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法是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現存的環境問題,聯系馬克思的環境法思想,理論聯系實際,明白了環境問題中的主客體關系和實現解決此方案的最終目的,并且利用環境法給我們的啟示,在現實中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有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促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環境問題;馬克思主義環境法;當代啟示
中圖分類號:D922.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引言
環境法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時代,生態環境問題還沒有像今天這樣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但馬克思在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點上,對人與自然的關系闡述,提出了環境法的構想。這一理論基礎為我國改善生態環境現狀,實現可持續發展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本文通過研究一些相關文獻,明白了在解決生態文明問題前,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在此基礎上,做好一切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措施,最終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
一、馬克思人與自然的關系
人類文明的發展依次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三個階段。工業文明時期,人類取得了空前的輝煌成就,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這些進步和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進程造成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采,環境污染日趨嚴重,極大地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由此也使人類陷入了日益深重的生態危機之中。
由于人類對自然的控制意識,打破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因而馬克思生態文明觀的核心問題是人與自然的關系。馬克思從本體論的高度揭示人與自然的統一,從總體上把人與自然之間概括為對象性關系。馬克思認為,人與自然之間是密不可分的,人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及其社會活動是在自然界中進行的,自然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永恒前提條件。人是主體,自然是客體,人與自然之間除了共生共榮的一體性關系外,還是一種相互對象性的關系。人以自然為對象,自然以人為對象,正是在互為對象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形成了有機的統一整體。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我們可以發現,人與自然通俗來說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一個矛盾體的兩個方面,相互統一,卻又相互對立、互相作用的對象。
二、馬克思人與自然關系對現實生態問題的認識
馬克思的人與自然的關系讓我們知道,自然界先于人類而存在,在人類產生之前,它按照自己的規律獨立運行,是先有自然界,而后才有人和人的社會。自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對自然的依賴性構成了人與自然的出發點。人類離不開自然界,必須依賴自然界,靠自然界生存。沒有自然資源,就沒有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積累和發展。自然界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人類索取的數量超過自然界能夠承受的限度,會給自己帶來災難。
現實生活,自然界的資源是有限的,但是人們為了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違背了自然界自身發展的規律,超額超量的使用自然資源,這使得自然環境問題不斷擴大。人與自然的關系表明,人與自然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人的生存發展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和制約,因而現今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最終必然會傷害人類自身。近兩年中,本應該春光明媚的好時節,卻變成了冰雪交加的時代,受到地震、狂風暴雨侵襲的國家不計其數,損失也極其慘重。而隨著我國工業化的發展,很多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短缺的問題也相繼產生。如:工業廢水、廢氣、廢渣不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到自然環境中,污染水源和空氣;工業生產消耗了煤炭等資源,自然資源短缺;城市缺乏規劃,生活垃圾的堆積沒有得到妥善處理,人民生活居住條件依舊惡劣等等。環境危機、生態失衡、自然資源日漸枯竭等已經成為當代人類面臨的嚴峻問題。這些現實教訓,讓我們明白,一切都需要按照規律辦事,如若違背規律,則最終部分的傷害會阻礙整體的發展。
三、馬克思環境法的啟示
馬克思環境法哲學對人與自然的調節功能,歸根到底是由人來實現的。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的發展活動的參與,自然界的人化程度越來越高,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日益復雜,人類的實踐活動是“自然存在物”轉化為“人化自然”最重要的中介和橋梁。而在馬克思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論基礎上,形成的環境法律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辯證統一,環境是二者關系的中介。馬克思的環境法中,環境權從廣義上來說,包括了自然體的環境權、未來人的環境權和當代人的環境權。環境法的價值應該體現公正——從橫向上來說,是人類和自然界事物的權利都應該得到尊重;從縱向上說,是當代人和后代人的權利都應該得到尊重。對前者,應該強調,在開發自然的時候尊重自然規律,適度開發和循環利用,善待其他的生命形式,應該將其他生物納入人類的道德規范之中,并且在法律上給予主體資格;而對后者,則強調當代人和后代人對有限資源的分配正義,要求將未出世的后代人視作當代人一樣,給予應有的權利,尊重他們的利益,可以平等地利用和享有地球上的資源。
當今世界,環境問題的大量涌現,自然生態系統愈發脆弱,甚至面臨著崩潰的危險,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迫在眉睫。馬克思的環境法則啟示我們,要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保持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發展循環經濟。而循環經濟的核心就是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投入,降低消耗,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實行集約化經營,在企業中推行清潔生產,對可能產生的污染進行全程控制,把廢棄物的處理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逐步建立起不同企業間的物質能源相互轉換與供求的體系,使企業生產成本降到最低,效益得到提高,并通過強制性規范和獎勵性規范來引導我國循環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在實施循環經濟的同時,自然和社會的和諧依賴于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共同發展與進步,努力推進社會的進步,從而完成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目標。
參考文獻
[1] 鞠美華.論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環境法意義.法制博覽,2013(2).
[2] 侯廷智,邰麗華.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理論及其現實意義,2011.
[3] 席宛秋.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與我國環境法制建設研究,2011(3).
[4] 谷體健.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及其當代價值,2011.
[5] 陳海嵩.馬克思恩格斯環境法哲學初探評介.法學理論研究,2007(1).
作者簡介:王竹梅(1991-)女,碩士,江西黎川人,主要研究方向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