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一名優秀的體育解說員都會展現自己的解說特點,從而形成自己的解說風格。而體育解說員的解說特點和風格又與其個人工作經驗的積淀、個人的努力探索有著密切的聯系。本文從對童可欣的媒體經歷的了解出發,結合對童可欣的體育解說的分析,對童可欣的解說特點做以簡明扼要的概括總結。相信這有利于人們更好的了解這位體育解說員以及她的解說特點,相信將對體育解說員的培養有良好的借鑒意義,對體育解說的發展也是有益的。
關鍵詞:童可欣 媒體之路 解說特點 體育解說員 網球
中圖分類號:K825.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一、童可欣的媒體之路
童可欣是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的一名重要的節目主持人和體育解說員。從2006年開始主持ESPN的ACE網球雜志開始,童可欣的工作便一直與網球聯系在一起。如今童可欣主要在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負責網球和羽毛球的解說。通過多年的個人職業歷練,加之個人對于體育本身的理解,童可欣以網球解說為代表的體育解說逐步凸顯出其個人解說特點。
一名優秀的體育解說員的解說特點,往往與解說員的媒體經歷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豐富的媒體經歷是其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基礎和前提。筆者以表格的形式簡要的對童可欣的媒體之路加以描述。
二、童可欣體育解說特點的分析
童可欣已經有二十年的媒體磨練,現以其豐厚的專業素養和鮮明的解說風格贏得了以網球愛好者為主的觀眾的認可。精彩的體育解說可以說是一種語言上的藝術,那么具體分析一位被廣大受眾所喜愛的體育解說員的解說特點,對于體育解說這一特殊領域的探索和發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筆者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童可欣的解說上的特點做一個簡要的分析。
(一)解說以比賽本身為中心,挖掘比賽深度,同時兼顧比賽之外。
與廣播體育解說員相比,童可欣反映出了電視媒體解說的特點:以比賽本身為中心,重視解說與電視畫面的配合。電視體育節目解說和廣播及平面等媒體的解說有著很大的差異。電視是一種視聽覺相結合、非常直觀形象的媒體,觀眾在觀看比賽的時候,只要一看到畫面,就已經對比賽基本狀況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就不需要解說員對比賽基本情況進行太過于繁雜的描述。這就對體育解說員對比賽本身的解說程度提出了要求:解說比賽,點到為止,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電視機前的廣大受眾自己去觀賞,去體味比賽。
童可欣在對比賽進程進行解說的同時,不忘挖掘比賽的內涵,注重把解說比賽本身與比賽之外相結合。電視體育節目的這種直觀性,要求解說員要想取得良好的解說效果,就必須對比賽進行深入的挖掘。例如引導受眾欣賞體育比賽項目的動作美感、介紹比賽雙方的背景以及最近一段時間的戰況、介紹體育項目特點和本場比賽的表現等等。
(二)講求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又不忘職業身份,不失冷靜客觀
解說席、攝像機以及比賽現場等共同構成了一個特定的社會情境,搭建了一個公共話語平臺,這就規定了電視體育解說員的社會身份和行為。在解說過程中童可欣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使自己面對比賽的進展始終處于一種“平衡”狀態。一方面她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比賽中,注入自己對于比賽的感情,她的解說方式就像好朋友間的談天,有慢慢述說,有感同身受的感嘆,有會心的微笑,有不拘形態的大笑,甚或憨笑。這種人情味自然而然的會受到受眾的認可。 另一方面,童可欣的解說在講求真情實感自然流露的同時又力求嚴謹客觀。在比賽解說過程中,她銘記自己作為一名解說員的職責,她不批判不指責,球員出現失誤她會表示可惜同情,幾次同類失誤后便指出球員需要加強的地方。以一個觀眾姿態來評說,談笑風生,順便把關鍵點和各種信息說給大家,不特別強調。
童可欣是個忠實的費德勒球迷,近乎偏執,但是閱完布雷克的自傳《breaking back》,她被深深的感動了,“布雷克打球沒有特點,太過追求完美,從而失誤很多。 但是他的自傳非常優美,愛屋及烏,于是我也開始欣賞布雷克的球技。如果你狂熱的支持某個人,說明你還不成熟。世界上沒有完人,所有人能打到巡回賽都有值得稱道的地方,我們做這個工作,就是要發現每一個人的優點,介紹給觀眾。當矛和盾碰到一起時,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這是一個主持人應該引導觀眾看的地方。”
(三)語言樸素、精煉而又不失幽默
童可欣的解說以樸實自然為底色,而又不失生動,二者相得益彰,給人以樸實無華而底蘊涌動的美感。平實自然在童可欣的解說中具體體現為解說語言樸素不矯作,沒有夸張色彩。童可欣在解說時通常語調低平,起伏幅度也比較小,語速比較平緩,在比賽激烈處適當加快語速。能根據具體情況組織自然生動的語言,并且她在解說中很少用套話。同時她的語言比較精煉,不拖沓,不過度分析,點到為止,讓觀眾更多自己體會網球的妙處,自己去體會比賽中的樂趣。這種樸實自然的語言風格很大程度上使她的冷靜從容的風度和客觀公正的立場更加凸顯,與賽場上短兵相接、鏖戰正酣恰好形成動與靜的鮮明對比。這就如同在告知受眾要投入比賽而又靜觀比賽。
童可欣聲音愉悅,給人以率直之感。她總是以快樂情緒解說,有時就以感嘆詞代替,給人的感覺如同善解人意、拉家常的鄰居。這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她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受眾對解說、對比賽的持續關注。
當然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童可欣將她女性所特有的柔美融入比賽之中。這使得她的解說更富有其個人特色,在中國當今眾多的解說員中更加閃耀。她在解說中所追求的柔美,表現在對比賽細節的把握以及女性細膩言語的表達。“別人都覺得我還是一派小女人的風格,但我覺得網球解說就是要講求柔美,這正是我所追求的風格,網球比賽本身節奏不快,留白的時間比說話的時間也要多。”
我們不難發現,童可欣之所以能夠把自己的解說特點凸現出來,并且被受眾所認可,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共同作用的結果。就像本文開篇提到的,她的媒體之路是她能夠今天被人們認可的基石。從1993年至今20年的電視媒體從業時間,省級電視臺、國外媒體以及國內中央級媒體等不同平臺的磨練等等,正是這些為她今天的解說特點打下了堅實的職業基礎。當然,其解說特點的形成也與除此之外的個人興趣、自主學習、自身特點等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相信對于童可欣的媒體經歷以及個人解說特點的了解,對于體育解說員培養是有借鑒意義的,對于中國體育解說的發展會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董慧潔.草色要看近卻無——略論黃健翔解說的語言風格.聲屏世界[J],2001(02):58.
[2]王繼宏.網球是一種色彩.網球天地[J],2008(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