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藝術類高校的教學而言,合唱指揮教學屬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將會對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起到一個十分關鍵的作用。若想將學生培養成一名合格的,甚至優秀的指揮者,需要相關教師應付出辛勤的努力。本文將針對高校合唱指揮法的教學展開探析,旨在促進其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也為同行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高校;合唱指揮法;教學;探析
中圖分類號:J615.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指揮是一門藝術,其借助肢體語言以實現對內心情感的有效宣泄,具有較高的專業要求,而非一般視覺意義上的打拍子。指揮涉及音樂、文學以及情感等多方面因素,它的提升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所以,高校合唱指揮教學便被賦予了極為重要的“使命”,若想將學生培養成一名合格的,甚至優秀的指揮者,需要教師及學生本身應付出辛勤的努力。
1.合唱指揮法教學的重要作用
合唱在形式上具有全體性,在內容上帶有時代性,因而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和喜愛。在高校中,合唱不僅是一種常見的音樂活動形式,還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開展合唱教學的過程中,師生們逐漸認識到了合唱指揮法的重要作用,首先,在課堂教學環節,需要進行合唱指揮,否則無法保證歌唱的整齊劃一;其次,在校外互動環節,需要進行合唱指揮,否則無法保證歌唱者、樂隊的良好配合。合唱演出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揮水平的高低,所以,重視并落實高校合唱指揮法教學便顯得尤為重要了。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強學生的合唱本領,另一方面還要學生的指揮技術,將他們培養成合格的,甚至優秀的合唱指揮者。這對于我國精神文明建設而言,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1]。
2.高校合唱指揮法的教學要點
2.1準備工作
每一個音樂作品均有其獨特的創作背景,了解創作背景便能夠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還有創作心境,所以,在指揮練習之前,教師應要求學生通過資料的查閱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包括作者信息的了解,包括作品風格、主題以及曲式的了解,從而確定如何指揮[2]。
對于一個合唱團而言,指揮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支柱,更是靈魂。指揮,其實質是利用特定的手勢,將音樂的內涵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并將這種信息傳遞給合唱團的每一位成員,從而共同完成表演。指揮者所展現出來的是一種形式美,更是一種內涵美。因此,在教學環節,應讓學生對音樂作品有一個深層次的理解,能夠把握作品的靈魂,對其速度、力度以及高潮等進行合理安排,最終實現音樂情感、指揮手勢二者的有機結合,讓作品真正“活”起來,如若不然,指揮將徒具其表,沒有感染力,無法引起觀眾的共鳴。
2.2指揮技術
2.2.1拍線和拍點的掌握
合唱強調對作品歌唱性的展示,因此,對演唱的連貫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即在指揮過程中,線應多于點。指揮的圖示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線,二是點。音樂的節奏性及歌唱性需要借助拍點來實現,更需要借助有控制感的拍線來實現。學生在學習二~四拍圖示的過程中,拍點及拍線的良好掌握是他們的一大難點。合唱指揮的每一拍均涉及三大部分,一是準備部分,二是拍點部分,三是反射部分。熟悉拍點時,一般采用兩種方法:一、由上至下形成拍點。在準備部分加快速度,在反射部分放緩速度,動作如同拍溜溜球一般;二、由下至上形成拍點。將手置于下方,通過“推——反彈”這種形式來形成拍點,如同彈鋼琴的跳音一般。該方法在附點節奏的指揮中較為普遍。熟悉拍點之后,將會自然而然地對拍線產生一種控制感。合唱指揮過程中,對點的關注應保持適量,過多則會給人一種“顆粒感”,應保證歌唱的延續性,還有連續性[3]。
2.2.2預示
在弱拍上施加一個預示動作,能夠讓歌唱者領悟到下面強拍的意圖。相當部分的學生對預示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甚至完全不懂,因此,在教學活動的初始階段就應該將預示這一概念植入學生心中,讓他們將自身的表達意圖通過預示的方式提前告之演唱者,即在主拍或者強拍之前,應施加一個必要的預示動作以完成對“關鍵時刻”即將到來的明確預告。
預示動作可被理解成一個吸氣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保持預示動作、吸氣動作的同步,培養感覺。預示動作取決于作品所要求的速度、力度以及感染力[4]:如果是強力度,那么預示動作應剛勁有力;如果是弱力度,那么預示動作應柔和抒情;如果是輕快的,那么預示動作應拍點明顯。在教學活動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音樂類型進行預示動作的相關練習。
3.高校合唱指揮法的教學策略
3.1“合唱”與“合唱指揮”的聯合教學
現階段,大多數高校采用分開教學的方式進行“合唱”與“合唱指揮”的教學,如此一來,導致它們之間存在脫節的問題,給學生的綜合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致力于課程互動的有效創設,讓學生既有機會練習合唱,又有機會練習合唱指揮[5]。如先要求學生站在合唱隊員的角度,去體會指揮所要傳達的暗示與情感,再要求學生站在指揮的角度,去感受整體的音響效果,并體會指揮所起到的協調作用、“統率”作用。在聯合教學這一模式的幫助下,能實現合唱知識、指揮知識的有機融合,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言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3.2合唱總譜研讀
對于高校合唱指揮法教學而言,總譜研讀屬于十分關鍵的組成部分。在教學環節,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熟悉各聲部所蘊含的橫向旋律,而且要讓學生了解各聲部之間的內在關系,還應讓學生具備基本的總譜閱讀以及分析能力。對合唱總譜進行研讀的過程中,一般采用“析、唱、彈、揮”的教學方法[6]:析,即對總譜進行分析;唱,即對各聲部的旋律進行演唱;彈,即基于前兩者,借助樂器對總譜進行彈奏;揮,即對具體的指揮動作進行合理設計,并展開相應的練習。該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識譜能力,將會對學生的綜合發展起到一個明顯的推動作用。
3.3引導指揮者持之以恒的練習
在合唱指揮實踐中,初學者往往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無法兼顧全局,所以,教學環節,教師應選取一些簡單的且具有代表性作品,讓學生進行練習,以便在練習過程中,讓他們能夠領會到指揮的要領,實現歌唱、指揮二者的協調統一,最終養成一種下意識習慣。這將會為學生指揮多種類型的合唱奠定堅實的基礎。除了課堂練習之外,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進行適當的要求,如在坐、立、行以及講話中,均回味并注意保持指揮合唱時的那種狀態。如果長期堅持,不僅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指揮狀態,而且有益于他們的身心健康[7]。
4.結語
對于一個合唱團而言,其演唱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揮者的水平。在合唱過程中,指揮不僅是權威的藝術指導,還是合唱隊藝術靈魂所在。若想將學生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甚至優秀的指揮者,一方面要夯實他們的基礎,另一方面要鼓勵他們參與實踐,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培養出社會真正需要的合唱指揮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金波.對高校合唱教學的探究[J].大眾文藝.2013(11).
[2]張文麗.淺論高校聲樂心理學教學[J].新西部.2010(12).
[3]楊荔.論“律動教學”在合唱指揮教學法中的內涵[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04).
[4]宋會蘭.普通高校合唱與指揮教學瑣議[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02).
[5]馬春香.淺議高師合唱指揮教學對聲樂學習的影響[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0(01).
[6]李穎.合唱指揮的綜合素質構成要素淺析[J].大舞臺.2013(09).
[7]王洋.合唱指揮的藝術表現[J].大舞臺.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