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電影承載著全球娛樂功能的同時也在向世界宣揚著它的主流價值觀,文章從動畫電影的獨特視角分析了隱藏于其背后的文化特征,進一步闡明了美國文化的核心,借以反思傳統文化的優劣及發展方向。
關鍵詞:美國 動畫 文化帝國主義
中圖分類號:J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以娛樂、解壓為主的商業電影無疑成為重壓下的人們最愿意消費的商品之一,美國商業電影用它巨大的文化包容性,優良的制作進入各國電影市場,贏得了全球觀眾的喜愛,為其本國文化產業創造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注入了其普世的價值觀。動畫電影是美國電影中非常有影響力又獨特的組成部分,本文就美國商業電影中的動畫電影進行具體分析,談談美國對其全球范圍內的電影觀眾的文化殖民。
一、文化帝國主義的內涵及美國的崛起
帝國主義的新形態即所謂的文化帝國主義,是帝國主義采取的新型殖民戰略。這是二戰結束以后,以美國為首的主要西方大國推行的“文化外交”戰略的結果,簡而言之即文化的擴張和殖民。在西方高雅的審美趣味背后隱藏著更為堅不可摧的白人至上的種族歧視和霸權支配欲望,西方世界看似高雅的文化背后散布的殖民思想常常具有更強的文化滲透力。而好萊塢不僅僅是配合美國政府推行的文化外交政策,宣傳美國的政治文明和民主思想,而更多的是向世界范圍內為數更多的人提供美國現代發達生活栩栩如生的畫面。
“盡管美國的擴張主義主要是經濟性質的,它仍然要依靠不斷公開說明的、關于美國自身的文化觀念和意識形態并與它同步。”①美國歷史學家拉爾夫·特納在1942年給美國政府遞交的備忘錄中不僅提出了“文化外交”新概念,而且認為“戰后世界將要求美國在文化上,如同在政治和經濟上一樣,在全世界擔負起領導的責任”。美國就這樣靠著發達經濟和軟文化迅速崛起,成為世界一流大國。
二、動畫角色特點體現的美國文化特征
1、獨立、自信的英雄崇拜主義
在美國動畫輕松的內容背后都隱藏著美國民族的英雄主義及個人主義。《冰河世紀》講述了在冰川時代三個格格不入的動物長毛象,地懶,刃齒虎歷經各種困難將一名人類嬰兒交還到他父親身邊的故事。三個動物被設計成富有責任心與同情心的拯救者,被拯救對象卻設計成為一個典型東方面孔的小孩,仿佛暗喻著亞洲是需要被拯救的對象。受“西方中心論”思想的支配,美國學者及其官員都信奉,二戰之后西方國家內部的和平穩定和經濟發展都得益于他們的民主制度。在他們看來,當西方民主制度在世界普及之時就是天下和平之時。因此,美國對外文化工作的目標就是引導全世界朝著“民主”的方向發展。
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在2009年哈佛大學演講的最后一段說道:“希望你們成功,也希望你們保護和拯救我們這個星球,為了你們的孩子,以及未來所有的孩子。”這段話無不體現了美國人的極端自信,把地球已納入自己的責任范圍。《蟲蟲特工隊》的主人公菲力是一只喜愛發明創造的螞蟻,一個典型的平凡小人物,最后卻是他帶領昆蟲世界拯救了整個螞蟻家園,表達了個人通過自身努力奮斗也可以達到人生頂峰這一價值觀。這一點與美國宣揚的價值觀相吻合。美國建國之初,移民蜂擁而至,豐富資源亟待開發,必須獎勵個人艱苦開拓,獨立發展,堅信自我。這種價值觀逐漸形成美國民族的特殊性格:即對自己命運和力量深信不疑,把依靠自己作為哲學信條。美國發展至今,開放程度越來越高,黑人總統奧巴馬的當選向世界證明,只要懷抱理想,經過努力奮斗,也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一例子就如同廣告把民主思想灑向各國,把懷抱美國夢的各國精英吸引到美國,為其國家機器服務。
2、追求自由,幽默樂觀的精神
幽默是美國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把歐洲動畫與美國動畫進行對比后會發現其透露出來的風格差異就如同歐洲人與美國人一樣,歐洲人較為嚴肅嚴謹,藝術作品中總是帶著一點悲觀的情緒,而美國人的性格是截然相反的樂觀幽默,還帶著一點調侃與諷刺。基于動畫電影《飛屋環游記》制作的動畫短片《喬治和AJ》講述了兩位社工喬治和AJ所見到的屋子飛起來的各種奇怪方式,劇情搞笑輕快,創意與想象力十足,給觀眾帶來輕松的娛樂體驗。相比下來,我國動畫電影由于其灌輸教育意義的原因則顯得相對嚴肅,從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中暗喻中國人民應該團結起來打倒日本侵略者就可見一斑。還有后來《驕傲的將軍》《小蝌蚪找媽媽》等都可從中看出濃烈的教育氣息,這些動畫無不不體現著“寓教于樂”的精神,處處透著中國文化的嚴肅感,可看性不強。
從傳播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受眾更喜歡選擇樂觀積極向上的內容,一是可以從中獲得快樂,二是汲取自信和拼搏的精神。人在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障礙,人生靠拼搏才能實現目標。但每個人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常會因挫折而失去信心。如果這時他看到積極向上的內容,那么就會被其內容所吸引。
3、巨大的文化包容性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移民國家,美國文化的重要特點之一便是包容性與多元性。從世界各大洲來的大量移民,各自帶著夢想來到這個廣袤的國度,他們把本國的傳統思想、宗教習俗等文化帶到美國,成為美國多元化發展的文化基礎。世界各個國家的文化在美國都能夠找到文化的影子,正因為美國是一個沒有文化傳統的國家,所以才能融合各國的文化,從而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
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和激烈競爭,美國文化的包容性與優越性被不斷地顯示出來。從一方面來說,美國有開放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它有著能夠包容不同國家的文化與習俗的能力。如動畫電影《埃及王子》是來自埃及的文化,《小美人魚》取材于丹麥童話,《功夫熊貓》《花木蘭》的元素取材于中國等。這些影片成功的原因在于,好萊塢對這些國家的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入的處理。就拿《功夫熊貓》來說,影片中處處透露出中國元素,中國功夫、國寶熊貓,中國傳統食物如餃子、包子、饅頭和阿寶家傳的湯面等,這些都無一不體現著中國民族特色,將中國元素及中國文化這樣潛移默化地應用于影片中展示給全世界。但另一方面,這些優點恰恰也體現出美國文化強烈的侵略性的一面,通過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資源進行“美國化”的標簽,再重新推廣出去,傳播到世界各個國家。
結語
傳統帝國主義的瓦解是通過非殖民地化實現的,但殖民這一概念并沒有隨著新時代的到來而徹底消失,并不意味著帝國主義的徹底消失,帝國主義的觀念在新媒體等文化形式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顯現和發展,美國正在把姿態各異的帝國主義新形式引向世界,引向未來。研究東方學的學者薩義德在他的另一本《文化與帝國主義》一書中強調,我們要始終堅持一種多元文化的立場,反對一切的本源性想象和認知策略,倡導文化間的平等交融與相互尊重,文化不是一個所有權的問題,而是不同文化間共用共同經驗與相互依賴的問題,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原則。
參考文獻:
[1] 〔美〕文化與帝國主義.2003.三聯書店
[2] 傳播心理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注解:
① [美]愛德華·W.薩義德《文化與帝國主義》,三聯書店,2003年10月第1版,第413頁。
作者簡介:容思施,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