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我沐浴在新課改的春風下,慶幸自己走進了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新課標為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教學方法更加靈活,教學氛圍更加民主。那么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堂怎樣的語文課呢?
一、寓教于樂
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在教學中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換言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的中心,是測評的對象,是檢驗的目標,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學生學的好不好,是否達到標準;決定了教師教的好不好,是否合格。所以教師的教要圍繞學生的學來展開,要傾力為學生打造一堂高效率、高水平的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我總結了以下幾點,謹供大家探討。
(一)提升個人素質,展現個人魅力
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許多優秀教師首先是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學生都愿意聽他們的課。有一位教師曾經說過:“要讓學生喜歡你的課,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你。”確實,如果學生都討厭上課的老師,又怎么能夠對你所教的課程感興趣呢?那么我們如何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呢?
有一項調查表明有十類老師是最受老師歡迎的。一是像父親一樣嚴而有度;二是有寬容心;三是風趣幽默;四是充滿愛心;五是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六是有真才實學;七是溫柔隨和;八是實習老師;九是帥哥老師;最后是美女老師。
以此觀之,要想成為一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一方面我們要提升自身專業素質,通過不斷的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掌握靈活的管理方法,善于管理,嚴而有度,以身作則,言行必果;另一方面要有積極的心態,風趣幽默,耐心寬容,滿懷愛心,像實習老師那樣有平等意識和新鮮知識;像帥哥、美女那樣有良好的精神氣質。從這兩方面入手,讓自己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從而使他們喜歡你的課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正真達到寓教于樂。
(二)滿足學生需要,形式多樣靈活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一是運用直觀教具,增添教學趣味。很多教師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更喜歡靈活多樣的教學,反對枯燥無味的刻板教學。在教學中,教具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充分有效的設計好、使用好教具,將能夠增添教學趣味,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傳授知識,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在語文教學中,也應注意教具的使用,特別是在低段教學中更應有效的利用好。我在講解一年級《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課前準備了幾幅烏鴉喝水的圖畫,圖畫中的烏鴉描畫的非常可愛,表現了烏鴉的聰明;并且直觀的展現烏鴉喝水的過程,在圖畫中還配有文字解說,展現了烏鴉思考的過程。整個圖畫就是一幅漫畫,學生對此表現了很大的興趣,在老師的引導下融入到了課文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是靈活教學方式,創設課堂情境。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遠離枯燥,激發興趣,融入到學習情境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傳統的語文教學不注重教學方法,往往是“填鴨式”灌輸,學生對語文課失去興趣,自然也就無法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實際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甚至老師可以領著學生走出課堂,打破課堂的限制,到廣闊的天地里去學習。一位二年級教師在講《畫風》這篇課文時,就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風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如何才能讓學生體會到風呢?這位老師別出心裁的帶領學生走出課堂,來到操場上讓學生觀察飄揚的國旗,拂動的柳枝,流動的白云……觀察之后讓學生說一說風是怎么樣的,如何才能畫出風來。如此,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鍛煉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說話寫話的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愛聽、愛思考、愛提問的課堂,好的課堂應該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投入其中。在興趣的指引下,將達到極佳的學習效果。
二、寓教于情
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活動,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溶情”,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語文教學中應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一)展現自我激情,煥發學習熱情。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工具性體現在語文是我們日常交際的工具,是我們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載體;而人文這個詞并不晦澀,對世界、對他人、對自身的理性的,善意的情感都可以是人文。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缺乏激情的教師,如何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能讓他們充滿熱情的學習呢?教師在教學中應向學生展現一個激情的“我”,也能夠煥發學生的激情。
無論課文中的情感是怎樣的,只要我們展示自我,就能夠感染學生,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二)和諧民主環境,營造心理氛圍
新課標倡導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師生在學習上是授受關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習個體,充分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放低姿態,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情感能夠被充分的激發。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一有的放矢是基本。無論課堂氛圍如何,都是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在營造和諧民主有效的課堂時,有的放矢是基本,要緊緊圍繞教學來進行。和諧民主的課堂應該是探討、析疑、交流的課堂,而不是脫離教學目的的玩耍。在探討、析疑和交流中激發學生情感,提高學生能力,達到教學目的。
二嚴而有度是保證。和諧民主的課堂不是放任不管的課堂,也不是絕對自由的課堂,絕對的自由和民主是不存在的。在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時應對學生要求嚴格,適時引導,以免背離教學;同時也應善待學生的小錯誤、小缺點,嚴而有度。
通過有效的課堂環境的營造,激發學生情感,既是和諧的課堂,又是情感的課堂;既寓教于情,又達到情感教育。
三、寓教于行
語文學科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在教學中應突出語文學科的工具性,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一個活動、實踐、學行統一的課堂。教師應給他們足夠的課堂實踐,給他們話語權,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除此之外,課堂外的實踐也必不可少,甚至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成了教師的“獨角戲”,教師代替了學生來思考。學生未充分參與,成了一只只被填的飽飽的“鴨子”,其學習能力得不到任何培養。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給學生一個知行合一的課堂,培養學生思考、感悟、品讀課文的能力,并在課堂中展現出來。讓課堂真正成為他們活動的舞臺,在參與和活動中達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樂、情、行,不是孤立的部分,而是整合在每一堂課中,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沒有樂趣的激發、情感的融入、行為的訓練,這樣的語文課堂是最無味、最空洞的。故而,我們應給孩子們一堂充滿樂趣、激發情感、訓練能力的語文課堂。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渴望成長,能像那些優秀教師一樣,為學生呈現一節節充滿樂趣又學得知識的語文課。以上是我對語文教學的一些拙見,“任重而道遠,士不可不弘毅”,我將繼續在教學之路上上下求索,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