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語料庫的研究方法,通過檢索語料庫,得出本族語學生對于there be 句型的使用特點以及所存在的問題,同時對比分析中國非英語專業學習者與英語本族語學生在there be 句型使用情況上的差異。結果表明,中國英語學習者部分現在時態的句式使用過度,而部分過去時態的句式使用過少。通過對比分析學習者使用there be 句型的情況揭示這些特點對于外語教學的影響,并為更好地進行外語學習提供借鑒。
關鍵詞:there be 句型;語料庫;存在句;外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一、引言
英語存在句是指由非重讀的引導詞there 和be 的某種形式或表示非及物意義的動詞構成的小句結構。目前對英語存在句的分析研究更加深入,研究者從結構、功能和認知的角度探索了這一語言結構,并取得了很多令人可喜的成就。但是存在句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有沒有規律性、傾向性可循,卻很少有人研究,而這些正是本文試圖回答的問題。
本文以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簡稱CLEC)和英國國家語料庫(BNC)為基礎,利用檢索工具Antconc對兩個語料庫中的there be 句型進行檢索,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和本族語學習者使用there be 句型的情況進行分析和對比,同時著重考察中國英語學習者與英語本族語學生在there be 句型使用上的差異。研究問題:觀察本族語使用者和中國學習者是如何使用存在句型的?通過比較,中國學習者使用存在句的問題有哪些?
二、文獻綜述
目前不少學者對there be 句型進行了研究,唐玉柱(2001)李京廉、王克非(2005)從句法角度探討英漢存在句的句法衍生;張紹杰、于飛(2004),鄧仁華(2005)從功能語法角度探討there be 句型中主位與述位的信息傳遞問題;張克定(1998)從語用角度分析there be 句中“ 實義主語” 的確指限制問題;黃冰、何安平(2007)從中介語習得的角度,結合CLEC 語料庫,探討了中國大學生there be 句型的習得問題。
三、分析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利用Antconc 進行檢索,分別檢索6種there be 句型使用情況(包括其縮寫形式,否定形式及學生語料庫中的錯誤拼寫形式)there is,there are, there was,there were, there has been, there have been等結構, 觀察這些結構中用的搭配詞以及搭配模式,以期發現學習者的使用規律, 判斷他們在語言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幫助英語教師做出正確指導。
(一)語料庫研究方法
學習者語料庫是一種特殊目的的語料庫,它對于外語教學研究具有特殊的價值。衛乃興在他的“語料庫的應用與研究”一書中說到學習者語料庫忠實記錄了學生語言產出的事實,含載了學生的總體語言能力狀況及發展規律,特定學生群體載詞匯、語法、語篇等領域的具體行為模式與錯誤特征、特征和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學生的學習策略等重要信息(衛乃興,2005)。
(二)語料來源
本研究使用的是中國學習者語料庫(CLEC)的子庫大學學習者語料庫。大學學習者語料庫主要由上中國非專業外語學習者四級和六級考試作文以及專業外語學習者的四級和八級考試作文構成。另一個用來對比的語料庫是英國國家語料庫(BNC)。該語料庫是一個英語語料庫,其中書面語約占90%,主要摘自英國地方及全國性報紙、期刊、雜志、學術著作、小說、信件、備忘錄和論文等等。
(三)語料分析工具
本研究中所用的語料庫分析工具是免費的檢索工具Antconc,檢索中國學習者語料庫(CLEC)的子庫中的there be 句型的使用情況,分別檢索7種there be 句型使用情況(包括其縮寫形式,否定形式及學生語料庫中的錯誤拼寫形式),而對比語料庫是英國國家語料庫(BNC)進行統計結果和進行分析的。通過卡方檢驗來判斷:以英語本族語學習者語料庫為參照,中國英語學習者語料庫中there be 的使用情況。
四、研究結果和討論
(一)There be 句型使用情況對比分析
首先考察英語學習者語料庫和英語本族語語料庫中there be 的使用情況和分布情況。經過檢索,分別對比分析并計算7種there be句型在CLEC和BNC 中的分布頻率以及使用頻率,觀察參照語料庫BNC相比學習者語料庫中there be 句型的過多使用和過少使用的情況和相對應的卡方值。
從分析與計算結果中,我們能發現無論是本族語使用者還是中國學習者,都經常使用there be 句型。但是不同語言背景的學習者在使用there be 舉行時仍然存在差異:
(1)從本族語使用者使用there be 句型的結果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本族語使用者對于there be 句型的使用顯得更加靈活多變。
(2)通過同本族語使用者對比,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中國學習者在使用there be 句型時存在兩個問題。首先:中國學習者過度使用there is 和there are結構,而there has been,there have been 以及there had been結構過少使用。其次,中國學習者使用there be句型時誤用there have 句型。這種句型結構大量地出現在中國學習者的使用中,但是在本族語使用者中卻看不到。
(二)中國學習者There be 句型使用特點
根據對語料庫的檢索和對比分析,得出以下兩點中國學習者there be 句型使用的特點:
(1)學習者對于there be 句型的使用較為頻繁,明顯偏重于現在時態的使用。從檢索中可以看出,學習者大量使用there be 句型表示事物的存在,在該結構中主要使用一般現在時態,較少使用過去時態和現在完成時態。
(2)很多學習者濫用there be 句型,以此替代主謂結構。這不僅影響了句子的簡潔,還有礙于簡單句結構的正確性。英語簡單句中的S + V和S + V + O 是兩個最基本的句型,能夠非常有效地表達“ 某人做某事” 。本文通檢索語料庫發現,很多學習者喜歡使用there be 句型,導致濫用或誤用there be 句型。
五、結論
通過本文的研究發現,中國非英語專業學生與英語本族語學生相比,在there be 句型的總體使用頻率上呈過多使用的傾向,尤其是there be 句型的一般現在時態,而本族語使用者對于there be 句型的使用往往比中國學習者更靈活更有效。此外,我們還能看到跟本族語使用者相比,中國學習者在對于there be 句型的使用,往往會濫用there be 句型和錯誤使用了there have 句型,這些都主要由于母語的負遷移和對于there一詞理解不清造成的。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國英語學習者在使用there be 句型是存在的問題和使用特點,以幫助教師在要求學生使用句型時有意識地注意該句型的特殊用法,幫助學生能更好更廣泛地運用這個句型。
參考文獻:
[1]Quirk R,Greenbaums L G.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New York:Longman Inc,1985:145-149.
[2]張紹杰,于飛.英語存在句信息傳遞再探索[J].外國語,2004(2).
[3]夏炎青·英語存現句的句法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4):53-55.
[4]文秋芳,王立非,等.中國學生英語口筆語語料庫[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3-5.
[5]宋京生.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存現句研究[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85.
[6]桂詩春,楊惠中.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7]楊連瑞,張德祿.二語習得研究與中國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8]黃冰,何安平.中國大學生There BE句型習得初探[J].現代外語,200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