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認識繪畫材料、了解繪畫材料,發現繪畫材料的審美價值,是綜合繪畫材料繪畫表現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隨著現代藝術的發展人們對繪畫材料的使用的限制也逐步放寬,幾乎各種繪畫材料都可以運用于繪畫創作之中,那么對繪畫材料的感覺特性、審美價值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繪畫材料、審美價值
中圖分類號:J2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繪畫材料是一種與人關系最密切的繪畫材料,從衣著到寢具,人類與繪畫材料的聯系不曾隔斷。繪畫材料自古以來就浸入到人們生活的深處,早在夏商周時期,筆者國的毛、絲、嘛產品就一大規模的生產。在隨唐時期,纖維掛屏、紡織品方面更是出現了一大批藝術水平很高的作品。
如今,纖維藝術已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現代藝術家們通過對古老藝術的開拓創造了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從繪畫材料到質感再到空間,纖維藝術有了很大的變革。開始追求色彩的豐富變化,肌理的變化和材質的對比關系。
要獲悉繪畫材料在綜合繪畫材料繪畫中的審美價值,首先應該明確什么是美。美是能夠使人們感到愉悅的一切事物,是人對美的事物的認識、欣賞與評價。繪畫材料的物理美感主要體現為質地、肌理、情感暗示。
一、繪畫材料的質感美
在自然界中,繪畫材料都具有其各自的質感美。無論是天然的還是人工的繪畫材料一旦恰如其分的運用到藝術作品當中,都會使藝術作品凸顯出視覺沖擊力。在現代繪畫中特別是綜合繪畫材料繪畫中,繪畫材料不再是一種附屬的存在,而是獨具其質感藝術語言的詮釋,詮釋著藝術家或創作者的心聲,詮釋著繪畫主題的思想。
繪畫材料的質感美是繪畫材料本身就具備的一種美的屬性。繪畫材料的質感美主要表現為繪畫材料自身的軟硬程度、粗糙與光滑程度、輕重、冷暖、干濕等,是繪畫材料內在的本質特征。不同繪畫材料體現的質感各不相同。比如,植物纖維與動物纖維、陶瓷與玻璃與石器、金屬與石器,不同的材質給人的觸覺和視覺的感受是不同的。不同的材質給人的感官刺激也各不相同,或歡快、或憂傷、或和諧、或厭惡……比如木纖維給人以反撲歸真、自然、溫馨、樸素之感。棉麻纖維給人一種自然、樸素、清新、自由之感。動物皮毛纖維給人一種安逸、舒適、溫暖、奢華之感。這些都是繪畫材料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審美屬性。藝術家們通過對這些材質的認識和感受,從不同的角度去審美材質,用最適當的方式用繪畫材料去表達創造的意圖和思想感情。因此,繪畫材料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繪畫材料的肌理美
繪畫材料的肌理美是通過繪畫材料表面的形態、結構、紋理表現出來的,具有審美屬性的感官體驗。其大多表現在觸覺或視覺上所感受到的某一種繪畫材料所具有的審美效果。不同繪畫材料所具有的肌理的形態不同。比如樹皮表面的肌理是樹皮紋,麻布的肌理是麻的網紋等。而這些不同的肌理又就有不同的審美價值,給觀者帶來不同的審美感受。比如木紋和麻紋是粗糙的、純天然的肌理,就會給觀者帶來一種自然、清新、樸素、簡約的審美感觀。但有時即使是同一種繪畫材料,也會因表現技法的不同,使其產生不同的的肌理效果。如美國雕刻藝術家弗雷澤用木頭雕刻出的皮夾克惟妙惟肖,可以以假亂真。他說他并不想要雕刻出衣服的復制品而是要雕刻出讓觀者看后感受到是衣服的東西。這些肌理變化是藝術創作中繪畫材料對比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繪畫材料審美價值的特有屬性。繪畫材料更是以其自然、樸素的肌理美贏得了大眾的喜愛。
(一)肌理的主要形態
肌理的主要形態:
①自然肌理
自然肌理,指不經過人工處理就已存在著的肌理組織,如:麻紋、木紋、布紋等。當今自然樸素的不加修飾的紋理開始成為一種流行,人們開始喜歡自然狀態下的形與色,那些看似并無任何含義的圖形式樣與人們內心的審美形成共鳴。大多數的人們都熱愛自然渴望回歸自然,因而自然肌理帶給人們的“純真、質樸、真實、原生態”的美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綜合繪畫材料繪畫創作中引用自然肌理的繪畫材料可以給作品增添這些“純真、質樸、真實、原生態”的效果。因此,探索并且恰當的運用自然肌理成為豐富繪畫語言的好方法。
②人工肌理
現今基本的人工肌理有繪寫發、拓印法、暈染法、吹流法、墨紋法是指由人為作用而產生的紋理,如繪寫、水印、拓印、雕刻等等。創作者可以嘗試各種繪畫材料、運用各種表現技法,創作出形態萬千的人工肌理。如當今比較流行歐式壁紙的底紋多數都是由人工制作的肌理。
③復合肌理
除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外,還有一種復合肌理。復合肌理即有自然肌理的形態(如青藤、麻紋、樹的枝葉等自然肌理形態)又有人工肌理的形態(如吹、壓、拓、印、灑等人工肌理形態)。例如德國藝術家安塞姆·基弗的作品,既運用了自然肌理如稻子、鐵皮,又運用了通過人工制作的肌理,畫面具有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復合的肌理美讓筆者很是著迷。因為復合肌理會出現很多的抽象美感。對于復合肌理的創造,是需要厚厚的“積淀”才能玩轉出迷人的光彩的,只有游刃有余才能全面把握其內在契機,不是胡亂一弄就可成就的“有意思”。可見,復合肌理蘊藉著無限的美感和變數等待筆者們去探索就造就。
盡管肌理的形態在藝術作品中是多樣化的,但是單純的物質肌理是夠成不了一件藝術品的,它需要藝術家的創造才能折射出自身的美感和生命力。創作者應當充分發揮繪畫材料自身所特有的屬性,發揮肌理的審美價值,使繪畫材料的肌理更好為繪畫創作服務。從而更好的表達創作家的創造意圖。
(二)肌理的表現技法
繪畫材料的肌理效果一般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外部表現效果,創作者可將各種繪畫材料疊加、對比、空間錯位,考慮繪畫材料與繪畫材料之間的聯系與制約關系,去營造繪畫作品主體的肌理效果和表現形式。
二是光感效果,光感在視覺的明度階梯中有較為寬泛的范圍,其表現的光影層次明亮豐富,特比是玻璃、金屬等繪畫材料,均能產生高光和強烈的反光,促使視覺感官興奮,激發華麗、流動、變幻的審美感受。
三是觸覺紋理效果,觸覺是人與物摩擦接觸時產生的感受。
四是視覺感觀效果,利用創作者或觀者對某些肌理或紋樣的視覺經驗來突出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和張力。
(三)肌理的審美價值
繪畫材料的肌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比如,人們家中鋪的純皮地毯上面的天然毛皮就給人一種溫暖、安逸的審美感觀。還比如圣誕節是懸掛在門外或玄關的樹枝花環,它的清新、自然帶給人們歡樂、愉快的審美感觀。
人有著貼近自然、向往自然的天性,因為人是大自然的產物。那么天然繪畫材料的肌理就會滿足人們的這種審美述求。所以在綜合繪畫創作中運用自然肌理的繪畫材料會給人貼近自然的審美感受。
不僅自然肌理具有審美價值,人工肌理和復合肌理也同樣具有審美價值。比如現在的高科技時代產物下的樹紋漆、石紋漆,它可以逼真有自然的復制出樹紋與石紋的效果,給人以樹紋和石紋的視覺感受,還方便融入到繪畫作品中去與繪畫顏料相柔和、和諧統一。
簡而言之,肌理的審美價值是不可估量的,肌理對繪畫藝術的發展和創新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繪畫材料的心理美
繪畫材料的心理美感是指繪畫材料的物理美感投射到人心里時所產生的情感意識。
繪畫材料的心理美感通常與繪畫材料本身的組成與結構緊密相關,不同的繪畫材料呈現出不同的心里感受。如,一團麻繩,將它規則的排列在畫面中,就可以表現出創作者平靜的內心感受。如果是很凌亂的排列,就會顯現出創作者內心的躁動、不安的心里狀態。因此,創作者的心里情感直接影響了繪畫材料的運用,也決定了藝術作品的情感表現。繪畫材料在創作者給予其情感之前自身并沒有明顯的情感表達,創作者通常通過繪畫材料來表現自身內心的想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