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生態音樂是多年來一直是用口傳的形式在我國民間流傳的,原生態音樂賴以生存的環境是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但是目前正處于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斷萎靡但是又不斷呼吁的過程中。所以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引進原生態音樂是一件值得探討和研究的問題。本文從原生態音樂的意義著手,講述高校音樂教學怎樣引進原生態音樂。
關鍵詞:原生態音樂;價值;高校聲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序言:多年來,音樂學家和人類學家用強烈的責任感和危機感為了保護原生態音樂文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音樂學家尤其是音樂教育工作者重視的是原生態音樂的唱法和技巧,人類學家則強調的是原生態音樂的價值,二者有著不同的重點,卻一直沒有很好的結合起來。所以原生態音樂的技巧和價值的結合是高校聲樂教育的重點。
一、 高校聲樂教育引入原生態音樂的意義
對于原生態音樂的保護和發展來說,高校聲樂專業教育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原生態音樂來源于偏遠的少數民族,所以因為語言的原因而導致原生態音樂只能以口傳的形式流傳。但是對于目前的社會來講,原生態音樂的精神文明價值和豐富的藝術形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保護和發展原生態音樂是社會文明的需要,作為音樂教育的先行者,原生態音樂引入聲樂教育的研究是至關重要的,原生態音樂的傳承需要依靠高校音樂教育。就目前我國的高校音樂教育來說,全國范圍內的音樂教育方式都是統一的,沒有新意,再加上之前用西洋音樂的唱腔改造中國音樂的誤區,傳統音樂被淹沒在流行音樂的浪潮中[1]。高校音樂教育無論是在學科設計或者是在教學內容上都大體相同,缺乏互補的優勢,所以高校音樂教育也面臨著必須改革的趨勢,改革的過程中必須要給音樂教學注入新的血液,高校聲樂教育引入原生態音樂,用原生態的方法來分析音樂,也用音樂的形式來發揚原生態音樂,讓原生態音樂能夠跟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相融合。原生態音樂內容博大精深,包含著社會各方面的知識,高校聲樂教育中引入原生態音樂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滿足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要求。
二、 高校聲樂教育引入原生態音樂的措施
1.遵守是原生態音樂引進的原則
提起原生態音樂,很多人都會想起街頭小巷大爺大娘們嘴里哼哼的小曲,這是原生態音樂最初的形式,雖然是最原汁原味的,但是卻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所以高校在引進原生態音樂要具有選擇性,要取其精華,要選擇性的選取原生態音樂中積極的成分來填充高校音樂教育,這就要求聲樂教育引進原生態音樂是要遵守選擇性的原則。同時考慮到原生態音樂發源于各個民族,每個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不同,原生態音樂也存著不同的形式和題材,高校對于這些異彩紛呈的音樂形式要采取接受的態度,在音樂引進的過程中要包容這些不同形式的文化,保存音樂的多樣性。這就需要在音樂的引進過程中遵循寬容性[2]。
2.招收有特色的原生態學生和教師
高校音樂實施原生態教育也是根據地域優勢發展現代教育的一種手段,對于教師和學生的選擇關系著院系的特色和教學的質量,還關系著原生態音樂的發展和傳揚。很多聲樂條件比較好的學生都生活在偏遠的少數民族,文化教育比較落后,很多學生都沒有機會得到專業的教育,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在高校招收學生的過程中,不僅僅是依據考試成績還要有特殊招收的渠道,招收一些對民族音樂和唱法有著特殊的心得和天分的學生進行培養,這不僅是給學生一個學習的機會,更是對原生態音樂的保存和發揚。另外要招收一些有民族樂感的音樂教師,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中教授原生態音樂是一種新的教學內容,并且這樣的教學內容需要教師從心底熱愛,既能夠演唱原生態的音樂,還能夠分析原生態音樂的樂理,并且教授給學生。對于教師的招收可以將原生態音樂班級出色的學生留校培養,成為原生態音樂教育的頂梁柱。
3.構建原生態的課程實施方式
在我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唱法和技巧一直都不是重點教學的對象,所以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知識和唱法都比較陌生,缺乏對原生態音樂的技能,而這樣的狀態是對民族音樂發展極為不利的。在原生態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樹立原生態音樂的重要性,改變西洋唱腔,要將原生態音樂變為最潮流的東西,保持原生態音樂的原生態性[3]。在聲樂專業原生態的音樂課堂上,需要深入的了解和認知音樂的創作情感,不能因為任何方式來改變原生態音樂的淳樸氣質,要充分了解民族音樂的特征,了解原生態音樂的唱法,了解和表現原生態音樂的體裁特征,只有全面了解音樂的原生態性,才能更好的在音樂的課堂上做好原生態音樂教育。
4.鼓勵支持文化交流
原生態音樂具有它本身的特殊性和價值,對于高校來說,引進原生態音樂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要讓原生態音樂得到弘揚和傳承才[4]。學生要想學好原生態音樂就必須要充分的體會民族文化,只有在認同民族文化之后才能理解音樂創作的價值和音樂中包含的情感。高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來自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信仰和追求,高校音樂課堂要抓住這一點,鼓勵學生做好文化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之間相互理解音樂產生的背景,推動原生態音樂的發展。
三、 總結
原生態音樂包含著各個民族的文化,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它的發揚勢在必行。對于目前高校音樂教學來說,引進原生態音樂不僅僅是發揚了原生態音樂,也是對高校音樂的一次重大改革,讓高校音樂的發展更具有中華民族的特色,也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雖然原生態音樂在教學中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是隨著文化的傳承,原生態音樂必將稱為音樂教育的主流,高校音樂教育也將肩負起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大責任[5]。
參考文獻
[1]馮聚成,對原生態民間唱法走進校園的看法[J].歌海,2010(1):110-112
[2]楊夏青,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措施[J].藝術百家,2008,(6)
[3]成偉良,江美 高校音樂課堂對原生態音樂的解讀[J].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
[4]劉強坤 高校音樂課堂的教學方式[J].北京出版社,2012
[5]王偉良,鄭偉 原生態音樂進入高校音樂課堂的意義[J].上海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