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經濟整體增長放緩的時候,文化創意產業總體上卻呈現出反“經濟周期”逆勢上揚態勢,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文化創意產業是充分利用文化資源、科技人才資源進行創新發展的新興產業,具有技術密集、知識密集、附加值高、資源能源消耗低的特點,全球文化創意產業仍然保持逆勢而上的態勢,凸顯出強勁的發展活力和良好的發展勢頭。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鉆石模型;生產要素;產業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為充分發揮城市的文化資源優勢,近年來,有些城市全面推動以文化旅游、軟件開發與網絡服務、影視制作、文化創意、印刷包裝等產業門類為發展重點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取得了新的突破。但也同時應該注意到,城市文化創意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文化創意產業產值的總量、所繳的稅額、文化創意產業的規模與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一、文化創意產業內涵
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98年出臺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該文件明確提出,“所謂創意產業,就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所謂文化創意產業,就是要將抽象的文化直接轉化為具有高度經濟價值的“精致產業”。換言之,就是要將知識的原創性與變化性融入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之中,使它與經濟結合起來,發揮出產業的功能。顯然,這是一種使知識與智能創造產值的過程。
二、鉆石模型及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
(一)鉆石模型理論
1990年,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的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從競爭經濟學的角度研究產業集群問題并提出鉆石模型理論。完整的“鉆石模型體系”,包括影響產業競爭優勢的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及支柱產業和企業戰略、組織結構與競爭狀況及對產業競爭優勢產生重要影響的兩大變數——政府和機會。
1.生產要素:指一個國家在特定產業競爭中有關生產方面的情況,可分為初級要素(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氣候、非熟練勞動力等)和高級要素(如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知識資源等)。
2.需求條件:指本國市場對該產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如何,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國內購買者需求結構與特征、需求規模和需求增長方式及國內需求的增長率等。
3.相關及支柱產業:主要是指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水平。
4.企業戰略、組織結構與競爭狀況:指企業建立、組織和管理的環境及國內競爭的性質。
5.機會:指企業能否借助偶發事件,如世界或區域需求的劇烈波動、政府的政策變化、戰爭等,形成和提升產業的競爭優勢。
6.政府:指政府政策與其他各因素的相互影響關系。
波特認為,競爭優勢是動態變化的,是會隨著時間發生轉換的;影響競爭優勢的各個因素也是動態變化的;要想獲得競爭優勢,就必須使得整個菱形圖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處于一種動態運作之中。
(二)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分析
從“鉆石模型”的角度,著重分析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現狀。
1.生產要素
根據波特的鉆石模型,生產要素可以分為初級要素和高級要素,初級生產要素是指天然資源、氣候、地理位置、非技術工人、資金等,高級生產要素則是指現代通訊、信息、交通等基礎設施,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機構等。
2.文化創意產業需求狀況
文化創意企業的發展最終要以其創意產品的銷售來實現。文化創意企業應該準確地把握城市文化消費的需求并滿足這種需求,增強對需要的適應性、開拓觀念、拓寬思路是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國內需求市場是產業發展的動力。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不同之處在于企業可以及時發現國內市場的客戶需求,這是國外競爭對手所不及的。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還處于萌芽和成長的階段,具有很大的產業成長和發展空間,充分開發國內外文化消費者所需要的文化創意產品。
3.相關及支柱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的形成必須有外圍輔助產業的強有力的支撐,才能產生互惠互利的作用。創新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根本途徑,而通過企業聚集、產業聚集形成產業群正是創新實現的一種有效途徑。文化創意產業需要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高效的政策支持機制,高技術的基礎設施,相互接駁的產業鏈條,打破原有行業界限的重組場域,迅速順暢交換傳播的數字網絡和一個高度市場化的交易平臺。
4.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
產業是為生產直接相互競爭的產品或服務的企業集合,產業競爭力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創造一個良好的商業環境使該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可以從文化創意企業的影響、市場的規范程度以及企業內部的管理水平三個方面考慮。
三、提升城市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對策
(一)促進文化資源向文化創意產業的轉化,打造具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文化創意品牌
在有些城市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如何開發好、利用好這些資源,由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顯得尤為重要。制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相關產業政策,加大文化創意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相結合,提高文化創意產品的高科技含量,培育文化產品品牌。
(二)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的戰略重組,培育一批骨干、龍頭文化企業
創意產業行業發展相對不平衡,應因地制宜,確定重點行業并給予扶持發展。首先,大力扶持龍頭企業,支持企業上市,實施大公司戰略,培育名牌產品。著力拓展文化產品出口市場和信息服務。其次,要依托城市的特色和優勢企業,積極發展,建設一批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的示范基地和示范園區。最后,認真執行國家政策,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財稅扶持。
(三)加強資金、人才等要素市場建設,積極探索和建立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特點的投融資體系和人才培養機制
人才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動力。當務之急是要引進一批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具備寬闊國際視野的高端創意人才。加快培養、培訓文化創意研發設計、經營管理、營銷經紀人才;鼓勵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企業開展文化創意人才的國際交流。
參考文獻
[1] 張京成.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07)[R].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23.
[2] 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3] 城市統計局.城市統計年鑒200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4] 馮家臻,常平陽,曹林.陜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總體構想[J].產業分析,2007,(6):20-22.
[5] Arting365中國藝術設計聯盟,創意產業.陜西出臺新政支持民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作者簡介:王瑞,山東齊河人,現就讀于聊城大學,為12級藝術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