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沙群島之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它不但物產豐富,而且地理位置也相當重要。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從晚清起西方列強及其他國家就對我西沙群島垂涎三尺,民國政府雖然柔弱,但在維護西沙主權方面與覬覦我西沙群島的國家進行了堅決的斗爭,而且對西沙群島實行有效管理和開發。
關鍵詞:民國政府;西沙群島; 主權; 開發
中圖分類號:F1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西沙群島位于東經112°北緯16 °-17°之間,中國南海四大群島之一,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組成,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另有10多個暗礁暗灘。其北距海口240海里,東北距香港390海里,西距越南中部海岸240海里,西北距榆林港150海里。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物產,所以在民國時期不斷受到日本、法國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
一、民國政府對西沙群島的主權維護和管理
(一)實地勘測,維護西沙主權
在晚清政府勘測南海諸島的基礎上,1931年6月,由內政部召集參謀本部、外交部、海軍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員會開會協商成立水陸地圖審查機關,1933年5月,各部機關再次開會協商,決定成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于1933年6月7日開始辦公。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成立后,在維護西沙、南沙群島主權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們在1934年12月21日舉行的第25次會議上,審定了中國南海各島嶼的華英島名,在1935年1月間編印的第一期會刊上,比較詳細地羅列了南海諸島132個島礁沙灘的名稱,其中西沙群島28個,南沙群島96個[1]。這對于維護我國西沙、南沙群島的主權無疑是具有重大意義。
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遣派內政部及廣東省接收專員,前往接收南沙及西沙群島。接收細節交由中央內政部和廣東省政府共同負責策劃。中央調借西北大學地理系教授鄭資約為接收南沙專門委員,負責參與南海島嶼國界的劃定,及整理南海水域的島,礁石群及沙灘名稱的工作。
1946年12月15日接收人員齊聚在太平島西端國強石碑旁,舉行升旗典禮儀式,中央接收專員鄭資約,在結束南沙群島工作之后,即整理實測資料,繪制中國南海地圖,并向行政院呈請核準頒布一系列的地圖。數月后上海商務書局出版鄭資約編著的《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書中詳述了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及南沙群島的歷史背景、南海諸島的地理環境,及國疆石碑的照片。[2]
1947年3月上旬,國民政府海軍總司令部成立西沙群島測量隊,測量西沙群島一帶水道,捍衛了中國對西沙的主權。
(二)民國政府對西沙群島的管理
民國政府成立后,國民政府依然重視西沙群島的管理。西沙原屬海南島萬州(今萬寧縣)管轄,,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銳意經營西沙,設立了“籌辦西沙島事務處”,統理籌劃經營西沙一切事務。因為考慮到西沙群島補給十分不便,于是選中海南榆林港和三亞港。此后,經營西沙群島的重心便從萬州轉移到了崖州。1921年3月,以孫中山為首的中華民國軍政府正式決定將西沙群島劃歸廣東省崖縣(即崖州)管轄,并由內政部咨行廣東省政府遵照執行。3月30日,廣東省政府以指令的形式,公布了這一決定。中國政府加強管理東沙、西沙群島的另一措施是宣布東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為海軍軍事區域,歸海軍全國海岸巡防處管理。[3]
民國成立以后,數年之間,商人相繼提出開發西沙群島的要求,但因種種原因,未獲政府批準。到了1917年,海利公司商人何承恩向廣東省長公署申請開采西沙群島的磷質礦和海產,政府已基本同意,何承恩也前往西沙群島進行查勘,作了開辦的準備。但由于管理礦務的財務廳認為開采磷質礦應按照采礦條例規定的程序辦理,何氏不同意,以致未能成事。[4]
1927年由于不良商人何瑞年將開發西沙群島的經營權私自轉包給日本,被舉報,他的經營權也被廣東省政府收回。1932年,西沙群島資源開發轉交“中華國產肥田公司”承辦;同年,廣東省建設廳工業試驗所開采西沙群島鳥糞;翌年,籌設西沙群島鳥糞肥料制造場。1936年,國民政府在西沙群島設置氣象臺,無線電臺與燈塔。1947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擬委托中元企業公司開發西沙群島。可見民國政府始終對西沙進行了有效的管理。
(三)對法國陰謀侵略我西沙群島進行抗議
1932到1938年面對法國陰謀侵略我西沙群島的陰謀,民國政府對法國提出無數照會進行抗議。1932年7月26日照會概括如下:
1、從1887中法、中越條約和地理依據說明西沙群島不屬于安南,屬于中國,法方拾遺安南遺史屬牽強附會,且百年前安南亦屬我藩屬。
2、自民國十年以來商人開發西沙要經過廣東省批準,法人并無異議,列舉之前的五次批準經過。
3、從歷史上證明西沙屬中國。民國政府指出國際社會為了航行安全建議我在西沙建設燈塔;1930年在香港召開的遠東觀象會議,安南觀象臺臺長法人勃魯遜,及上海徐家匯觀象臺主任勞積勛共同建議我在西沙建設觀象臺,可見國際社會已經有了西沙群島屬于中國的共識。[5]
這些照會有力地回擊了法國的無理要求,堅定地維護了我西沙主權。
(四)民國政府主導主權在我,與日、越兩國外貿。
1949年,時任國民政府海南特區離島專員公署專員兼“四沙群島”司令的王庶華將軍曾先后同日本人簽訂出售東沙群島海人草和共同打撈南沙海域沉船的協定。還同當時的越南保大皇朝的建設和青年部長黃南虹博士簽訂以鳥糞換大米的議定書。這么協議都是主權屬于我中國的情況下簽訂的。
(五)民國政府對西沙群島鳥糞的開發
民國政府沿續并發展了晚清政府的做法,加強西沙群島的開發建設,對開發西沙群島鳥糞資源采取了有效措施。抗戰前,民國政府開發西沙群島的鳥糞資源,主要采取地方政府直接開采和中央及地方政府批準商人承辦開采的形式。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對光復后的西沙群島鳥糞資源的開發采取了慎重的、在政府組織協調下的、有計劃的大規模開發。[6]
二、結語
美麗的西沙群島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領土,晚清開始列強就對西沙群島進行侵略,不管是清政府還是民國政府都與這些侵略國家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民國以來日本、法國對西沙群島侵略加劇,民國政府在借鑒前朝開發西沙群島成功經驗基礎上,采取了種種行動和具體措施,進行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行使了對西沙群島的主權,維護了我國主權領土的完整,并對西沙群島的資源進行了開發利用,留下了許多值得肯定的功績。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海峽兩岸就對南沙和西沙群島的主權共同維護。[7]南海諸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在南海宵小覬覦我領土的今天,兩岸同胞定會從大局出發親如兄弟共同維護我西沙、南沙及我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
參考文獻:
[1]李金明.抗戰前后中國政府維護西沙南沙群島主權的斗爭.[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8(3):
[2]《維護中國對西沙的主權》[N].羊城晚報. 2012-5-21.
[3]呂一燃.近代中國政府和人民維護南海諸島主權概論.[J]近代史研究.1997年03期
[4]陳天錫.西沙島東沙島成案匯編·西沙島成案匯編.[M]廣東實業廳,1928:25-54頁.
[5]中國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檔案資料匯編 第五輯.[M]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1301-1302頁.
[6]侯強.民國政府對西沙群島的鳥糞開發.[J]學術探索.2002(1)
[7]張春英.海峽兩岸對南沙和西沙群島主權的共同維護.[J]《 軍事歷史》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