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幼兒園虐童事件屢遭曝光,引起了社會巨大反響。本文結合浙江溫嶺虐童案件的發展及處理結果,較為系統地整理了我國處理此類案件的法律依據,并結合相關法律在適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虐童 法律依據 法律適用 問題及建議
中圖分類號:D9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一、浙江溫嶺虐童案件的處理結果
近年來,幼兒園虐童事件屢遭曝光,引起了社會巨大反響。2012年10月24日浙江溫嶺虐童事件被披露后,當地公安局于次日立案并將幼師顏艷紅刑事拘留,并于10月29日以尋釁滋事罪提請溫嶺市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11月16日,警方認為涉案當事人顏艷紅不構成犯罪,依法撤銷刑事案件,對顏艷紅作出行政拘留15日的處罰,羈押期限折抵行政拘留,當天釋放顏艷紅。
歷經近一年的多次調解未成,2013年8月23日下午,溫嶺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判處陳某賠償5名幼兒精神損害撫慰金各10000元,返還保育費1000多元,顏某對精神撫慰金承擔連帶責任。后雙方都沒有提出上訴,9月22日溫嶺市藍孔雀幼兒園的業主陳某在得知判決生效后,即將所有賠償金送到了溫嶺法院。法官隨即通知了5個原告,目前4個原告已經領走了這筆賠償金。
二、針對虐童行為,我國現有的法律依據及其在實務操作中的應用
針對虐待兒童的行為,我國現有的法律依據主要是《未成年人保護法》,且《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我國現有的唯一一部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顯而易見,在現行法律框架內,虐待兒童的行為肯定是違法行為。
本法第10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本法第21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本法在法律責任部分,也規定了與違法行為程度相應的法律責任種類,如本法第60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規定行政處罰的,從其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規定,虐童者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有行政責任、民事責任與刑事責任,在實務操作過程中,有關的司法機關也是根據這些法律規定追究行為人的行政責任、民事責任與刑事責任的。
首先,行政責任在本法中有明確規定。如第63條第1款規定了:學校、幼兒園、托兒所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同條第2款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教職員工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處分。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 42 條的規定:公然侮辱他人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按照本法第 43 條的規定,毆打、傷害不滿十四周歲的人,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虐童行為符合上述相關規定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
其次,虐待兒童的行為同時也是一種民事侵權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8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蛘咂渌逃龣C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時,不承擔責任?!痹摋l確立了教育機構對無行為能力人的過錯推定責任。教育機構只有在證明盡到了教育、管理職責時,才可以免責。在此案中,幼兒園如果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承擔民事責任是毋庸置疑的,而教師的虐童行為是在履行職務過成中的侵權行為。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4條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因此,受害兒童的父母可以對幼兒園單獨提起民事侵權賠償訴訟或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訴訟。
再次,虐待兒童的行為如果情節惡劣或者危害嚴重,還可能是刑事犯罪行為,觸犯的罪名可能包括侮辱罪、猥褻兒童罪、故意傷害罪等。從我國刑法上看,如果虐待兒童的行為造成兒童輕傷以上后果,則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果家庭成員虐待兒童,情節惡劣的,構成虐待罪;如果侮辱兒童,情節嚴重的,可以構成侮辱罪?!缎谭ā分械膶め呑淌伦镆惨幎ㄓ小半S意毆打他人”的條款,如果行為人有藐視法紀、公然挑戰法律的動機,以虐待兒童取樂,達到情節惡劣的程度,也可以構成該罪。
三、法律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法律法規過于原則性,缺乏具體的操作規范
從上文的闡述中可以看出,我國目前處理虐童案件的主要法律依據是《未成年人保護法》,結合本法、我國的侵權責任法以及刑法,對違法者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這一問題,我國已經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在案件的處理過程中,有關的機關也能依據法律規定嚴格操作。
但于此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作為虐童案件法律依據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其內容規定較為原則、缺乏具體性,例如本法只是規定了“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處分”,對于幼師的哪些行為屬于“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怎樣的行為算作“情節嚴重”,沒有明確地說明。
相較于我國的法律規定,美國現有法律對虐童行為有較為明確的規定,非常詳細的區分了體罰和虐待,比如體罰是只容許用木板或玻璃纖維板打屁股;體罰學生的權利只能由家長授權給老師,不經授權教師無權體罰學生;男教師不可以體罰女學生。這些十分具體清晰的規則具有很強的約束力。同時,美國的虐童行為定義地相當細化,雖然各州都有具體的認定虐待的方法,但基本上可以歸納為六種虐待行為:對兒童的身體傷害、對孩子的忽視、對兒童的性虐待、對兒童的感情或心理傷害、拋棄兒童、毒品或藥品虐待。這些較為詳細的規定,使得有關司法機關在處理類似案件時有法可依據,同時也能提供案件處理的效率,我國可以適當的借鑒。
(二)行為人承擔的法律責任過輕,威懾力不足
中國現階段處理幼兒教師虎待兒童的案件,基本都依據行政處罰法和侵權責任法來進行處理,在行政處罰法范疇內可行的處罰方式主要有:行政拘留,一般為10日以內,較重的不超過15日;吊銷教師資格證;罰款。民事賠償責任也比較輕微,主要是賠禮道歉、支付賠償金等。相比美國和我國的香港、臺灣地區,我國對虐童行為人的懲罰要輕的多。
美國50個州對虐童行為的法律各不相同,根據對兒童傷害情況,可判6個月至終身監禁。在很多州,虐童造成后果的,可以判一級重罪,刑期在30年以上,同時也會要求數額很大的賠償。香港《侵害人身罪條例》規定,任何人故意襲擊、虐待、忽略、拋棄或遺棄由他所看管的16歲或以下的兒童或少年人,而導致其受到不必要的痛楚或健康損害,均屬刑事罪行,最高可判處監禁10年。臺灣立法機構通過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也提到,凌虐或妨害未滿16歲的人身心健全或發育,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
四、 小結
實際案件中的虐童行為是多種多樣的,對于一起案件中的虐童行為是犯罪行為,還是民事侵權行為,亦或是一般的違法行為,僅僅是依據現有的法律,很難做出很好的回答,因而給相關案件的處理帶來一定難度。從憲法、婚姻法、治安管理條例到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都強調人人都要保護末成年人,但這些宣言式法律條文的原則性、政策性明顯大于實用性,沒有配套的監護體系和操作細則,使得這些法律條文在司法實踐中缺少操作性,對于嚴重的虐童行為,也不能達到我們所預期的效果。因而,制定配套的監護體系和操作細則,并對虐童行為人處以與其行為相適應的法律責任,才能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
參考文獻
[1]張明楷.刑法學.法律出版社,2011.
[2]洪凌嘯.“虐童”現象及刑法規制.武漢科技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