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90后大學生逐漸進入校園,80后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那么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高校以及社會關心的問題。易班的引進與推廣給師生關系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西華大學師生進行了調查,分析了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師生關系在易班平臺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
關鍵詞:80后輔導員;90后大學生;易班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2
隨著時代的發展80后一代開始登上社會舞臺,在高校輔導員隊伍中,80后占據了很大的比例,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股巨大力量。與此同時,90后作為一個新的時代群體進入高校。他們出生并成長于中國改革開放成就最大,市場經濟發展最快,社會結構轉型劇烈,各種思潮急劇碰撞,價值觀分化多元的時代。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師生關系成為大學里一對重要的關系。伴隨著互聯網成為大學生的“第三課堂”,大學生越來越習慣通過網絡獲取知識、交流感情、表達訴求。高等學校高度重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并力求把校園網絡建設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新平臺。作為網絡平臺之一的易班,在這樣的背景下于2012年4月從上海被引進到西華大學。西華大學成為上海易班在滬外的首個推廣學校。在易班這一新型網絡模式下,高校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如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注點之一。
一、80后輔導員的特點
80 后輔導員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承受著周圍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極端自私主義等觀念的影響和沖擊。近年來,高校擴招以及院校資格升級,高校輔導員的入職門檻也水漲船高,進入高校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輔導員,主要以碩士畢業的80 后學生干部為主。特定的要求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綜合素質,
但是,與此前的輔導員群體相比,80 后輔導員也有自身的優點與不足。80后輔導員的優勢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年齡優勢。80后輔導員與廣大的90后大學生年齡相近,容易在觀念意識上產生共鳴。能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形成一種親近感。其次,學識優勢。眾多的80后輔導員在學歷上較之以往的輔導員有了更高要求和更多的追求,容易在學識上給學生更多的引導。最后,善于應用網絡。80后輔導員的大學生活是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成長的,在運用網絡技術方面較之以往的輔導員有更大的優勢。80后輔導員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于其一,剛剛踏入社會,人生閱歷有限,經驗不足。其二,剛剛大學畢業不久的80后輔導員,面對的是從學生到師長的轉變,學生工作的經驗普遍不足,需要虛心向老輔導員學習借鑒,更快地適應新的身份。
二、90后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
90 后作為新一代的“新新人類”,“時尚、青春、非主流”儼然已成為他們的代名詞。他們有著獨具特色的心里發展特征。
(一)個性鮮明張揚
說起前后十年兩代大學生的群體個性比較,幾乎所有的大學教師都會用到同樣的兩個詞來描述現在的 90 后大學生:自主、自信。90 后大學生是一個更年輕、更自我、更自信、更張揚的青年群體,他們不喜歡吶喊,卻讓人們分明已經聽到了“我狂故我在”的聲音。他們性情率真、想說就說、說想說的、做想做的、表現自我毫不掩飾。這種開朗、奔放的個性與內斂、低調的傳統性格相映成趣。撲面而來的個性——張揚與自信,已經成為大學校園里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線。他們追求獨立、自由,渴望有成人感,甚至故意裝成熟裝老成。但事實是,表面上的成熟掩飾不了他們內心的幼稚。
(二)自我中心意識較強
有人形象地描述,“70 后是做得很好卻說得一般,覺得還沒有做好;80 后是做得一般,自己卻覺得很好;90 后是還沒有去做就覺得自己最好。”90 后大學生有著很強的自我優越感經常流露的是“誰的青春有我狂”“唯我獨尊“”舍我其誰”的座右銘。大多數 90后大學生是獨生子女,理所當然他們有著極為自我,甚至有些自私的生活方式。有學者說,他們大多數只是為自己著想,幾乎不會由衷地為別人著想,犧牲和奉獻之類的詞語極少在他們的詞典里找得到。大多數 90 后習慣于把自己當成中心,其他人一定要圍著自己轉而且要按著自己的想法來滿足自己。而且他們不喜歡別人用 90 后固有的模式來評價自己。
(三)思想開放獨立
90 后大學生有著強烈的獨立意識,新時代的他們眼界開闊,敢問、敢說、敢闖,想有一番作為。他們比 80 后更早熟,發育得更早,知道得更多。每個人都對事物、社會現象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但在他們早熟的身體和思維背面,風華正茂的他們又在自我放縱的行為中透出幼稚和沖動。覺得自己已經到了成人的年齡,具備了獨立自理的能力和初步的社會處世能力,不希望由父母來為自己包辦一切。今天,90 后大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由單一走向多元,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很強的民主意識、環保意識,其思想是特別早熟的,無論是在生活方面還是在感情方面。
三、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師生關系的研究現狀
師生關系是高校關系中最為重要的關系之一。而和諧的輔導員與大學生的關系更是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工作的基本前提。隨著80后輔導員主導作用的日漸明顯,90后這一特殊群體的陸續進入,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如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個重點。
廖國聲(2012)討論了“80后”輔導員如何做好“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通過對90后大學生進行調查,他得出了90后眼中的優秀輔導員標準,并利用管理學SWOT分析法,分析了80后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優勢和劣勢。通過這樣的對比分析得出80后輔導員如何做好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刑亞楠(2010)發表了題為《當“80后”輔導員遇上“90后”大學生的文章》,文章旨在通過對90后大學生的思維范式進行描述,從而分析“80后”輔導員面對90后大學生所存在的機遇和挑戰。伴隨網絡高速發展和普及成長起來的兩代人之間的網絡口水戰正在不斷升級,而當二者之間系上師生關系的紐帶后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面對新形勢新變化,80后輔導員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做好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李雪芳,吳美嬌(2010)就網絡化背景下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做了詳細地研究并得出了有效辦法。
然而,易班與一般網絡平臺有相似性也有其特殊性。面對這樣一種新興的網絡交流平臺,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師生關系又出現了怎樣的景象,是值得初步推廣易班的高校思考的問題。充分利用這樣的平臺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推廣該新生事物的重要目的。本文主要通過對80后輔導員和90后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在易班平臺上師生關系的現狀,從而分析在易班平臺上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措施。
四、易班網絡平臺上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師生關系現狀
為調查在易班網絡平臺上,西華大學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師生關系狀況,作者在西華大學開展了問卷調查,分別對20名80后輔導員,和200名90后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20名輔導員涉及全校10個學院,200名大學生涉及全校10個學院。
通過調查發現,50%的輔導員把易班當做輔助工作平臺和與學生交流的平臺,40%的學生把易班當做輔助學習平臺和與輔導員交流的平臺。由此可見,西華大學師生對易班的認可度和使用度比較高。說明易班的推廣已收到較好的成效。此外,針對易班上開發的一些線上應用,如領養寵物,作者專門設計了一個問題關于被領養為寵物后的感受,80%的輔導員認為很有意思,20%的輔導員表示能平靜地接受這個事實。70%的學生認為被輔導員領養為寵物很有意思,30%表示能平靜接受。在網絡這個虛構的空間里,師生之間少了幾分嚴肅,多了幾分活潑和自由。學生和輔導員之間打破了以往中規中矩的氣氛,可見易班的這一應用是成功的,對于調節緊張的師生關系起到良好的效果。調查顯示,90%的輔導員對于學生在易班上發表的話題不會介意,90%的學生對于輔導員在易班上發布的通知文件等也不會感覺厭煩,這表明師生間關于學習和工作方面的溝通都比較順暢。
該調查還發現50%的學生上易班的時間在2小時以下,20%的輔導員上易班的時間在8小時以上。這說明師生易班在線時間都不夠長,導致及時交流不多,輔導員對學生思想狀況不能及時處理。通過對師生之間博文和心情回復率的調查發現,輔導員和學生的被回復率都較低。這樣就容易導致師生之間有效溝通的缺失,并影響雙方登陸易班的積極性。據調查100%的輔導員愿意在易班上與學生進行深度交流,然而僅有52%的學生愿意與輔導員在易班上進行深度交流,這表明大部分學生對在易班上分享自己的情感存在戒備心理。這樣會導致學生在易班上不說真話,從而不利于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
總的來說,在易班這個平臺上西華大學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師生關系較為和諧,輔導員能較為充分地利用這一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級事務。學生能較好地利用這一平臺參與班級事務及表達自己的看法。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師生之間深層的溝通較少,師生之間的交流不能做到及時,交流的頻率和范圍不夠廣。
五、在易班平臺上構建80后輔導員與 90后大學生和諧師生關系
如何利用易班平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安全教育的觸角延伸到網絡這個平臺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易班與QQ、微博、人人網等其他網絡交流工具有所不同,它的交流范圍的縮小使高校管理具有了可控性,可操作性和單純性。在這樣一個相對集中的網絡里對于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將起到良好的作用。通過調查總結和作者親自使用易班的經驗,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在易班平臺上構建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和諧的師生關系:
首先,加強輔導員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易班操作水平。80后輔導員普遍存在工作年限不長,工作經驗不足的問題。要想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就應該從自身出發,熟悉輔導員的業務知識,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建立信任。易班對于輔導員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一個新的平臺,要利用易班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必須學會如何使用易班。只有自己學會用了才能挖掘出它的作用。
其次,真正走進學生,建立和諧師生情。輔導員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就必須真正走進學生,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真正地做到為他們著想。記得我所帶的一個學生看到我寫的一條易班心情“心與心的溝通,可以換回理解和信任”時,她回復了我,在她的回復中她說道自己最近心情不好,說他的朋友都不理解她。看到這條回復后,我立即給她發了短信,請她下課到辦公室來坐坐。我請她坐下并且很親切地與她交流。她很樂意地跟我聊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困惑,我就像一個知心姐姐一樣跟她分析原因,給她安慰,并提供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半個月后,再次見到她時,她非常樂觀積極,她說她找回了往日的自己,非常感激我。看到她重新回到快樂的生活,我也非常開心。
最后,打破傳統觀念,緊跟時代步伐。通過易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好思想層面的正能量傳遞工作。易班屬于網絡的一種,自然具有所有網絡的特點,信息傳遞速度快是就是其中之一。結合9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點,80后輔導員要及時關注學生的易班動態,對于較為異常的信息要及時予以干預。90后敢想敢做的特點要求80后輔導員也要在易班上展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真誠地與學生交流,從而建立良好的溝通。
六、結語
隨著易班這個平臺地逐步完善,平臺建設的多元化將會為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創造更好的條件。我們在面對新事物時,要充分意識到其發展的必然性和超越性。易班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利用好易班構建良好的80后師生與90后大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值得進行更深探索的課題。
本文系上海市教衛黨委委托課題‘滬外高校易班建設試點’項目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03021508)
參考文獻:
[1] 崔景貴,90后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教育與職業,2008(35)
[2] 胡德平,80后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與探索,思想理論教育2010(07)
[3] 廖國聲,80后輔導員如何做好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傳承2012(8)
[4] 李雪芳,吳美嬌,網絡化背景下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8)
[5] 刑亞楠,當“80后”輔導員遇上“90后”大學生,北京教育,2010(3)
作者簡介:徐穎(1987-),女,漢族,四川眉山人,碩士,單位: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研究方向:教學法
曾渝理(1989-),女,漢族,重慶人,碩士,單位: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研究方向:教學法
程曦(1982-),女,漢族,四川瀘州人,講師,碩士,單位: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