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窈窕”一詞現多形容女子嫻靜美好,姿態優美,多數詞典也將此義作為第一義項,本文考察文獻,從“窈”、“窕”二字字形、字義角度試析“窈窕”本義為“洞穴幽深狀”,并梳理了由其本義輻射式引申出的其它相關義項,對間接引申義也做了舉證,使其詞義發展演變脈絡條理清晰。
關鍵詞:窈窕;幽深;貌美;演變
中圖分類號:H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一、“窈窕”本義考
“窈窕”二字產生之初是兩個單音字,故有必要考證這兩字的本義,或可窺探其源頭。
《說文·穴部》:“窈,深遠也。從穴,幼聲。”《老子》第二十一章:“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王弼注:“窈冥,深遠之嘆,深遠不可得見也。”司馬相如《長門賦》:“天窈窈而晝陰。” 歐陽修《豐樂亭記》:“其上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王安石《游褒禪山記》:“由山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此幾處“窈”皆為“深遠”義。
《說文·穴部》:“窕,深肆極也。從穴,兆聲,讀若挑。”《釋言》曰:‘窕,肆也。’王筠《句讀》:“深肆,蓋即深邃。”《爾雅·釋言》:“窕,肆也。”郭璞《爾雅注》:“輕窕者,好放肆。”郭釋“肆”為“放肆”義。鄭樵《爾雅注》:“窕,輕窕放肆。”郝懿行《爾雅注疏》:“故《說文》云:‘窕,深肆極也。’既言深又言肆者,義本《爾雅》言肆又言極……郭云輕窕者好放肆,蓋讀窕為佻,《釋文》因之而云‘窕,吐彫反’,此皆誤矣,唯《說文》與《爾雅》義合,今據以訂正。”郝懿行指出了郭注“窕”借為“佻”釋為“輕佻”的錯誤。王引之《經義述聞》:“俗作肆,予為窕、肆,皆謂深之極也。《淮南子·兵略篇》:‘山高尋云霓,溪深無景。’”洪興祖補注:“窕,深也。”《楚辭·九思·疾世》:“日陰曀兮未光,闃睄窕兮靡睹。”《荀卿子》曰:“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郄穴而不偪。”《管子宙合》曰:“夫成軸之多也,其處大也不窕,其入小也不塞。” 凡此皆可證“窕”訓為寬肆、深邃。
窈、窕二字皆從“穴”,《說文》:“穴,土室也。”與穴有關,且都有深遠、深邃義。先民最初居于山洞之中,《禮記·禮運》云:“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盡營窟,夏則居橧巢。”后進入平原,在地面上建起宮室,后來就變為建筑物的幽深義。二字同義連用成窈窕,是言先民居處洞穴之幽深、深遠義,文獻中也多有例證:
(1)綦毋潛《茅山洞口》:“華陽仙洞口,半嶺拂云看。窈窕穿石壁,差池對石壇。”“窈窕”形容山洞幽深。
(2)郭璞《江賦》:“爰有包山洞庭,巴陵地道。潛達傍通,幽岫窈窕。郭璞山海經注曰:洞庭地穴,在長沙巴陵。吳縣南太湖中有苞山,山下有洞庭穴道,潛行水底,云無所不通,號為地脈。”“岫”為山洞,“窈窕”形容山洞。
(3)潘岳《哀永逝文》:“撫靈櫬兮訣幽房,棺冥冥兮埏窈窈。”李善注引杜預曰:“埏,墓隧也”“窈窕”指墓中隧道幽深昏暗。
二、“窈窕”詞義演變
窈、窕合用始見于《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傳云:“窈窕,幽閑也。言后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閑貞專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鄭箋云:“言后妃之德和諧則幽閑處深宮貞專之善女能為君子和好眾妾之怨者。”二人都以“窈窕”為“幽閑”,《關雎》本是民間青年男女戀愛之歌,毛傳將其理解為詠嘆后妃之德的頌歌,對詩歌主題的歪曲致使其對文中詞語理解的偏差,將歌唱一位活潑可愛的姑娘理解為一個幽處深宮的后妃,釋義不甚準確。余冠英《詩經選》:“窈窕,美好貌。” 高亨《詩經今注》:“窈窕,容貌美好貌。”將“窈窕”釋為“貌美”能揭示詩中女子容貌姿態之美。“窈窕淑女”中的“窈窕”實為其本義的引申義。
“窈窕”由其本義“洞穴之深幽”引申出其他類似幽深洞穴的建筑物的深遠之貌,其可以形容宮室、庭院、寺院、回廊等建筑,這些建筑都具有層次遞進,彎曲回環等特點,與洞穴的蜿蜒曲折、深邃幽深相類似。
(4)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旋室便娟以窈窕,洞房叫窱而幽邃。”張銑注:“窈窕,深也。”旋室曲折幽深,故用“窈窕”形容其房室之幽深。
(5)盧照鄰《雙槿樹賦》:“紛廣庭之靃靡,隱重廊之窈窱。”此處“窈窕”形容回廊的蜿蜒曲折。
(6)張柬之《東飛伯勞歌》:“窈窕玉堂褰翠幕,參差繡戶懸珠箔。”窈窕:深邃貌。玉堂:泛稱富貴之宅。。
(7)杜甫《虎牙行》:“巫峽陰岑朔漠氣,峰巒窈窕溪谷黑。”
(8)李白《游泰山六首》:“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憑崖覽八極,目盡長空閑。”
(9)李峴《張公洞》:“一徑深窈窕,上升翠微中。”形容山徑曲折。
山洞幽深,光線不足昏暗,模糊人的視線,故“窈窕”又引申出不易被人看清之物的深邃、昏暗、飄渺,產生一種朦朧之美,如云霧、遠距離的事物等。
(10)宗炳《明佛論》:“萍沙見報于白兔,釋氏受滅于昔魚,以示報應之勢,皆其窈窕精深于而不昧矣。”窈窕用以形容佛學理論,是深奧、深邃的意思。
山洞的深長幽曲之狀,恰與女子修長、婀娜多姿的曼妙姿態相合,就從本義引申出了形容女子姿容體態美好之義。
(11)班固《漢書·王莽傳上》:“公女漸漬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
(12)王逸《機婦賦》:“爾乃窈窕淑媛,美色秀怡。”
女子有德會變得美好,“窈窕”又由形容女子姿態美引申到女性嫻靜美好的品德之美。
(13)張衡《七辯》:“淑性窈窕,秀色美艷。”用以形容美女的性情,是嫻靜義。
貌美和嫻靜貞德是女性所具有的特征,因此“窈窕”又可引申為名詞指美女、淑女,也可指才子。
(14)梅堯臣《邃隱堂》:“曲房有窈窕,空自事眉額。”
花兒、夕陽、春光等也如貌美如花的女子一般美好,“窈窕”由指“女子貌美”引申形容美好的事物,這是詞義范圍的擴大,同時“窈窕”亦可指聲音美妙動聽,宛轉悠揚,給人以美的感受。
(15)王安石《寄題眾樂亭》:“春花窈窕鳥爭舞,夏木陰郁猿哀鳴。”
(16)杜牧《茶山下作》詩:“春風最窈窕,日曉柳村西。”
三、結語
綜上可知“窈窕”的本義是“洞穴之幽深”,并由本義向四個方向引申出直接引申義,隨著人類從洞穴移居平原,在平原筑起建筑,引申出建筑物的幽深,洞穴的蜿蜒曲折特點引申出山峰、河流、路徑等有類似特點事物的綿延幽曲之義,又因洞穴內光線暗淡,遮擋視線,使看不清楚現象引申出遠距離、模糊事物的昏暗、渺茫意思,“窈窕”還可從具體的幽遠、深邃義引申出抽象的深奧、精深之義,山洞的深長曲折之狀與女子身材曲線相合,故由此直接引申出女子修長、姿態美,在此基礎上詞義擴大,也可指女子德性美好,美好事物帶給人以美的感受,亦可指花兒、夕陽、聲音等。“窈窕”在具體事物抑或抽象事物方面都能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引發美得感受,其意義十分豐富。
參考文獻:
[1] 曹莉亞.同義復詞凝結成聯綿詞的類型初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26(4).
[2] 曹莉亞.關于訛為聯綿詞的同義復詞的清源與復歸[J].漢字文化,2006,(6).
[3] 蔡英杰.從同源關系看“窈窕”一詞的釋義[J].中國語文,2012,(3).
[4]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 李清文.“窈窕淑女別解”[J].綏化學院學報,1987,(4).
[6] 李艷紅,鐘如雄.“窈窕”本義考辨——與劉毓慶先生商榷[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6(127).
作者簡介:劉玲玲(1988.04-),性別:女,籍貫:河南省駐馬店市,民族:漢,所在院校:遼寧師范大學 文學院 漢語言文字學 現代漢語方向 11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