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逐漸成為了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甚至成為了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但旅游業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對旅游資源的破壞以及對環境的消極影響尤為突出。
關鍵詞:旅游環境,環境問題,可持續
中圖分類號:F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一、 旅游環境
(一) 旅游環境的概念
旅游環境是個外延和內涵都十分廣泛的話題。具體的的說,其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的概念。廣義的旅游環境是指人類生活所依托和生活的空間環境,也就是我們人類和萬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以及人類自身創造的各種人文環境。狹義的旅游環境是指旅游者在整個旅游活動中所接觸到的各種空間形態,主要包括交通環境、服務接待環境、旅游地的景觀資源環境、氣候環境等。
(二) 旅游資源的特征
1. 旅游資源的脆弱性
所謂脆弱性是指很容易遭到毀壞和損壞,由此導致旅游環境的退化、惡化和毀滅,失去旅游功能。旅游資源既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為造就的。其很容易遭受到來自外界的侵蝕和毀壞是最明顯和共同的特征。旅游資源是經過漫長的時間積累,改變而形成現在的形態,它就像一個初生的嬰兒,需要媽媽的細心呵護一樣,我們在進行旅游開發和旅游活動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到不要讓自己的行為去傷害和毀壞它。
2. 旅游資源的不可再生性
所謂不可再生性是指某些自然旅游資源本身是地球演化過程中由大自然雕塑造就而成的。但是在人類短暫的人生經歷中只要稍不注意和注重,這些自然景觀就會遭受破壞,毀于一旦。盡管隨著技術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可以在現有的情況下復制出一模一樣的造型,但是那畢竟不是大自然的杰作,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觀賞價值。動物和植物資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表現最為明顯。
(三) 旅游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旅游的發展依賴著先天的或者后天的環境資源。在各國的經濟收入中都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也必須清楚的看到,旅游業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一系列的破壞和污染問題。不斷涌入的旅游人群,不斷修建的旅游設施都給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水污染、噪聲污染、旅游資源銳減等環境問題。
環境的保護僅僅靠政府部門每年對環境保護的專項資金的撥付是遠遠不夠的。而旅游業的充分、適當、合理、合法的發展能為環境保護獲取更多的資金保證,繼而更好的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所以旅游發展與環境保護是一個既對立又相輔相成的關系。
二、 我國旅游景區存在的環境問題
(一) 旅游區域的環境污染嚴重
伴隨著有人進入旅游景區,為便利游客使用而不斷革新、不斷增加的交通工具、旅游設施給景區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如汽車、貨車、火車、飛機、游艇等排放的尾氣、煙塵;眾多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旅游區內的賓館、飯店等生活鍋爐排出的廢氣等。
旅游區的旅游人數不斷增加,但是相應的環境保護設施卻不完善。導致了很多游客亂扔果皮紙屑的現象出現,使景區成了十足的垃圾場,不但破壞景區風景格調,還造成視覺污染。景區內產生的廢水、廢棄物不能及時處理導致景區內的水體體質惡化、景觀退化。據麗江市環境監測站披露,因為排污管道不完善,古城內的玉河水質已經從原來可以飲用的一、二類水質降低為三類和四類水質,其中主要是生活污染造成的氨氮和大腸桿菌指標超標。①
(二) 旅游資源遭到破壞
在景區里面,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人們盲目的修建各種旅游設施,引進各種先進技術,舉辦各種商業活動,改變或者破壞了旅游區內原有的文化、民族風俗。
游客們在景區內的亂刻亂畫、隨意踐踏;在景區內開采石礦,毀滅風景;人工截流修建水庫,致使瀑布永久消失;人為火災,導致森林植被和古樹名木毀于一旦等等這些行為都讓景區內的各種環境資源遭受嚴重損壞。
(三) 旅游區內社會治安難以保證
隨著旅游活動的開展,旅游景區內的社會治安每況愈下。偷盜、詐騙、搶劫、走私、販毒、賣淫、勒索等違法現象大量出現。
(四) 旅游區內社會治安難以保證
隨著旅游活動的開展,旅游景區內的社會治安每況愈下。偷盜、詐騙、搶劫、走私、販毒、賣淫、勒索等違法現象大量出現。
三、 旅游環境保護的對策
(一)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隨著旅游這一產業的不斷發展和不斷發揮的作用,旅游發展中的環境問題會越發明顯,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解決好這一問題,讓其有法可依,執法必嚴。不論是排污收費制度還是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其真正落實對旅游景區環境保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在政府的領導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切實貫徹該政策,正在做到從源頭上保護旅游景區的環境。
(二) 提高公眾環保意識
旅游環境對當代人類的生活尤其重要,所以旅游景區環境的保護不論是對當地居民還是對外地游客、地方政府、投資企業都是不容推卸的責任。政府應該積極采取措施,如宣傳手冊、定期講座、定期考核等方式來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當地居民應該認識到保護好現有的環境資源,才可以實現其長遠的利益價值,竟而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不要遇山開山,遇河挖河,改變了自然原有的面貌,也損害了自然資源所具有的觀賞價值。外來游客、投資企業等也應該端正自己對旅游景區環境的態度,認識到保護好了現有的旅游資源的重要性。
(三) 適當限制游客數量
旅游景區內的環境承載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游客數量一旦超過了旅游景區環境的承載能力,帶來了將是對環境的致命性毀壞。我們可以采取諸如此類的方法去限制旅游景區內的游客,如在旅游旺季到那些景區環境脆弱,景區環境狹小的地方去旅游,旅游者需提前在網上申請并預定,當申請人數達到一定的數量,景區就應該停止售票。其他想去該地的游客只好等到下個時間提前申請預定。如對于已經做出游客數量限制的旅游景區應該不定期檢查,以確保當地政府為了經濟收入而不限制游客數量的情況出現。
(四) 完善旅游資源管理體制
面對我國出現的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三權分立的局面,可以考慮建立合理的旅游產權制度。建立合理的旅游產權制度可以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旅游資源市場由兩級市場構成,一級是旅游資源經濟所有權的出讓市場,旅游資源管理部門把旅游資源一定年限的經濟所有權出讓給開發商,管理部門收取出讓費,讓旅游資源的經濟價值通過市場交換得以實現。由于旅游資源的特殊性,屬于世界自然或文化遺產的旅游資源——人類共同的財富例外,其產權應由國家所有,不應在市場交易范圍內。二級市場是旅游資源使用權的流轉市場,取得旅游資源所有權的開發商可以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開發商。產權的可轉讓性,使資源能夠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在全社會自由流動,從而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確保公平與效率,會提高投資者的積極性。②
四、 結束語
總之,旅游發展同旅游環保應相互協調,而不應相互對立。有效環境保護是為了更好、更持續地發展旅游。旅游環境的惡化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環境是旅游的基礎,沒有好的環境,旅游產業也就不復存在,要把旅游環境問題作為一個大事來抓,政府要加大監管力度,明確權責分工,普及旅游環保意識。
參考文獻:
[1]辛建榮,唐嘉耀.旅游環境問題及其了持續發扎對策[J].
[2]宋春燕.關于旅游對環境影響問題的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
[3]王會芳,許學麗.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J].北方環境,2010.
[4]劉麗梅.我國旅游景區發展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分析[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1.
[5]郭興會,牛穎徽.論旅游發展與環境保護[J].土木建筑文庫,2011.
[6]鄭金虎,朱麗君.旅游環境問題議[J].隴東學院學報,2011.
[7]衛秋明,郭向榮.我國旅游環境問題經濟分析及對策[J].財經視點,2011.
[8]趙飛虎.我國旅游業發展中的環境問題[J].中國集團經濟,2010.
[9]徐行.旅游開發出現的環境問題及對策[J].經濟論壇,2010.
注解
①劉麗梅:《我國旅游景區發展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分析》,載《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
②衛秋明,郭向榮:《我國旅游環境問題經濟分析及對策》,載《財經視點》2009年第7期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