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體育總局在《“十二五”農民健身工程建設規劃》中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當前一項重大的歷史任務。發展農村體育事業、廣泛開展農村體育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健康素質,改善生活質量,更可以繁榮先進文化,引導農民移風易俗,提升農村的文明程度和農民的文明素養,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對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意義。”體育事業的繁榮興盛,必須著眼于未來,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調動廣大體育工作者的積極性,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體育事業的繁榮發展。
從目前的國情來看,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廣大農民逐漸過上了富裕日子,閑暇時間增多,但文化體育生活卻相對貧乏,生活方式落后,生活質量沒有明顯改善,農民體質還有待提高。寧明縣委、縣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提出的《“十二五”文化體育發展規劃》,對農村文化體育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和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寧明縣人口40多萬,農民人口占大多數,隨著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大農民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需求十分強烈,農村文化體育建設對推動各方面事業的發展舉足輕重,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視。
一、寧明縣基本情況
寧明縣作為邊境縣份,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鎮配套設施逐步得到改善。改革開放以來,寧明縣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貫徹中央“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基本方針,努力實施兩個根本性轉變,合理配置資源結構,突出發展蔗糖、林木兩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基礎農業。全面加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但是,由于寧明縣經濟基礎差,底子薄,人均水平仍遠低于全國全區水平。
二、寧明縣體育事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農村經濟特別是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寧明縣體育事業相應的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一)體育設施建設方面
1、體育設施情況
至2013年,全縣有籃球場445個,其中燈光球場85個,固定看臺燈光球場37個;排球場30個;田徑場5個;足球場2個;羽毛球房3個;門球場5個;地擲球場2個;乒乓球臺42張;室外游泳池6個。
(二)體育事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寧明縣體育事業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狠抓農村群眾性體育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體育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
1、抓好農村體育工作。農村體育工作是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重要一環。幾年來,寧明縣一是抓好農村體育輔導員的培養,至今已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360多人,為基層體育工作服務;二是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體育活動。各村每逢春節等節慶日均舉行籃球、乒乓球、拔河、象棋、山歌、搶花炮等各種民間體育活動。
2、抓好城鎮體育工作。為了推進全民健身體育活動的深入開展,寧明縣在城鎮積極開展各項體育活動,每逢元旦、春節、三月三等節慶日,都組織、發動城鎮干部職工參加籃球、氣排球、象棋和拔河等體育比賽。
3、抓好學校體育工作。近年來,寧明縣在全縣中小學校普遍開展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兩課兩操一活動”。全縣各中小學校認真按照要求,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取得了較好成績。各校還因地制宜,組織舉辦各種學生運動會等,進一步推動了學校體育活動的蓬勃發展。
(三)體育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寧明縣體育事業正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但是,與當前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相比,體育事業仍顯嚴重滯后,暴露出諸多的問題,阻礙了寧明縣各方面事業的快速發展,形勢不容忽視,抓好全縣體育工作特別是促進邊境鄉鎮體育工作的進一步發展,迫在眉睫。目前存在的問題有:
1.對體育設施建設重視不夠
近年來,寧明縣各級黨委、政府圍繞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對體育設施建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呈現較好的發展局面。但是,部分領導干部對體育設施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是重視不夠。只重視農業生產、經濟建設的陳舊的觀念依然存在,致使體育工作長時間處于低水平甚至停滯不前。二是觀念滯后。認為體育事業只能由國家投資,在體育設施建設方面打不開路子、邁不開步子,缺乏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積極借助社會各方面力量發展體育事業的探索,缺乏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時代意識。沒有把政策真正落實到實處,導致了體育設施建設的滯后現象。
2.對體育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過小
當前,體育工作難以進一步開展,問題不少,但主要問題還是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體育事業的發展。主要表現為:一是資金投入不足。財政對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尚少。全縣用于體育建設的資金占公共財政預算的比例尚小,不利于體育事業的發展。二是人力投入不足。首先表現在從事體育工作的干部隊伍缺乏,特別是鄉鎮級,由于人員少,導致工作人員兼職過多,精力分散,無心戀戰,只是處于應付狀態。
三、寧明縣體育事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加快發展體育事業,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針對目前體育事業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切實推動體育事業事業的發展。
(一)提高認識,營造發展體育事業的良好氛圍。
認識的高度,決定工作的力度。各級領導都應提高認識,只有深刻理解體育工作意義,才能真正重視抓好體育工作,從思想、行為、資金、措施四到位。當前,應從“四個納入”入手,即:要把體育設施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納入各級政府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建設經費納入地方政府財政預算。
(二)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農村體育活動陣地
要統籌規劃,加大對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財政每年列入一定的建設經費預算,不斷提高用于體育設施建設,建立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體育設施建設。完善邊境地區體育設施,增加邊境地區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經費投入是解決中越邊境體育工作發展的首要問題。
(三)組織各種體育團隊,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關鍵是要培訓一批全民健身活動指導員,組織武術、腰鼓、太極拳、花扇、秧歌、舞龍舞獅、拔河、跳竹竿等群眾性健身專門團隊,經常性地開展廣場體育活動,每一個社區、村屯都組織體育團隊,帶頭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以達到全民參與的效果,經常舉辦體育賽事,形成良好的體育風尚,才能形成全民健身的良好局面。
(四)加快邊境地區“全民健身工程”建設步伐,努力提升國門體育形象
抓住當前實施的中越邊境(廣西)“全民健身工程”機遇,拓寬思路,爭取上級體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加快體育場館和邊境地區農村體育設施的建設步伐,逐步完善體育設施硬件的建設,為廣大人民群眾開展體育活動提供場所、搭建平臺,力爭使寧明縣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及全民健身活動更上新臺階,進一步提高影響力,提升國門體育形象,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