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代是漢語中一個非常常見的傳統辭格,運用極為普遍,指的是在說話或寫文章時,以有密切聯系的兩事物(或人)為基礎,在表達時不直接說出某事物,而臨時借用與之相關的另一事物的名稱去指代它的詞語表達方式。借代修辭在我國文學研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對借代修辭的研究和學習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我國漢語言文化的發展和內涵。
關鍵詞:修辭 借代 借代的特點 借代的意義
中圖分類號:H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2
(一)修辭及借代的含義
修辭亦稱修飾文辭,在《新華字典》中的解釋是運用各種語文材料或各種表現手法修飾文字詞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使之準確、鮮明、生動?!靶蕖笔切揎椀囊馑?,“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后引申為一切的言詞。修辭的意思就是對言論的修改和裝飾,換句話說就是在編纂詞句的過程中,使用一些語言的變換技巧,以使得詞句的表達效果更佳生動靈活。我國文學史上最早出現的“修辭”一詞與今天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它表現的是整理文教的意思,例如《周易乾文言》中出現的“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在現代漢語里,“修辭”這個詞從字面講,可等同為“修飾言辭”,從一個更廣義的角度上來說,又可以理解為“調整言辭”。修辭是一門美化語言的藝術,修辭格是美化語言運用的最常見的方式。常用的修辭格有:比喻、比擬、借代、拈連、夸張、雙關、映襯、移就、對偶、排比、錯綜、仿詞、設問、反問等等。
借代是漢語中一個非常常見的傳統辭格,運用極為普遍,指的是在說話或寫文章時,以有密切聯系的兩事物(或人)為基礎,在表達時不直接說出某事物,而臨時借用與之相關的另一事物的名稱去指代它的詞語表達方式。被代替的事物稱“本體”,用來代替的事物稱“借體”。倪寶元(1992)認為借代是一種通過詞義的轉變而取得修辭效果的一種辭格,它是相似詞語意義之間的轉換而取得修辭效果的一類辭格。轉義辭格利用人們的聯想能力,利用詞語意義的相似性,利用一種物體代替另外一種物體的含義,從而取得更加生動的表達效果。此類辭格的主要特點是以增強對人和事物的描寫作用,把人和事物描寫的更加生動形象具體、突出語意,來提高表達效果(邢福義,1991)。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借代被定義為“一種修辭方式,不直接把索要說的事物名稱說出來,而用跟它有關的另一種事物名稱代替它,也叫做‘換名’”。借代在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非常頻繁。例如:“皓首”代老人,“紅顏”代少女,“長纓”代貴人,“短褐”代貧苦人等等。到了現代,借代仍然是最重要的文學修辭手段之一,借代的研究仍然在持續,許多新觀點涌現。用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一文中解釋借代為:“即使事物之間沒有明確的相似點,只要他們之間有些許的聯系,他們就可以被互相借代,用來描述對方的特性,這種借代就叫做借代辭?!币馑际牵璐褪遣恢苯佑妹Q把想表達的事物說出來,而是改換一個與該事物有某種密切關系的名稱。在修辭中,借代通常被劃分為旁代和對代。旁代就是指用伴隨事物代替主干事物的借代。如,特征和標記,作家或產地,資料或工具等。所謂對代,就是借來代替本名的,盡是同文中所說事物相對待的事物的名稱。如,部分和全體,具體和抽象,原因和結果等。接下來我們以古代漢語為例,借鑒古代漢語修辭中“借代”的相關資料,探討一下漢語中借代修辭格常見的類別。
(二)借代的主要方式
第一,以部分代全體。就是以某些局部的具體的事物代替整個群體。例如紅軍歌曲《三大紀律 八項注意》中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群眾對我擁護又喜歡”。其中以一針一線為代表,從小擴展到大,表達的是不拿群眾的任何東西,不占群眾的便宜。同樣的,姚雪垠的《李自成》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許強拿人家一草一木”。
第二,以專稱代通稱。就是以一些特例的人或事物,用他們最顯著的特性來代表一個整體。例如毛澤東的《組織起來》中有“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諸葛亮是我過古代歷史上一位著名的軍事家,料事如神,這里就用諸葛亮來代表那些有智慧有創造力的群眾。同樣的還有用白求恩代表救死扶傷的醫生,用雷鋒代表樂于助人、熱心社會的人等等。曾經的《光明日報》中就出現過“一對老八路,兩個白求恩,任永志岳進夫婦離休后到山區義務行醫”,用白求恩代表醫生。
第三,以特征代本體。就是以一個人活著事物的典型特征來代表此類人和事物。例如常用“花白胡子”代替老人,用“芬芳”代替花等等。魯迅的《藥》中就出現了“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話”;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就是用“芳菲”指代了桃花;晉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用“黃發垂髫”指代老人和小孩。
第四,以官名地名代人。清劉熙載《藝概》:“柳州記山水,狀人物,論文章無不形容盡致?!逼渲械摹傲荨笔堑孛?,柳宗元任過柳州刺史,歷史上就稱他柳柳州或柳州。這是以地名代稱人名。
第五,以原料代成品。以事物的某樣重要的原材料代替這種事物。例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鏤心鳥跡之中,織辭魚網之上?!敝械摹棒~網”是造紙的原料,故以“魚網”指代紙帛。
(三) 借代修辭的作用
第一,簡潔形象。由于借代經常用某個特征來代表人或者事物,用具體的尺度來代表一個抽象的概念,所以借代修辭會使句子更加簡潔明了,卻用生動形象。例如:《西廂記》中的“紅娘”和牛郎織女七夕“搭鵲橋”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紅娘”經常被用作形容婚姻介紹者而“搭鵲橋”常被代作為介紹婚姻。用這種方式表達不僅使得語言給人以形象感,同時帶有美滿幸福的浪漫色彩。
第二,新鮮風趣。借代修辭手法在把一件事情形容的更加準確生動外,很多時候還能被用來調整標題結構,使得標題結構更加合理并且增加許多新鮮風趣的元素,使得標題更加具有吸引力。例如:《光明日報》的一篇報道標題就是“國產‘蜜蜂’編隊飛萬里”。這里就用“蜜蜂”這個飛機型號代替飛機,使得標題更加的生動。再如《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標題:“拉薩街頭出現英語熱 年輕喇嘛也念ABC”,其中“ABC”指代英語,使得標題結構不重復累贅的同時更加風趣易理解。
第三,含意豐富。借代修辭經常用具體的事物或人來代表一個含義,這使得句子不會只停留在簡單的表達意思上,而會更容易引起讀者的思考和發散,使句子的含義更加的豐富。例如《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篇報道標題是“沒有句號的人生——空軍英雄于福海事跡之三”,“句號”原本指的是一個陳述句完了以后所用的標點符號,此處指代為人民服務終止之時,標題表現了主人公為人民服務精神永不停歇的高貴品格。同樣,“祥子”是老舍著名作品《駱駝祥子》中的主人公,是一名生活品質低下的舊時代車夫。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就曾被引用為標題“祥子的后代”,用來指代勞苦大眾的新生活,寓意非常深刻。
(四)借代修辭的特點
第一,借代修辭總是根據詞語的運用來說的,被用作借代的詞語的意義具有臨時性。意思是,一個屬于借代用法的詞,它所表示的意義總是臨時的,而不是本身就具備有的,一旦離開了某個特定的語言環境,該借代的意義就不再具備。臨時性是判斷借代的一個重要特征,不具有這樣的一個特點在任何情況下都不依賴于語境而可以作某種意義理解的詞語就都不是借代。這一點常常被人們忽視,有不少講到修辭格的書或著作都誤把詞語的一般用法當做修辭上的借代。例如:來上海后這三四天就像三四年,她滿心積了無數的話,無數的淚!——“用‘淚’來代替‘痛苦’,雙方在意念上都有一定的聯系,都是以具體事物代抽象概念?!保ㄒΦ罘肌⑴苏酌鳌秾嵱脻h語修辭》,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6月版)。
第二,用作借代的詞語表示的事物與被代替的事物之間往往具有一定具有相關性而沒有相似性。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布衣”和“搭鵲橋”。布衣指代的是農民,因為農民最普遍的著裝就是簡單低廉的布衣,布衣被當做借代是因為和農民有相關性,而并不是說布衣像農民,有相似性。同樣的,搭鵲橋跟相親也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它們之間只存在著意義之間的相關性。
但是有時候,用作借代的詞語表示的事物與它代替的事物之間除了有相關性外,還具備相似性。雖然長期以來相似性都被看成是區分借代與借喻的一項重要指標,可是很多時候借代也有相似性的特點。例如魯迅的《故鄉》中把楊二嫂形容成為一個畫圖的圓規,是因為楊二嫂的腿長而直,和圓規有相似之處,所以后文就用圓規直接借代了楊二嫂,這種借代就跟借喻有很強的相似性。
第三,由于用作借代的詞語在表意上具有臨時性,需要一個特定的環境介紹以方便理解,所以在文章的上下文中一般都會有一個準確的描述,以方便后文中借代的引用。就拿上文說到的魯迅的“圓規”的借代來說,魯迅在之前就對楊二嫂的形象做了介紹:“(高而廋的楊二嫂)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這為后文中“圓規”的使用做下了鋪墊。
以上是借代的三個最主要的特點,是借代區別于其他修辭方法的重要判斷依據。借代是我國文學的一項重要的修辭方法,對借代修辭的研究與學習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我國文學,更好的理解前人的思想,更好的推進我國文學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 王希杰.借代的定義和范圍及本質.畢節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J].2004.
[3] 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
[4] 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5] 萬莉.論借代辭格產生的基礎.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
[5] 中文語法大全
[6] 倪寶元.大學修辭.上海[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7] 邢福義.現代漢語.北京[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8] 吳禮權.現代漢語修辭學[M].
作者簡介:余媛圓,中南大學12級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