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是人們由意識準備轉向付出行動,以至走向研究的前提條件,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我長期在基層農村中學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經常遇到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熱情的情況。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果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學習語文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由于教學設備簡陋,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形成了教師灌輸知識,學生死記硬背的不良現象,使個別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千方百計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進而打造好各門功課的基礎。我通過對初中語文教學的長期探索和反復實踐,找到了一條符合農村學生實際,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即抓住課前、課堂、測試三個階段。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語文;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一、課前演講,培養學習興趣
長期在農村的教學觀察讓我發現以下現象:第一,農村學生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多數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家里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圍,祖孫之間年齡差距較大,缺乏共同語言,加上與外界的交流少,導致大部分學生性格內向,甚至有較強的自卑感,不喜歡在公眾場合發言,口頭表達能力不強。第二,接觸書籍較少,閱讀面窄,見識少,缺少學習語文的好方法,自然對學習缺乏興趣。第三,課堂的前五分鐘,有一小部分學生還未從課間的活躍氣氛回到課堂,精神不夠集中。上述問題的存在,直接制約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對于以上問題進行課前演講非常重要,有利于培訓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二、在課堂教學中逐漸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是培養學生信心、鞏固愛好、激發興趣的關鍵一環。同樣一篇課文,有的老師講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有的老師則講得平淡無味,死氣沉沉。其中差別的關鍵能不能下功夫設計一套新鮮活潑、能夠啟動學生“思維機器”的教學方法。在這里不應該有一種“堂堂一律”的固定教學模式。實際上,學生對教師“天天如此”的教學方法總是不感興趣。為了做到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我在教學上,根據不同的課文的不同特點,努力做到“堂堂有異,篇篇有別”,力避千篇一律。我有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用感情打動學生;有時繪聲繪色的講故事,以形象感染學生;有時放較好的散文錄音,以靜聽默想去誘發他們包含興趣的激情……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教師首先應在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針對每一篇不同的課文,巧妙地設計和安排聽、說、讀、寫、做的五步訓練法,力求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多參與活動。如在學習一些文字兼美的名篇佳作時,可引導學生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朗讀。在朗讀中自解其一,從朗讀中進而讓學生去感悟、去品味、去積累妙語佳句,以達到通曉全篇的方式。也可通過和孩子們一起把生動精彩的課文編成精彩的故事搬上舞臺讓學生自導自演,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還可以把課堂帶入生活,如在“爸爸帶我去爬山”一文中,我會先帶學生去爬山,讓學生在活動中談心得,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玩透”了課文,何樂而不為呢?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致就高,課堂氣氛活躍,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通過鼓勵、表揚來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魯迅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要想使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快,必須要求學生多看、多聽、多寫。“看”和“聽”是學生積累材料的過程。只有材料豐富了,才有東西可寫。每學期初,我都要給學生定出計劃,如:每天讓學生讀一篇課外讀物,讓學生堅持收看電視節目,經常聽別人演講,并且我經常給學生讀一些好的范文,并作適當的講評。要求學生每周寫一篇作文,三篇日記。每次作文都是三步。首先是讓學生打好草稿,多修改幾遍,然后抄在作文本上 ,交給老師。老師進行認真批改,改時盡量就學生原文,最后進行講評,每次都分等次評比,盡量多鼓勵。一類作文讓學生認真的抄在 8 開的紙上,貼在教室里讓學生作為范文欣賞,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很濃,每次作文都認認真真的寫,爭取能在班上張貼。堅持這樣做,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整個語文水平也就提高了,這樣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了。
四、巧妙利用階段測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測試是檢驗學生階段學習成果的標準和尺度。
我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在每個單元測試前,先讓每個學生依據單元內容自己設計一份測試卷,兩人一組進行交換測試,測試后兩人互相改卷,然后上交成績并作考試分析。在此基礎上,我針對學生的測試情況,進行查缺補漏的復習,然后再進行統一的單元測試,結果發現學生的成績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種方法讓學生以出題者的身份參與測試,消除了某些學生對測試的抵觸心理,把刻板的測試變得生動有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充分發揮了自主意識,通過設計試題,對單元內容進行整理和歸納,起到了很好的鞏固復習效果。學生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再由老師給予正確引導,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還可以大大地改善語文教學被動的局面。教師在教學中應心懷學生、心系教學,想方設法激活課堂,充分展示語文學科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對語文的熱愛和興趣,才能把語文學好。
總之,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中心環節。但是,紅花還需要錄葉陪襯,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培養起來的濃厚的興趣,尚需要各種輔助性的措施予以鞏固和加強。比如,講清學習語文的目的意義、介紹作家故事,教師現身說法,談學語文的體會,召開學習經驗交流會,選編優秀作文,鼓勵給報刊投稿以及組織詩歌朗誦會、故事會、猜燈謎、出墻報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這些都是我二十余年來在教學實踐中幾經采用過的,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陳迪明.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農村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學教研,2013,(2):68.
[2]王意全.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幾點做法[J].現代閱讀,2012(8):8.
[3]董世軍.談如何在農村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J].探索,201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