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中話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種,屬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話中的成渝片區。本文將結合日常用語和俗語歌謠以觀巴中方言之髓,例述巴中方言之涵。巴州方言植根于四川方言之中卻又帶有特色的巴中民俗文化,故有一定言說價值。
關鍵詞:巴中方言;巴中歌謠;地域色彩
中圖分類號:H1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巴中屬大巴山腹地,河流縱橫,水流湍急,周圍多山,因而,巴中人講話具有語氣生硬,吐詞較快,字字重音,聲聲入耳之特點。巴中方言帶有其獨特價值的色彩,與巴中風土人情血脈相連。
一、巴中方言雜四方
從地理上看,巴中屬于四川山區,東鄰達州,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接陜西漢中,受外來方音影響大。由于地域較廣,三縣一區之間方言又各有不同。又加上幾次移民的影響,形成自己獨特的方言種類。
巴中方言既有四川方言基本的“n”,“l”不分,把“拿”與“辣”,“南”、“難”與“籃”、“蘭”,“農”與“籠”、“隆”混淆,不將其作為辨別意義使用;還受粵方言影響把“剛才”說成“江才”,把“叫花子”讀作 “告花子”,把“街道”讀作“該道”,把“杏子”讀作“恨子”。與此同時,巴中方言又承襲了很多山東、山西、陜西等地的方詞,如:腦殼、麻溜、婆娘、周正、一下(讀作ha去聲)、一遍、當家的等等。
至于前后鼻音,巴中人是不著意去分清楚的。
二、巴中方言:歌謠中的記憶
古有繩結記事,象形記事,后逐漸興起用歌謠的形式,巴中歌謠是巴中文化的一個分支,或講述故事,或傳揚做人之道,注重強調格律與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
(一)方言歌謠中的勞動人民——巴山背二歌
巴中地處山區,從前交通閉塞,山里需要運出和運進的貨物全靠人力背運,人們把這背運貨物的人稱“背二哥”,所以在背運途中打杵歇氣演唱的山歌便有了“巴山背二歌”之稱。巴山背二歌的歌詞大都為二二三結構的七言格律詩,其寫作手法多用賦、比、興。如:“彎彎背架像條船,情哥背鐵又背鹽,雞叫三道就起身,太陽落坡才團圓。”巴山背二歌的襯詞除了常用虛詞外,還用實詞,這是其最大特色之一。巴山背二歌的唱腔高亢悠揚,能翻山越嶺、穿云鉆霧,結束時都有長氣短嘆的一聲甩腔“耶嘿!”
(二)方言歌謠中的茶與文化
《送茶歌》里有:“大田栽秧排對排,望見幺姑送茶來。只要幺姑心腸好,二天送你大花鞋。”巴中的“鞋”(xie35)讀的可不是這個音,而是鞋(讀作hai35)。跟前句的“排”“來”是押韻的。還有反映巴中人生活態度的《茶堂館》:“日行千里未出門,雖然為官未管民。白天銀錢包包滿,晚來腰間無半文。”這種無拘無束不為名利的性格,認為人生在世就是要過的安逸滿足,正是巴中人的生活態度。
除了這些,還有有關茶的情歌。把愛情表現的大膽、直率的有《太陽出來照紅巖》:“太陽出來照紅巖(ai),情妹給我送茶來。紅茶綠茶都不受,只愛情妹好人才。”把愛情表現含蓄、委婉的有:“高山頂上一棵茶,不等春來早發芽。兩邊發的綠葉葉,中間開的白花花。大姐討來頭上戴,二姐討來誆娃娃。唯有三姐不去討,手搖棉車心想他。”以茶為媒,以飲茶、送茶來表達對情人的思念和愛慕,篇篇美玉,散發著濃烈的生活氣息。正是巴中特有的地域色彩。
(三)方言歌謠中的巴中性格
歌謠是巴中的一大特色,全市農村有豐富的山歌,從內容上看以情歌為主,其它內容的山歌為輔;從演唱形式上看有獨唱、對唱,以對唱為眾。從山歌演唱形式看以對歌最有特色。即以問答形式的對答演唱,如:
男:隔(gei)河(huo)看見姐爬坡(po),紅鞋(hai)帶兒兩邊拖;
你走一走坐一坐,不是等我等哪個(guo)?
女:情哥哥喲情哥哥,奴家爬坡在歇腳(jio);
好多我不等,等你撾棒豬腦殼(ko)。
這其中就有許多是巴中特有方言,“哪個”是“誰”的意思;“撾棒”是“笨蛋、傻瓜”的意思;“豬腦殼”就是“像小豬一樣笨的意思”當然這個在情歌里可不是罵人的話,而是一種調侃。
遇上集體勞動和傳統節日聚會,通常先由一位有經驗的歌手出來挑戰,他用一種自信的口氣唱道:說唱歌來就唱歌,開口一唱歌成河。昨天唱了三千首,屋后還有幾巖殼(ko)。
用不著推讓,馬上就會有人出來應戰:
問:你唱山歌那么歪,你曉得巴中多少街(gai)哪條街上賣粽子?哪條街上賣小菜?
答:我唱山歌也不歪,我曉得巴中兩條街,左手街上賣粽子,右手街上賣小菜。
這里面的“歪”是(讀作wai51)就是“厲害”的意思;街的讀音是“gai55”。歌謠押韻,押的是“ai”。這些正說明了巴中人講究一個“對”字,喜歡集體活動,就連唱歌,也要有來有往,才是盡興。
三、巴中方言日常用語:聊乎尋常巷陌
巴中獨特的方言詞匯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下列幾處所列舉的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對了解巴中方言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巴中話里,人們喜歡用“狗”來喻指小孩子,表示喜愛之情,如把十分調皮的男孩稱為“哈八狗兒”;對守著別吃東西且想吃的小孩的戲稱“好(讀作hao35)吃狗兒”;對非要跟大人出門的小孩戲稱為“攆路狗”。在巴中話里,“說”不僅有普通話里的“說話”的意思,而且在使用時常有“介紹”的含義。如:“說人戶”或“說婆家”(給女青年提親)、“說媳婦”或“說干妹兒”(給男青年提親)。
再看看實例:“經事”指一個事物比較耐用。如:“今天我買的這個碗還比較經事,落到地上還沒有打爛!”還有“哈數”,就是心里有沒有把握。比如:“放心,他騙不了我。我心里還是有點哈數。”
這就是豪爽的、直率的、好客的、愛用詞語來表明自己喜好的巴中人。
巴中方言以其獨特的魅力在四川方言中占有一席之地。了解巴中方言,品味她獨特的音韻詞匯,品酌巴中味道。是當一些風俗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卻因為有方言這樣的記憶而刻在心里,不管走到哪里,都會記起最初的味道,這樣,習俗永遠不逝。不管怎樣,巴中方言作為一種非物質財富,是鄉音不改的牽掛,是這片土地的生養,是不可磨滅的身份歸屬。
參考文獻:
[1]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