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的基本點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其中一個要點就是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力量和強大動力。要推動學生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使學生獲得持久的興趣,是促其主體性發展的基礎條件。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新課改的培養目標就顯得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我自己也在嘗試和摸索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和方法,就此做些探討: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性
首先得讓學生覺得學習是有趣的。學習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偉大的游戲。小孩子經常會擺弄著一些東西,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地學習,認識這個世界,他們認為這是很有趣的事情。但對于許多孩子來說,這種對學習的興趣最長將持續到上學前。上學后,許多孩子都會逐漸地對學習產生厭惡感,他們認為在學校學的知識很枯燥,沒有意思。現在,我們應該轉變自己的觀念,重新尋找并發現學習中的樂趣,要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興趣。具體做法:
(1)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學生對教材發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提高,為自主性的培養提供動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多聯系實際,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加強教材的趣味性、系統性、科學性。比如在講路程和位移的區別時,聯系在生活中我們常坐出租車,出租車按路程收費,出租車位置變化指位移,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凡是有趣的、能逐步掌握的、可獲得科學知識的教材,肯定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高教學水平。教師的知識淵博,學生會發自內心的佩服,學習時和老師配合的就好些.太易太難的教材與提問都不足以激起學生的興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講課,學生更容易接受。一堂高水平的教學,能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知識,并能將其成功地運用于實際,及時得到強化。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就會覺得饒有興味,學習興趣就會日益濃厚。
(3)了解學生已有的興趣。新的學習興趣很少憑空出現,它多半是已有興趣的衍生物,因此,搞清學生已有的學習興趣和愛好,就有了擴展和提高其學習興趣的基礎。比如我班學生很多人喜歡打籃球,在講運動的描述這一章時教學中多聯系與籃球有關的運動,學生聽起來比較感興趣,效果較好。
(4)因材施教。我們要從本學科特點出發,因時、因地、因人施教,用生動幽默的語言,豐富的知識,創設多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景,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使學生自主地學習知識,活躍思維,努力進取。
二、鼓勵和表揚會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歡樂,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鼓勵和表揚是對學生的肯定,而責備容易讓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多些鼓勵和表揚就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有一種成就感。這樣他們在上課時就都能積極活躍起來,認真聽課、認真回答問題,得到表揚以滿足自己的自尊心。另外學習目標明確后,在學期考試結束時,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對于那些達到目標的同學要給予表揚,并對接下來的學習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對于那些沒有達到目標的同學,不能急于批評,而是幫助他們分析原因。這樣就會使每位學生產生新的需要,轉向新的目標,對學生也是一種鞭策。
三、通過樹立近期和遠期的學習目標,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持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在上每節課之前,應先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明確給學生,讓學生一上課就明白這節課要干什么,達到什么目的,怎樣達到目的。那么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就會時時提醒自己,用學習目標約束自己認真聽課,積極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與老師很好地配合,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當這節課結束時,應讓學生反思一下:我這節課完成學習任務了嗎?我這節課都有哪些收獲呢?除了短期的課時目標外,我們還要給學生制定遠期的學期目標。在每個學期的開始,我們應明確學生,在這個學期的目標就是超過你前面的那位同學,目標過高,學生很難達到,還容易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給學生定目標時,要讓他們能夠得著,這樣全班同學有一股你追我趕的學習勁頭,每位學生都有壓力,怕別人趕上,又怕趕不上別人。在這樣緊張的學習氛圍下,學生的成績會比較理想。除此之外,在各學期、各個月、各單元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先樹立明確的目標,使學生產生奔向目標的動力,進而更加努力的學習。
四、用愛啟迪學生心靈,及時和學生溝通,加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自主性.
發揮師生的情感作用,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進一步提高.要想學生對所教的學科感興趣并心甘情愿的自主學習,必須懷著顆熱愛學生的心,面向全體學生,真誠的愛護、關心他們,因此,要多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多和他們溝通,對后進生常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事實去說服,用愛去啟迪心靈,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學習也會比較積極些,因而成績顯著。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這位老師的課。“愛”是學習的動力!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對他們寄予熱切的希望,就會出現比較理想的效果.對學生一視同仁,在給優生“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暫時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優生轉化。教師的期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但應該以學生的自我認識為中介,有自卑感的學生,不接受老師的高期望,有自強精神的學生,會鄙視老師的歧視。所以,教師對全體學生的高期望必須要被學生認同或接受,才能真正起到促進學習的作用。教師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個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課堂上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我班有位女生剛開始不愿上學,經多次與其交流,溝通,并讓其擔任班干部,經常鼓勵表揚她,該女生重拾信心,現在各方面都表現良好。當然在教育教學中還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設計有誘導性的問題,盡自己所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在寬松、和諧、愉悅、有激情的氣氛中進行,減輕學生的壓力,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使他們能主動地去探究、輕松地去理解和自主地獲得知識。所以,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學習,在學習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創新,教學的效率才能明顯提高。
總之,如何使學生持續不斷的對學習保持高度的興趣,更好地發揮學習的自主性,是對教師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努力促使學生學心中所思,學所想之學,學所用之學,為興趣而學,為目標而學,如果學生能在學習中感到快樂,體驗到成功,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這些,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因為還在摸索階段,提出的看法和觀點難免不成熟,我想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有不足的地方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能逐漸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