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民族性格,而這不同的民族性格影響著世界經濟和文化交流。只有充分理解中國人和歐洲人在民族性格方面的不同之處,才能更好地避免誤解,使交流順暢無阻礙地進行。
關鍵詞:民族性格;霍夫斯泰德理論;比較。
中圖分類號:C91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1
1.引言
隨著通信,運輸以及技術的全球化和迅猛發展,中國和世界,東方和西方有了密切的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不同的民族性格影響著世界經濟和文化交流。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那么也就有許多不同的民族性格。比如中國人性格以及個性方面就與法國人,美國人,印度人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如果有人問究竟這些民族性格有哪些具體的不同之處時,那么答案很有可能是民族的“典型”特征,而這些“典型”特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偏見。比如:說到德國人就是守時,勤奮,講求秩序,缺乏幽默感等,而說到法國就是浪漫。
然而當人們觀察一下自身內部就已經有很大不同之處的民族和團體時,就會發現這些偏見太過片面,比如說雖然同屬德國這一個民族,德國北方人和南方人,年輕人和老年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和沒受過多少教育的人等等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只有在一個抽象的層面上,人們作為一個共同的社會群體的成員才有著共同的“性格”,而在具體方面這一概念是不存在的。
2.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維度理論
霍夫斯泰德表明民族和地區的文化團體對企業的行為有著顯著影響,特別是對其組織和領導。他在他的研究“民族的影響”中,詳細地在文章中描述了跨文化合作,描述了六個方面的文化:
權力距離(權力距離指數 - PDI)
權力距離指數顯示權力個體在何種程度上接受和期待不均勻的權力分配。高權力距離表示權力的分布很不均勻,低權力距離表示權力距離分布均勻。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IDV)
如果在團體中具有高IDV指數,則個人權利得到保護:自己做主,自我的經驗和自身責任是很重要的,而與此相反,在一個具有低IDV指數的集體主義文化中融合則占主導地位。團隊合作精神是這樣一種文化的特點。
男性與女性( MAS )
主導價值觀是建立在男女兩個性別的價值觀基礎上的。霍夫斯泰德認為女性價值觀是關心,合作和謙虛;而男性的價值觀則與此相反,是樂于競爭和自我意識。一個高的MAS指數顯示出“典型男性”主導的價值觀,一個低的MAS指數顯示出“典型女性”主導的價值觀。
不確定性規避(不確定性規避指數 - UAI)
核心的問題是:有多厭惡面對不可預見的情況?
不確定性規避指數并非風險防范!
有著一個高的不確定性規避指數的想要避免不確定性的文化,體現為許多確立的法律,準則和安全措施。其成員比較情緒化和焦慮。而那些對不確定性容忍度更高的文化有著較少的規則,這些規則如果有收到質疑的部分還可以修改,這種文話更傾向于相對性。其成員比較冷淡并且不大表露感情。
長期或短期方向(長期取向 - LTO)
這由霍夫斯泰德后期才推出的指數,表示在一個社會中時間安排有多長遠。這個在這本書的第二版才被引入的維度,是建立在與中國的研究者和管理者合作的基礎上的,這些管理者研究者強調儒家文化長期對一代又一代人的影響。在亞洲以外地區的研究中,這一維度沒有實際應用。
一個長期導向的組織成員的價值觀是:節儉,堅韌不拔;而一個短期導向的組織成員的價值觀是:靈活,自我。
放縱與約束(IVR)
放縱(即滿意度)主要是滿足需求和擁有樂趣,而團體中的約束(即限制)主要是成員的克制構成重要的價值。
3.中國人與歐洲人的民族性格區別
開始研究民族性格,是出于一個國家對其他國家的好奇心理。作為一個個體,人們總是有興趣了解自己和他人。作為這一民族,這一國家,這一文化的成員,自然也會好奇那一民族,那一國家,那一文化的成員。在民族性格方面,兩個民族有哪些差異和相似之處?為什么會有差異和相似之處?這些差異或相似之處會隨時間變化嗎?來自兩個不同民族的人怎樣相處?回答這些問題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建立一個民族的性格需要很長的時間,是一定的經濟,政治,文化氛圍和哲學思想的產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因此文化發展的距離是很大的,然后形成完全不同的民族性格。例如中國人高度重視集體主義,而西方人非常重視個人;中國人追求共同進步,但歐洲人重視競爭;中國文化尋求寧靜 ,而西方文化追求動蕩。
日常生活習慣,交流規則或者行為模式,所有這些都是一個民族性格的表達方式,其基礎是長久的歷史和文化。
3.1.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
根據前面提到的霍夫斯泰德理論:如果在團體中具有高IDV指數,則個人權利得到保護:自己做主,自我的經驗和自身責任是很重要的,而與此相反,在一個具有低IDV指數的集體主義文化中融合則占主導地位。團隊合作精神是這樣一種文化的特點。
對于中國人來說,整體性是整個價值觀體系的基礎,并且有著集體主義很明顯的特征。中國人十分重視合作和和平,和集體的利益,這些構成了中國人的民族性格。
相反,歐洲文化強調個人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效果。歐洲人尊重個體的價值,并且追求個人主義和自由。有些人認為,對于歐洲文化來說,個人主義這一核心價值觀就如同自然法則:只有人們努力和發展,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并且在這個社會中發展。因此人們在社會中應該充滿競爭力,獨立,努力和發展。這個是被承認的行為模式,構成了民族性格。
3.2.克制和開放
當中國人與其他人交流時,通常會避免肢體語言。太近的交流被認為是不禮貌的。中國人是比較內斂的,即就是會間接和克制地壓抑自己的情感。
對于歐洲文化來說,開放是很常見的。如果人們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那么是值得稱道的。歐洲人相遇時,會握手,擁抱或者互相親吻等等。這顯示出歐洲人開放的性格,這種開放的性格可以追溯到歐洲文化的開放性上,并且與資本主義發展有關。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物品交貨變得常見且廣泛,資本輸出日益增加。所有的這些都為歐洲文化交流和科學發展創造了之前從未出現過的廣闊空間。因此人們喜歡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
3.3.謙虛和自信
受到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中國人認為謙虛是一種美德。如果在工作上受到表揚,中國人通常會說 “我們的工作還不夠好,還需要改善。”,“我的能力有限,請您幫幫我!”人們想通過這些話語表現謙虛,如果不這樣的話就會被看做狂妄自大的,中國人很看重集體的作用。
與此相反,在歐洲文化中,謙虛并不被稱道。因為歐洲人從小就接受了要一直與別人競爭的觀點,所以他們總是愿意在別人面前展現自我。所以如果遇到表揚,歐洲人通常只是表示感謝。
3.4.形象思考與抽象思考
中國人喜歡形象化地思考,為表達觀點,中國人喜歡使用比喻,關聯思考,類推等。這種使用婉轉語言表達觀點的方法既可以顧及到心理和社會地位,也可以盡可能快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歐洲人喜歡抽象地思考,在交流方面,歐洲人更重視表達,他們重視語言的邏輯,清晰的思考,豐富的情感和充足的說服力。
4.總結
文化屬于人類共同的財富,是多個民族交流融合的結果。不同的民族自然有著不同的民族性格。但是這種比較只是相對的,并不是絕對的。盡管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民族性格,但同時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在功能和價值觀方面,所有的文化都有著相似處,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我們來說,理解這些民族性格的不同之處是重要的。如果人們對于其他民族很了解的話,就能更真實地了解其他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