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人物前史”一詞亦可稱為“人物前傳”、“人物過去史”。它是劇作者在創作成文之前必須做的一道工序。它要求劇作者熟悉、掌控劇中主要人物在開場前的、又與整部作品密切相關的一切信息,在劇中或隱或顯地呈現出來以促進人物性格的發展、情節的推進。
在劇作中,根據現在進行的人物性格發展的需要、故事情節的需要,或隱、或顯地勾連出的,過去已經發生的,相關的人物信息就是人物前史。
當劇作者把整個故事的梗概大體理順之后,就需要將其中的每一個主要人物單獨抽離出來,與他們進行“對話”。讓他們把自己的生平“講”出來,講給編劇聽。編劇“要經歷夜不能寐的思考,食不甘味的踱步,癡癡迷迷的尋找,甚至要變成故事當中的一個人物,以假當真的跟他們在一起生活,睡前覺后,飯后茶余,抽空閑忙地進入那個假定性的空間,去和人物相處,去熟悉和了解他們,直到將每一個人物和每一件事都爛熟于心?!盵1]這個過程十分復雜,大致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做準備。
一.尋找人物的人文背景
“電影比戲劇更清楚地證明了,沒有環境的人物根本就不是人物。”[2]尋找人物的人文背景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包含著他以前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幼年時的成長經歷、成年后的社會閱歷等方方面面。劇作者在設計人物時,要考慮他是出身于農村家庭,還是知識分子家庭?他自身是小學肄業,還是博士畢業?他小的時候父母離異,還是家庭始終和睦?他成年之后在社會上是被人鄙視,還是受人尊重?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同,造就出的人物性格自然也不同。
電影《瘋狂的石頭》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嗎?同時盜取翡翠,香港的珠寶大盜麥克用的是高科技的手段,而社會小混混道哥、黑皮用的是挖洞鉆地溝的土辦法。他們的差異就在于人文背景的不同。
再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崔鶯鶯復雜的人物性格的形成,與她的前史中的人文背景有重要的關系。她美麗,多才,既深受封建禮教的濡染,又有著對愛情生活的向往。她和張生在佛殿相遇,一見鐘情,又經過隔墻聯吟,彼此心有靈犀;當張生在琴中向她傾訴心事之后,她更加傾慕張生。但是,相府小姐的身份、封建禮教的禁錮,這些人文背景,規定著她的性格溫柔中帶著剛烈,寬容中帶著執拗。她雖不敢貿然和張生自由結合,但是經過紅娘的撮合,還是和張生私定了終生。這是她性格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這種趨勢又是由她的人物前史中的人文背景一步步積累出來的。
二.制造人物的隱匿條件
很多人物前史不會在第一集或剛開幕時就被搬出來,而是一路埋伏形成懸念,等到關鍵點上再突然現身,達到一鳴驚人的效果,這樣就要求劇作者事先要制造出人物隱匿的條件。
仍以話劇《雷雨》為例,看一下三十年中侍萍身份隱匿的條件是什么?
周家多次搬家,從南方到了北方;周樸園把大少爺周萍的母親說成是小姐,并擺著照片和舊家具以示紀念;侍萍多年一個人在外地做傭人不回家,不知女兒四鳳在周公館做丫鬟,更不知四鳳愛上了周萍。有了這些隱匿條件作伏筆,才有了侍萍身份暴露時,摧毀一切的力量。
三.挖掘人物開場前的動因
任何一部劇作,人物開場行動的背后都有一個動因,挖掘出這個動因,才能使情節符合邏輯地發展下去。沒有邏輯的行為是不正常的,是無法被觀眾理解的。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英雄》,一開場就是劍客無名驅車前往秦宮,他因破長空、飛雪、殘劍三刺客有功被秦王嬴政召見,得到上殿十步與王對飲的賞賜。
他在向秦王陳述破三刺客的過程中,被秦王抓住漏洞揭穿謊言。此時此刻劇情驟然逆轉,一直隱匿著的人物前史不得不呈現出來:他是趙人,家人被秦人所殺,十年前知道身世,開始練劍,練就“十步一殺”絕技,只為刺殺秦王。這個前史就是他上殿領賞靠近秦王的動因。
然而,無名并沒有殺秦王,他只是用劍柄象征性地抵在了秦王的身上。他放棄了十年的努力!為什么?下一個動因又需要接著挖掘。無名告訴秦王是殘劍用“天下”二字說服了他。這樣又揭開了殘劍和飛雪的一段前史,劇情因此而環環相扣地按邏輯發展下去。
四.理清人物與以往事件的聯系
人物與以往事件的聯系是我們找尋人物前史的一個重要方面?!懊恳粋€人物都有自己所經歷的事件。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構成了人物的歷史,也構成人物的故事?!盵3]這種人物歷史與現在時的聯系往往能產生出卓越的聯合作用。
第81屆奧斯卡獲獎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向我們講述的是,來自孟買的街頭小青年賈馬爾·馬利克因在《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的電視節目中答對所有問題,一夜之間成為了百萬富翁的故事。劇作者在創作故事時,先設置電視節目的問題:1973年熱門影片《囚禁》的主演是誰?先神羅摩右手握著的是什么?歌曲《讓我看看你》是哪個著名印度詩人寫的詞?是誰發明左輪手槍?……然后再去設置賈馬爾小時候的經歷:小賈馬爾為得到偶像阿米達·巴查的簽名不惜跳進糞池,在躲避宗教追殺時看見一個化裝成羅摩的小孩右手拿著弓和箭,被馬曼騙去學唱《讓我看看你》差點被挖掉雙眼,哥哥為救他掏出輪手槍殺了馬曼……然后讓經歷和問題分別對應,巧妙組接,一部精彩別致的電影就誕生了。
五.編織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既定關系
我們在曹禺先生所寫的《雷雨》中已經清晰地看到,他將人物與人物的既定關系作了精心的編織,為觀眾的理解,演員的演出提供了清晰的網絡。
“劇中寫了周樸園和魯侍萍的歷史關系:三十年前的主仆,繼而成為夫妻,后而被遺棄;周蘩漪與周萍,本是繼母與繼子的家庭關系,又發生始亂終棄的情愛關系;周萍與魯四鳳,原是主仆關系,進而產生愛情關系,實際是同母異父的血緣關系?!盵4]這些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既定關系一旦確立,在后面寫作成文時,就能夠很好的突出和激化出其中的矛盾,揭示主題。
人物前史是人物形象塑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劇作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它對人物本身的性格的塑造、人物之間的關系的確定以及情節的推動、矛盾的沖突、劇作的結構和主題的深化等方面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為此,劇作者在設置人物前史時必須要反復揣摩,反復跟人物“溝通”,準確的把握人物的人文背景、隱匿條件、開場前的動因、人物與以往事件的聯系以及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既定關系等方面,才能真正的認清人物。認清人物只是基礎,要清晰地呈現出來才是創作的目的。只有把一個性格獨特、鮮活的人物呈現出來,才可能創作出一部優秀的劇作。
參考文獻:
[1] 王超:《編劇課堂——從文學到藝術》 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36頁
[2] [美]約翰·霍華德·勞遜《戲劇與電影的劇作理論與技巧》中國電影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529頁
[3] 姚扣根:《電視劇寫作概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第87頁
[4] 佟徳真:《戲劇影視藝術技巧》 中國戲劇出版社1998年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