典對“巧遇”的釋義處理也值得商榷。可見,必須掌握充分的語料證據才能解決上述問題。
3.研究方法
語料庫是存儲于計算機中并可利用計算機進行檢索語言素材的總體。基于語料庫的分析方法是對傳統的基于規則分析語言的方法的一個重要補充。現代漢語語料庫作為國家級語料庫,庫容量為7000萬漢字,擬每年增補350萬字的新語料。該語料庫的選材是國內規模最大的一次,選材論證充分,系統性強。
為了弄清楚“巧遇”的用法模式及其語法屬性,我們通過“國家語委語料庫”對“巧遇”進行了檢索。在“國家語委語料庫”中,在其全部9條語料中,3條作為動詞使用,其使用頻率為33%,6條作為名詞使用,其使用頻率為67%。鑒于國家語委語料庫之“巧遇”語料較少,為減小誤差我們又在“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現代漢語語料庫”中對“巧遇”進行了檢索。結果獲得339條語料,其中無效語料索引111條如完全相同、重復出現的語料,即 “不巧遇到”、“湊巧遇著”等,對此類無效語料,我們予以剔除處理以排除干擾。因此在其全部228條有效語料中作名詞使用的索引61條,使用頻率為23%;作動詞使用的有167條,其使用頻率為73%。
鑒于“巧遇”在這兩個大型語料庫中的檢索結果,那么除《新漢英詞典(雙色板)》(2007)識別“巧遇”為名詞,其余5部漢英詞典和4部漢語詞典在釋義時都沒有將“巧遇”處理為名動兼類,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4.“巧遇”詞類判斷
為了判斷“巧遇”在各個用法中的詞類,首先我們用檢驗動詞的3項常規標準來檢驗其詞類。第一,檢查“巧遇”能否單獨做謂語。“巧遇”做謂語的例子很常見,例:記者今天正好巧遇一個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參觀團。第二,是否可以由否定副詞“不”、“沒”和“沒有”修飾。例:9月2日晚,尿素造粒塔頂的吊輪損壞,又不巧遇上7級大風。然而從以上這些語料得出,“巧遇”是由兩個詞語構成的偶然組合。第三,是否可以帶“了、著”等詞。例:妮拉在一家餐館里巧遇了這位“杰克”。通過以上的例證我們認為,《漢英詞典(第三版)》(2010)、《當代漢語詞典》(2009)等十部詞典將“巧遇”標注有動詞用法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在作動詞研究的時候發現,有些索引中“巧遇”明顯是名詞,如:殊不知如果我們不在這里而在別的地方,也會有另外的巧遇。因此我們不免疑問,雖然目前標注了詞類的漢語詞典都認為“巧遇”只能作動詞用,那么巧遇是否可以作名詞用?
下面我們將從區分名詞和動詞的常用標準來判斷“巧遇”在以下用法中是名詞還是動詞。第一,名詞通常可以受形容詞修飾,并且名詞前面一般能夠加上表示物量的數量短語,而動詞通常受副詞修飾,一般不能受形容詞修飾。第二,動詞一般不可以做主語,而名詞可以做主語、賓語。根據以上兩條標準,我們可以判斷出以下例證中的“巧遇”應該是名詞用法。例:一次巧遇就這樣促成了一樁義舉。
5.結論
基于語料庫的研究和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巧遇”不僅可以做動詞,也可以作為名詞。漏設“巧遇”名詞義項的做法顯然是不合適的;既然“巧遇”有動詞、名詞兩種用法,那至今還沒有一部權威完善的漢語詞典將其處理為動名兼類詞條也是不合適的。在對語料的編碼、分類整理和統計分析過程中,始終秉承“定量研究的基礎上作定性判斷”的原則,為了更全面的理解“巧遇”的意義和用法,在漢語詞典中我們可以嘗試著作這樣的釋義:
[巧遇]動,碰巧遇到:這次去南方開會時,巧遇一個多年未見的老同學。名,對碰巧遇見行為的描述:這次巧遇,對誰來說,看來就這樣結束了。
而大中型的漢英詞典可以如《新漢英詞典(雙色板)》(2007)中的處理方式:
[巧遇]動,happen to meet:一天他在街上巧遇一位密友。One day he happened to meet on a close friend of his in the street.名,casual meeting:他們在一次巧遇中再次會面。They came across each other again at a casual meeting.
6.啟示
從本項基于語料庫對“巧遇”詞類標注的個案研究中,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啟示:1、漢英詞典和漢語詞典詞類標注的依據都應當從漢語語料庫出發,至少在現階段理應如此,以準確識別詞類。2、在調查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已標注詞類的詞典比未標注詞類的詞典更加條理清晰,能幫助目標用戶迅速定位,能更大程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3、詞典的詞類標注及譯義要堅持詞類對譯的原則。4、要想獲得有說服力的研究成果,要多方位研究考證,在定量研究的基礎上做出定性分析。
參考文獻:
[1]王仁強.基于語料庫的“生人”用法調查及其對漢語詞典編纂的啟示[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03.
[2]王仁強.認知視角的漢英詞典詞類標注實證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
[3]王靜.基于語料庫的“convention”和“regulation”近義詞對比研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