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流行語有著重要的語言使用價值。網絡語言中那些符合現代漢語規律的會廣泛傳播,進入交際領域,而達不到交際目的部分會被逐漸被淘汰。本文旨在通過個例分析,探究網絡流行語的傳播與生成機制,歸納網絡流行語的價值,進而提出,只有重視研究言語交際的每一個層面,才能促進語言學發展,構建和諧的語言生活局面。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個案分析;傳播;規范
中圖分類號:H0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一、概述
“流行是兩種心理——創新與從眾之間張力平衡的結果?!盵1]狹義的網絡語言指的是網民在聊天室或論壇中使用的語言;網絡流行語則是特定時期流行于網絡并迅速傳播的網絡語言,它不僅局限于詞語,也常以語篇的形式出現。作為一種語言現象,流行語反映了特定時期、特定地區人們普遍關注的特定事物,因此具有很強的標志性。它既有對傳統修辭手法的創新使用,又有對新的句法和表達方式的強化,尤其一些極具能產性的格式,如“被X”、“裸X”等的廣泛傳播,更是折射了多元化的社會的多元化心理,這種語法變異的背后實質是社會關系的變異。
二、網絡流行語個案分析
網絡流行語種類繁雜,為了有針對性地說明其流行的原因以及傳播與生成的機制,本文特別選取了近年在衍生、泛化和套用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組網絡流行語—“被X”結構,利用從個別到一般的哲學方法,提取共性,歸納出整體網絡流行語的模式。
1.“被X”的源流
讓群眾從“被幸?!弊呦颉罢嫘腋!保祟})(天府評論,2009年8月13日)
國家統計局當時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1.2%,超過了同期GDP漲幅。僅僅從這光鮮的數據看,國民的確生活富足,而實際狀況大家心知肚明??梢?,受動者處于弱勢地位,都存在著無奈與不滿,這無疑是新時代的新產物。
2.“被X”的句法分析
“被X”結構的基本形式是:“NP被X”[2],“被”逐漸發展為類詞綴。從詞性看,“X”部分可分為名詞性,動詞性和形容詞性三大類。
名詞性:被車禍、被前規則、被精神病
動詞性:被自殺、被贊成、被結婚、被主動辭職
形容詞性:被幸福,被和諧,被快樂
3.“被X”的語義分析
①樹葉被風吹跑了。
②他讓人家給攆走了。
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被字句表示受事主語“被處置”且處置結果多為不如意,故又稱遭受句,它的動詞一般具有較強的處置性,體現了施動者對受動者的影響,例如“吹”“攆”都有明顯的可控性,動作性弱的詞語是不可以進入被字句。
三、網絡流行語的生成與傳播
(一)網絡流行語的生成
網絡流行語種類繁多,形成的方式也大不相同,以下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幾種類型予以說明。
1.諧音詞
網絡諧音詞主要包括:普通話諧音詞,方言諧音詞,外來語諧音詞。
普通話諧音詞的“主要構造方式是將錯就錯的諧音,以及有意識地選擇一種能造成逆諧效果的表達”。[3]為了適應網絡交際的速度需求,在鍵盤輸入中人們往往會選擇第一組詞,這樣,一個個“美麗的錯誤”生成了,如:杯具(悲?。?、水餃(睡覺)、墻裂(強烈)、菌男(俊男)、河蟹(和諧)、大蝦(大俠)、人參公雞(人身攻擊)、雞凍(激動)等等。
漢語有七大方言區,各地網民在同一個平臺交流就會產生詞匯、語法上的差異,這時,強勢方言就會迅速蔓延,成為主流。由于字典中收錄的方言詞語很有限,網民就利用同音詞來代替。如閩南語中“偶”的讀音與普通話中“我”近似,網絡上就以“偶”代替“我”,而“稀飯”是粵語“喜歡”的諧音。
外來語諧音就是把外來語音譯成漢語,翻譯后字面上會表現出原詞不具備的意義,比如論壇上第一個搶座的稱“沙發”就是“so fast”的諧音。
2.析字詞
拆字游戲自古有之,有些網絡流行語也擷取了傳統文字游戲的特色,比如“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神童”=“神經病兒童”,“愛心”=“愛錢又沒良心”,這些詞多借助褒義詞的外形來表達貶義的內涵,由于獨特的諷刺效果,像“白骨精”等詞已經頻繁應用于日常生活中。
3.舊詞新用
最突出的例子當屬瘋傳網絡的“囧”字?!皣濉痹诩坠俏闹芯痛嬖?,《古代漢語詞典》將“囧”列為象形字,本義為窗戶通明,引申為明亮。作為網絡語言,“囧”充分顯示了象形字的功能:“八”是下垂的雙目,“口”代表張得大大的嘴巴,圖案構成了一個抑郁的表情。又因與“窘”的讀音相同,人們將“囧”與“窘態”“窘迫”等義項聯系起來。在這里,“囧”的含義已經和古漢語中完全不同,有哭笑不得,無奈,尷尬,郁悶等多重意義。
4.縮略詞
網絡交際中為了省時省事,高效交流,大量縮略詞迅速產生,除了官方的縮略詞如GDP,更多的是根據諧音重造的詞,比如字母詞:JJ(姐姐)、DIY;數字組合:886(拜拜了);混合:+U(加油);還有一些純粹由符號構成的詞如“< @ __@ > ”表醉。這種拼盤式組合的出現大大節省了網絡交流的時間,其簡單易懂,表意含蓄,深受網民的喜愛。
5.重疊詞
“東東”“笨笨”“呼呼”等詞是在成人語境下的兒童化表達,可以稱為童言贅語。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人們渴望回到童年的本真,希望在虛擬世界中表達真性情,這種看似與身份不符的兒童化語言風格,體現了真嫩和裝嫩兩種心理的結合。近年,這些重疊詞又有了新發展,如:范跑跑,樓歪歪等ABB式的組合,這些調侃可愛風格的語言對于緩和氣氛,拉近談話者的距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網絡流行語的傳播
網絡流行語的傳播動因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
1.類推性
大部分的網絡流行語都具有強大的能產性。比如“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這種句式流行后衍生出了“不要迷戀房,房只是個傳說”,“不要迷戀我,我只是個聲音”等表達;這種衍生只需要按照原有的框架歸納推演,不僅大大減少了對新詞和新句式的創造,而且加快了流行語的傳播速度。
2.經濟實用性
交際中的經濟原則又叫省力原則,說的是如果用一個詞足夠傳達信息,決不用第二個詞。網絡流行語形象生動,對于各種生活現象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詼諧的意味。
3.時尚創新性
現代年輕人追求既要從眾又要獨特的矛盾心理,促使創新詞語用法。如2010年最流行的“織圍脖”就是寫微博的意思,“圍脖”作為“微博”的諧音更生動也更通俗,比起中規中矩的表達自然更容易博得大眾的喜愛。
四、結論
網絡語言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在當代社會追求新奇個性的心理驅動下,還會產生更多的網絡熱詞。我們應該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全面審視網絡語言,認識到網絡的不規范現象實際是使用者的問題,所以網絡語言的規范工作需要全社會全方位的努力。只有充分重視網絡語言尤其是網絡流行語的風向,重視語言使用的各個側面才能拓寬語言學的視野,構建和諧的語言生活局面。
參考文獻
[1]楊彬.“草根”的流行及其演化的內在機制[J],修辭學習,2009(6):80。
[2]何洪峰,彭吉軍.論2009年度熱詞“被X”[J],語言文字應用,2010(3):81
[3]施春宏.網絡語言的語言價值和語言學價值[J],語言文字應,2010(3):71
[4]劉斐,趙國軍.“被時代”的“被組合”[J],修辭學習,2009(5):76
[5]王德亮,仲梅.網絡語言:語言史上的一場革命[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8(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