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人們已經進入一個挑戰與機遇并存的變革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猛烈的沖擊著學校體育這種比較封閉的教育體制。學校體育的發展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學校體育產生師資流動增加等負面影響,更多的是學校體育投資增多等正面影響。如何根據這一新形勢下的特點,深化學校體育改革,這是當前擺在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市場經濟 學校體育 改革
中圖分類號:G81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1.市場經濟與學校體育的關系
在全球經濟化浪潮下,我國大力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和創新,取得可喜成績,加入世貿組織,為我國加速步入小康,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以市場取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將繼續深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是我國改革的目標。
我國學校體育只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才能進一步發展。漫長的一段時間,我國學校體育是執行一種政治控制模式,它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曾經發揮較大作用,但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軌,其不足之處逐漸明顯,制約著學校體育的發展。目前許多學校體育投入不足,體育場館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體育教師的內在潛能未充分挖掘出來。因此學校體育應當解放思想,并注意創造條件,培育和發展學校體育健身市場,場地實施租借市場,運動隊訓練和比賽采取多方籌資的形式,建立相應的經驗管理制度和市場運行機制。發展學校體育產業,將增加的經費投入學校體育以求進一步發展。
2.市場經濟下學校體育改革的必要性
在商品經濟的社會,學校也并非完全與世隔絕。要把學校體育工作搞好,使學校體育工作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就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校體育工作正處于一個質的改觀過程,學校體育工作無論是在體育商品化的價值觀念上、教學手段上、體育場地及器材管理上都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的要求和發展。學習體育是全民體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體育經濟市場的視角來看,根據學校體育發展的規律,學校體育走向社會并進行相應改革是必須的。
3.市場經濟下學校體育改革的對策
3.1學校體育改革要突出各自特點
由于全國各地區經濟、文化、教育、體育等發展不平衡,從而造成學校體育也具天壤之別。因此,學校體育改革也必須突出各個學校的特點。學校體育改革應在總目標的引導下,根據各自的條件,結合各自的特點,利用各自的條件,發揮自身的優勢,從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這是我們學校體育改革活動之所在。
3.2學校體育改革要更新思想,轉變觀念
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形勢和素質教育要求下,教師應該樹立改革、發展、創新的觀念,突破“學習體育就是身體體育”的傳統思想,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育人的觀念、全面發展的觀念和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利用體育競爭和市場經濟競爭的原則,培養學生創新的精神、參與公平競爭意識與實踐能力。
3.3學校體育改革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激烈的社會主義市場競爭中,體育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敢于面對社會主義市場競爭的挑戰。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更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就要體現一種競爭意識,鼓勵學生在運動場上敢于競爭,勇于拼搏,發展學生的體育個性和特長。激勵學生勇爭第一,實現體育的自我價值,培養一批又一批嶄露頭角的優秀體育人才,帶動學校體育人才的全方位的發展。
3.4學校體育改革要著重學生能力培養
學校體育要緊密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把學生能力培養放在首位,注重發展學生個性,研究更多的教學模式,適應社會、學生發展的需要。要對現行的課程進行改革,制定新的課程體系,人文體育觀和人文精神要進入體育教育體系之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處理好全面與重點,繼承性和時代性,健康性和知識性,目的性和趣味性的關系。
3.5學校體育改革必須講求實效
眾所周知,改革是為了實現某種目標而采用的方法和途徑。因此,評價某地區和學校體育改革如何,不是尋找它改了什么,而在于它的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這就要求學校體育工作者,能深入地研究問題,切實地解決問題,不要停留在某些概念上打轉。要講求改革實效,就要克服形式主義,組織部分參觀交流,開一些相關研討會都是必需的,但必須講求效果。我們應當把有限的財力和物力,用于改革的刀刃上。
3.6學校體育改革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體育市場猶如商品市場,要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和良好的服務來獲得更多的顧客,而產品與服務質量的優劣,取決于服務人員的良好素質。就目前我國學校體育人才的培養來看,無論是體育的經營管理人才還是體育的高水平專業人才,都遠遠不能適應各地體育發展的需求。學校的體育設施,產品的科技含量以及整個行業的技術積累都比較單薄,要從根本上解決人才的素質問題,就必須徹底改變我國現行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嚴重滯后的體育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建立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條龍的方式,培育具有全面發展素質的體育專業人才,走高等學府和高水平訓練相結合的道路。把體育教學、訓練與全面發展素質結合起來,培養現代高科技的研究人才,素質全面的體育專業人才和體育產業與經濟管理的綜合人才。
3.7學校體育改革要突出學生個性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傳統的體育課程按行政班級上課,由于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嚴重制約了教學質量,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更新課程設置,深化學校體育改革,轉變傳統上課模式,建立開放式教學新秩序。從學生實際愛好出發,選擇一定的運動項目,盡最大可能滿足學生的興趣,并稍留余地,在完成學校體育任務的大前提下,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還利于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提高。把老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授法,改變為老師指導、學生主動參與,既培養了學生自覺參加鍛煉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組織能力、指揮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
4.結論
在市場經濟下學校體育改革如何從我國國情實際出發,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是一個值得我們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繼續深入研究的課題。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人的現代化,只要我們繼續朝著這個目標去探索,我們的改革之路就會更加寬廣,我們的體育改革才會取得更大成績。縱觀時代發展走勢,學校體育工作一定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探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更好地開創學校體育工作的新模式、新格局,切忌墨守成規。
參考文獻:
[1]趙先卿,馬翠娥.市場經濟體制下學校體育的改革[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9(5),78—79.
[2]姚亞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學校體育的影響[J]江陰工學院學報,2001(1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