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當前愛國主義教育存在形式單一、缺乏時代性和針對性等問題。因此,應通過因材施教、“紅色影視”、時事政治教育題材等途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大學生 愛國主義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古今中外,愛國主義歷來是凝聚民族精神,推動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職業學院的學生是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才,注重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關系到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個人修養的完善和生活態度的健康。可見,愛國主義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 當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仍存在若干不可忽視的問題,制約并阻礙著愛國主義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以單純的政治需要去衡量愛國主義。一方面表現在教育內容過于偏向政黨政治理論,導致大學生對愛國主義教育的厭惡和反感;另一方面教育者簡單的批評、指責不符合社會主流思想的學生,喜歡用“非理性”的定義和標簽憤青學生在現實中產生的言語暴力,在課堂上不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存在,不允許理性的談論,不允許其他觀點的表達。
2、愛國主義教育缺乏時代性。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和時代背景相脫離,愛國主義教育中對受教育者提出的教育目標與時代特征脫離。國家的生存環境、發展態勢、在國際競爭中所處的地位及在國際事務中所發揮的作用,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國民的國家認知、國際意識及國民心態。愛國主義觀念也因此在不同國家或一個國家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例如抗日戰爭時期,愛國主義教育以保家衛國、驅逐倭寇為主題;在新中國成立后,愛國主義教育主要體現在建設繁榮富強的新中國等等;到了今天,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也更加豐富多樣,例如釣魚島事件、臺獨分裂勢力等。故愛國主義這種情感并非一成不變的,其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
3、教育過程缺乏針對性。愛國到底是什么,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和行為來體現,學生往往找不到方向。換言之,愛國主義教育就沒有根據時事的寶貴材料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引導。此外,教育者的個性修養和感召能力不足。有的愛國教育者本身愛國覺悟并不高,其個人人格修養也未能得到大學生的認同。
二、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新途徑
1、教育者要因材施教,以寬廣的胸懷包容學生。教育者要在愛國主義的核心原則之下,鼓勵持不同意見的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而不能以單純的政治標準和國家形勢需要,去判斷別人的愛國主義情懷,而是要“聽其言、觀其行”,以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有利于”作為標準。例如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同志奧運期間在卡塔爾接受媒體訪問,談到一個眾所周知的奧運圣火境外傳遞的“喧鬧”事件時,認為“對于這些噪音應該抱著平常心去對待,關鍵是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他作了一個比喻:在一個籠子里有各種鳥,如果把那些吵得厲害的鳥拿出去,那么籠子里就不熱鬧了。這個比喻說明了,各種鳥在籠子總是要鳴的,不鳴的鳥恐怕不是什么活鳥。人長著一張嘴總是要說話的。因各人所站位置不同,經驗閱歷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對同一件事得出的結論也不可能相同。正視“鳥吵”這個現象,其實是正視客觀現實,對不順耳之言,對氣勢洶洶的“噪音”也不必介意。這體現了教育者的寬容之心。惟其如此,教育者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2、利用“紅色影視”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列寧說過“特別是應當讓好的電影,深入到城市的群眾中去,尤其是農村中去。 ”“對于我們來說,一切藝術部門中最最重要的便是電影。 ”[1]利用“紅色影視”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越來越受到重視。無論是情境的創設還是新媒體的運用,“灌輸”和“內化”途徑都是愛國主義教育教育的必經之路,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摻雜其間,從電影載體這一交叉綜合體上面能得到更加直觀的反應。“紅色電影”用于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一是有助于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優秀電影作品寓教于樂、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們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賦予思想品德教育以生動形象的內容與形式,使大學生在高尚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下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自覺培養善良友愛、正直勇敢的品質。二是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大學生可以從電影藝術作品中了解不同的時代、國家、社會和民族的生活面貌、性格特征、社會關系等。通過電影藝術欣賞活動,大學生可以拓寬視野并加深對自然、社會、歷史、人生的認識。電影藝術欣賞在培養大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方面也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為其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心理動力和廣闊的空間。
3、充分利用時事政治教育題材。我們國家每天都在與眾多的國外人士打交道,難免產生一些涉及國家尊嚴、領土主權完整的時事新聞,這些新聞足以引起大學生的好奇和關注。例如釣魚島事件,該事件從產生到結束,都有大量愛國主義教育機會和潛力可言。學生會帶著一系列的問題持續關注整個事件,并積極利用網絡等資源閱讀事件相關背景資料。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北職業技術學院2012年人文社科指導性項目(2012B01)“高職特點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單元課程目標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開文獻:
[1]中國社科院文研所文論室編.列寧論文學和藝術[G].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