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校也在不斷開放,校園媒體已不僅僅局限于高校校園內,開始向社會、向普通大眾開放,并逐漸成為大眾了解時事新聞和校園信息的重要途徑。雖然校園媒體在很多方面和大眾媒體有相似之處,但是二者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本文就校園媒體與大眾媒體的異同進行分析。
關鍵詞:校園媒體 大眾媒體 異同
圖分類號:C9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一、校園媒體的概念
郭慶光在其 《傳播學教程》一書中指出“媒介大致有兩種含義:第一,它指信息傳遞的載體、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術手段;第二,它指從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傳播的組織,即傳媒機構”①。目前,校報、廣播、有線電視和新聞網,被公認為校園四大主流媒體。隨著社會發(fā)展,高校不斷開放,校園展覽、BBS、QQ群等也成為校園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概言之,存在于高校校園內,具有完備的新聞媒體形態(tài)特征,服務于高校自身發(fā)展的媒體形式都可以稱為校園媒體”②。因此,隨著社會進步,校園媒體的內涵也會隨之不斷豐富。
二、大眾媒體與校園媒體的相同點
對于校園媒體,大眾媒體比其更復雜、更廣闊、更難以控制,也更難理解。但是校園媒體和大眾媒體既然都是媒體,自然都有媒體的共性,具有媒體的一般特點。
1、從媒介構成上看,校園媒體與大眾媒體相同。二者都有傳統(tǒng)媒體如報紙期刊、廣播、電視,也有新媒體如手機、互聯(lián)網、BBS等,還有戶外媒體如宣傳欄、海報等。
2、二者都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信息傳播。校園媒體與大眾媒體都是通過專業(yè)化的媒介組織,根據一定的原則有計劃、有目的傳播信息。不論是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還是互聯(lián)網,只要它想長久的生存下去,就必須遵守規(guī)則,所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組織,沒有合理的計劃,漫無目的,就會一片混亂,各自為政。所有媒體都有自己的組織原則、有自己的經營目標,而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就必然有計劃。
3、大眾媒體與校園媒體都是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yè)化手段大量生產、傳播信息。大眾媒體與校園媒體針對的都不是個人,而是整個受眾群體,因此任何形式的媒體要想將信息傳播的更加廣泛,就必須大批量生產。而像報紙發(fā)行,需要印刷技術和電子排版技術、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需要電子通訊技術、校園網建設,則需要數字化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等為支撐。
4、大眾媒體與校園媒體的信息傳播,都屬于單向性很強的傳播活動。大眾媒體與校園媒體只是單方面提供信息,受眾只能在媒體提供的范圍內進行選擇,有一定的被動性,受眾的反饋都無法實現(xiàn)即時性和直接性。特別是對于報紙類紙質媒體,反饋就更加緩慢,而且反饋渠道也并不暢通。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WEB2.0的發(fā)展,目前已經能夠實現(xiàn)即時評論,即時發(fā)布。
三、大眾媒體與校園媒體的不同點
大眾媒體與校園媒體雖有相同之處,但畢竟二者的傳播環(huán)境不同,大眾媒體的傳播環(huán)境是整個社會,而校園媒體則只集中在高校校園內,這就必然導致了二者的差異。
(1)傳播主體不同。大眾媒體的傳播主體是從事信息生產和傳播的專業(yè)化媒介組織。這些媒介組織包括報社、電臺、電視臺、通訊社、互聯(lián)網門戶網站以及各種音像制作公司和廣告公司,其工作人員也是記者、編輯等職業(yè)工作者。校園媒體雖然也是國家事業(yè)單位,但其領導組織是學校,其主要工作人員既有學校教職工,也有在校的大學生,而且大多數采寫工作都是由學生來完成的。
(2)傳播內容不同。大眾媒體的傳播內容非常廣泛,無所不包,無論是新聞、廣告,還是休閑、娛樂,可以說我們現(xiàn)在所接收到的信息絕大部分是來自于大眾媒介。而在信息社會的今天,我們可以說是生活在由大眾媒介構建的擬態(tài)環(huán)境中,在大眾媒介營通過有目的的傳播信息營造的虛擬環(huán)境中生活。校園媒體的傳播內容則相對較少、范圍上也相對較小,一般是國內外重大事件、學校重要活動,還有關于學習、工作和衣食住行等方面,應該說校園媒體在傳播內容上以服務性信息為主,以時事信息為輔。
(3)傳播對象不同。大眾媒體的對象是社會上的一般大眾,無論性別、年齡、職業(yè)、社會地位、文化程度,只要其接觸大眾媒體傳播的信息,都是大眾媒體的傳播對象,因此大眾媒體的傳播對象比較復雜,當大眾媒體傳播信息時的。大眾媒體的受眾具有分散性、異質性、流動性等特點。而校園媒體相對于大眾媒體,其受眾主要針對于在校大學生和教職工,受眾群相對較少,也相對集中(主要在學校),人口學屬性并不復雜。
(4)傳播目的不同。大眾媒體傳播信息的目的會根據傳播的內容的不同而各有側重,但總體來說,其主要目的是傳播信息、整合社會、服務大眾、贏得利潤等。目前,中國的各級黨委機關報處于大眾媒體的核心地位,其主要目的是傳播、宣傳黨的政策和國家法令,贏利不是其主要目的;晚報都市報和一些電臺、電視臺、網站等以追求利潤為主要目的,盈利的主要手段就是提供服務;對外電臺則是宣傳為目的。校園媒體則不同,其目的只是服務廣大師生、促進學校開展工作、宣傳國家學校的政策等。校園媒體由于是由學校來統(tǒng)一管理,因此完全是公益性事業(yè),不以盈利為目的。
(5)反饋途徑不同。大眾媒體一般通過媒體提供的專門的反饋途徑來進行信息反饋,如電話、書信、電子郵件、網上留言、來人親訪等。但是這些反饋途徑有很大延遲,缺乏即時性和直接性,沒有一個靈活有效的反饋途徑。因為校園媒體主要在校園內,其組織機構和工作人員也在學校內,所以校園媒體的反饋途徑一般是熱線電話和來人親訪。由于在地理位置上比較近,校園媒體一般都能迅速及時的收到反饋信息,并根據這些反饋信息進行靈活變動,其反饋要快捷有效的多。
(6)經營環(huán)境不同。校園媒體傳播具有一定的封閉性,主要集中在高校校園內;在經濟上,大部分的校園媒體運作都依靠學校資金或者自籌經費。大眾媒體則是完全開放的,沒有內容上和范圍上的限制(在符合國家要求前提下,畢竟自由都是相對的,任何自由都是在所有人遵守規(guī)則的情況下才能實現(xiàn));我國新聞事業(yè)是事業(yè)性質、企業(yè)管理,經濟上自負盈虧,大部分大眾媒體都是靠發(fā)行、廣告或視聽費來保證媒體的正常運行。由于校園媒體的受眾群體主要是在校師生,其人口學要素基本一致,沒有大眾媒體的受眾那么復雜,因此在媒體競爭上也沒有大眾媒體激烈,相對來說比較平緩。大眾媒體不僅要和本地區(qū)、本國乃至全世界的媒體競爭,還要和其它類型的媒體競爭,而受眾卻在日益小型化,大眾媒體之間的競爭猶如戰(zhàn)場般激烈。
(7)傳播的信息屬性不同。大眾媒體傳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屬性,又有文化屬性。中國的大眾媒體性質既然是“事業(yè)性質,企業(yè)管理”,就必然需要將信息當做一種商品來出售,借此贏得利潤。但同時,人們對信息的消費又是精神意義上的消費,從這點來說,它又是文化產品??傊?,大眾媒介傳播的信息既是經濟基礎,又是上層建筑。而校園媒體傳播的信息則多是服務性的,并不以營利為目的,只具有文化屬性,而沒有商品屬性。像廣播、電視、門戶網站都是以服務廣大師生為目的,對于師生來說完全是免費的,而對于校園報紙,由于受眾群有限,多數是免費發(fā)放。而像傳單、海報等,由于其目的是吸引受眾注意其宣傳的產品、活動、服務等,就其本身而言是沒有商品屬性的。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15
[2]張曉冰,胡慶亮.高校校園媒體實踐與效能策略研究.新聞界,2009(2)
[3]張劍平.高校校園新聞媒體的特點及其功能芻議.2010(2)
[4]李燕茜.校園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之道.清新時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