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世界文化元素的進一步豐富、文化交流進一步頻繁,公益廣告成為這個過程中不可替代的因素,并且成為世界眾多領域進步的助推劑。因此,兩種語言公益廣告的有效翻譯,尤其是中英公益廣告的翻譯,如今變得非常必要。
關鍵詞:公益廣告;文化元素;領域進步的助推劑
中圖分類號:H3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1.公益廣告的定義和豐富性
“公益廣告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而為社會提供服務的廣告,具有社會的效益性、主題的現實性和表現的號召性三大特點。”① “公益廣告,是公共廣告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為社會公共利益而創作、發布的廣告,所以它又叫做由社會參加的、為社會服務的廣告。”②
根據不同的標準,公益廣告可分為不同的種類,基本上涉及人類的健康、安全,動物關懷,和環境保護這幾個方面。盡管分類不同,但公益廣告有著共同的本質或者宗旨——“人文關懷”。
2.中英公益廣告運用的修辭
中英公益廣告簡潔、清晰,盡管句式簡短,但包含的含義卻很豐富。 同時,為了獲得更大的社會影響,往往會使用到很多修辭。
押韻
押韻廣泛運用于廣告文體中,包括頭韻和尾韻。 頭韻指相同的輔音重復出現于一組詞、一句話或者一行詩中。尾韻指一個單詞的最后一個輔音重復出現在一組詞、一句話或者一行詩中。例如,為了教育孩子們熱愛自然,美國林務局設計了廣告“Lend a hand——care for the land!”廣告中重復使用了“L” 頭韻和 “and”尾韻。又如在公益廣告 “Please be sweet,put down the seat.” 中,“sweet” 和“seat” 都以 /i:/ 結尾,暗示了都女性應有的關懷。
構詞分析
構詞分析是一種新的修辭手法,往往對形式、結構、聲音以及意義進行分解并分析,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效果。例如:“Family=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 顯而易見,對“Family”的拆分給了“家”一個全新的定義,讓人倍感溫馨。
擬人
擬人是最常用的修辭之一。它的作用是讓原文的表達更加形象、具體,拉近所述事物與人之間的關系。
公益廣告中擬人手法的運用旨在教育人們,改變不好的習慣,并呼吁人們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在下列公益廣告中,擬人手法的運用把簡單的標語變成像人一樣活生生的事物,給人留下新的印象:
① “Save your environments breath.”(拯救我們的環境)
② “Arthritis discriminates against women.”(女性易患關節炎)
夸張
夸張手法在漢語公益廣告中非常有效,也最為常見。例如,在醫院墻壁上的一則禁煙廣告:
“也許,你的指尖夾著別人的生命——請勿吸煙”
在看到這則廣告的一瞬間,人們會為之一振,繼而慢慢領悟到其中的內涵,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暗喻
與明喻不同,暗喻往往不會借助于“像”、“如”等指示性詞語,而是借助于本體和喻體之間形式上相合的關系,起到一種暗示作用。
公益廣告中暗喻的使用往往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① 安全——你道路上最真誠的朋友(安全駕駛)
② 安全是全職工作,別當作是兼職
將“安全”比做“朋友”和“工作”,這樣的修辭更加強調了廣告的主旨。
雙關
雙關就是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條件,賦予詞句雙重含義。這種修辭手發的使用往往會帶來幽默、含蓄的效果,發人深思。
① “你還能‘挺’多久” (一則禁煙廣告)
② “節約用水從點滴開始”(一則節約用水廣告)
第一則廣告中,“挺”不僅僅指長長的煙灰,更指人們的身體健康;第二則廣告中,“點滴”運用了一詞多義手法,巧妙地呼吁人們節約用水從小事做起。
3 有效的翻譯策略和方法
(一)更加注重內容而非形式
尤金·奈達功能對等理論,簡單理解就是“更加注重內容”。有時為了保全原信息的內容,翻譯的時候形式可以相應改變。 “If all languages differ in form then quite naturally the form must be altered if one is to preserve the content”.③翻譯的實質就是實現源語言與目標語言的對等。為了實現這種意義上的對等,形式需要作出一定的犧牲。例如:
停止對大氣污染,就是停止自殺。
譯文 1:Stop polluting the earths atmosphere,stop committing suicide.
譯文 2:Want to live longer?Cut the air pollution.
這是一則環保廣告。譯文1過于注重形式上的對等而導致一定程度上的“誤譯”;而譯文2抓住了原文的意思,將自殺l用相反的“live longer”來表達,“停止對大氣污染” 翻譯成“cut the air pollution”更貼近于目標語言,陳述句譯成一般疑問句,更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二) 直譯
對很多公益廣告的翻譯而言,直譯是一種絕佳的選擇。直譯可以保留原文語言的結構、修辭、內容,更容易實現兩種語言的對等。例如:
Protect the earths environment——the homeland of all mankind.
保護地球環境——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
“Does smoking really make you look grown up?”
抽煙真的使你看起來比較成熟嗎?
通過直譯,這兩則廣告傳遞的思想和認識很自然地轉移到目標語言中,而在這種自然的傳遞中,廣告的呼吁作用也同樣適用于目標讀者。
(三)意譯
意譯是指對原文意義或者含義的翻譯,而不注重形式和結構。意譯注重的是目標讀者的反應,以目標語言和目標文化為導向。例如:
丟了這只碗,你就不吃飯了嗎?
譯文1:will you stop eating when you lose your bowl?
譯文2:will you stop living when you lose your job?
原文廣告的目的是鼓勵失業人群,讓他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生活。原文使用了暗喻的手法,其包含的意義在譯文中應該體現出來。 源語言文化中,“碗”不僅僅是吃飯的器具,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它更多的是指“工作”,這一點在翻譯的過程中應該直接取其引申意義,以避免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疑惑和不解。
4 總結
公益廣告的翻譯是為了激發興趣,增強意識,呼吁行動。從全球范圍來講,公益廣告有效的翻譯至關重要。翻譯的最終目的是讓目標讀者更好地理解、接受原文思想內涵。為了達到這一最終目的,譯者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特定的情境下,采取恰當的翻譯方法。
參考文獻:
[1]丁俊杰,《公益廣告初探》,現代傳播,1991年第4期.
[2]《現代廣告詞典》,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3年版.
[3]Nida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