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關聯理論為理論基礎,從聽話者和說話者的角度,探討認知語境在言語交際中的作用。
關鍵詞:認知語境,言語交際,聽話者,說話者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ce Theory,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roles of cognitive context in successful verbal communication from both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s perspectives.
Key words:cognitive context;verbal communication;speaker;hearer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2
斯珀波和威爾遜在《關聯性:交際與認知》中提出了有別于傳統意義的語境觀——認知語境。認知語境具有完形性、人本性和動態性,注重分析交際者的心理狀態和認知過程。他們指出:認知語境是人們所明白的一系列能感知并能進行推斷的事實或假設構成的集合,是一個心理建構體,通常是由詞匯信息、百科信息和邏輯信息構成的。成功的言語交際是一個相對概念,它是一種明示-推理交際,是交際雙方在互明和最佳關聯的條件下實現或基本實現交際意圖的過程。通過對日常交際中的一些語料分析,本文主要從說話者和聽話者的角度探討認知語境在成功的言語交際中的作用。
言語交際是一種有目的的雙向活動。在交際的過程中,說話者向聽話者傳遞他的交際意圖,而聽話者則嘗試識別這種意圖。比如下面的例子:
(1) Teacher:Would you tell me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Student:Yes,I would.
在例(1)中,老師的意圖是讓學生給出這個題的答案,而學生的回答只領會了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并沒有識別其信息含義。那么,這樣的交際是失敗的。因此成功的言語交際取決于雙方的交際意圖是否實現。斯珀波和威爾遜認為,在言語交際的過程中,說話者通過一些明示手段表達傳信意圖和交際意圖,聽話者則通過推理得出話語含義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1.說話者的認知語境
從說話者的角度來說,成功的交際就是調用他的相關認知語境來表達他的意圖,同時這個意圖又能夠輕易被聽話者識別。因此,說話者要保證其話語的關聯性。斯珀波和威爾遜在關聯理論中指出,處理話語所付出的努力和語境效果是關聯的重要條件。要達到關聯,說話者必須謹慎構建話語,為了使他的話語相關,說話者要推測聽話者已有的信息。筆者從三個方面來探討說話者的認知語境的作用。
1.1 認知語境能有助于言語信息的恰當表達
為了實現成功的言語交際,說話者盡量用最佳關聯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聽話者不用費太多的心力便能取得最佳的語境效果。也就是說,說話者要盡量用合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圖。比如:
(2) A:Good morning!Nice to see you again.
B1:Good morning!Me too.
(3) A:Have you had your breakfast?
B2:Yes.How about you?
在上面的例子中,A是一名中國人,在一家外企工作,深諳不同文化的人的交流方式。在例(2)中,他與一位美國同事打招呼,所以談論天氣,而在例(3)中,他與一位中國同事打招呼,問:你吃飯了嗎?對不同的人打招呼,他選擇了不同的話語,是因為他的認知語境,尤其是百科知識中的文化背景讓他選擇不同的話題與不同的同事交流。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說話者能夠很好地利用自己的認知語境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
然而,由于人們的社會地位,經驗的不同,人們的認知語境也是不同的,因此,即便是出于同樣的交際意圖,人們的表達也可能是不同的。比如:
(3) 對不起,打擾一下,請問現在幾點了?
(4) 請問現在幾點了?
(5) 幾點了?
這幾句話都是在問時間,但是表達方式上還是有區別的。第(3)可能是對陌生人說話,所以口吻非常地客氣,第(4)可能是對普通普或者同事,第(5)則的對非常親密的朋友或者家人。
1.2認知語境能增強說話者的明示
明示就是使一個想要顯明某事的意圖變得顯明的行為。在我們的言語交際中,我們可以通過面部表情、手勢、語音語調、話語等來實現明示。不同的話語可能表達相同的意圖,而相同的話語也可能暗含不同的意圖。關聯理論認為,在成功的言語交際中,說話者試圖在互明和最佳關聯的基礎上表達他的傳信意圖。因此,說話者的明示行為就非常重要,而他的認知語境能夠提升他的明示行為。比如:
(6) A:你還記得李老師嗎?就是我們母校的校長。他現在是市長啦。
B:是嗎?
在上面的例子中,為了使聽話者知道“李老師”,又追加了“李老師是母校校長”,以此使得他的表達更加顯明。同時,聽話者也更容易用最少的努力推斷出說話者的交際意圖。
(7)A:I do love Allen Poe’s works.I mean the poet.
B:Oh,which poem do you like best?
在例(7)中,說話者通過自己的認知語境將Allen Poe是個詩人的事實對聽話者顯明,那么,不管聽話者事前是否知道Allen Poe是個詩人都能將談話進行下去。
1.3認知語境能夠增強語境效果
在交際的過程中,說話者總是不斷地在構建他的認知語境,這也就是認知語境的動態性。斯珀波和威爾遜指出新的信息和現有認知語境具有三種關聯方式,因此產生三種語境效果:
一是新信息與語境相互作用產生語境效果;
二是新信息提供進一步的證據以加強已有語境;
三是新信息與已有語境想矛盾因而放棄原有假設。
只要新信息在語境中產生語境效果,那么它就是相關聯的。語境效果越大,關聯性越強,處理信息所付出的心力就越小。
(7) A:You must be proud.
B:What do you mean?
A:You have another student admitted by Peking University.
A:Yes.She is diligent.
說話者的第一句話未能激活聽話者的現有假設,而他繼續給出“你的學生被北京大學錄取”這個新信息,加強了已有語境,產生了語境效果。由此也可以看出說話者在不斷地對認知語境進行選擇加工,同時,認知語境又能夠加強語境效果。
2.聽話者的認知語境
從聽話者的角度來說,交際就是一個推理過程,首先他理解說話者的話語,然后在互明和最佳關聯的基礎之上,通過自己的認知語境來推斷說話者的交際意圖。筆者將會從促進理解和增強推理兩個方面來探討聽話者的認知語境的作用。
2.1.認知語境能促進言語信息的有效理解
盡管我們認為說話者盡量用最佳關聯的方式來表達,但是同一句話也可以有多種理解。因此,聽話者要通過自己的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幫助理解。而由于人的認知語境不同,不同的聽話者會從同一句話推斷出不同的信息意圖和傳信意圖。
(8)She cannot bear children,
在這個例子中,“bear”一詞有兩種意思,這就導致這句話也至少有兩種理解:
(8a)She is unable to give birth to children.
(8b)She cannot tolerate children.
那么,聽話者就要從自己的認知語境中提取相關信息來進行理解,如果是指一位已經做媽媽的女性,那么應該選取(8b)的理解方式,如果是因為某種身體原因,那么應該是(8a)的理解。尤其是在處理帶有歧義的話語時,聽話者的認知語境就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它也是言語信息有效理解的重要依據。
(9)A:Have you watched the movie Les Misérables?
Mary:You know I don’t like the works by Anne Hathaway.
在上面的例子中,聽話者并沒有直接回答問題,但是她的回答清楚地表達她不喜歡安妮海瑟薇的作品,而悲慘世界就是由她主演的。而這些信息聽話者都沒有直接表達,那么說話者是如何理解的呢?
詞匯信息:You know I don’t like the works by Anne Hathaway.
百科知識:1)Anne Hathaway is an actress.
2)Les Misérables is one of the works of Anne Hathaway.
邏輯信息:Someone who does not like the works by Anne Hathaway cannot be expected to like Les Misérables
如果聽話者沒有關于安妮海瑟薇和《悲慘世界》的相關語境信息,那么就不能有效理解話語了。
2.2 認知語境能增強聽話者的推理
上面已經提到,明示和推理是交際過程中的兩個方面。從聽話者的角度來說,交際過程就是推理過程,他要通過自己的認知語境,從說話者的明示手段中推斷出他的交際意圖。而在實際的交際過程中,人們很多時候都是傾向于委婉地表達自己。這就要求聽話者推斷說話者的隱含意義。
(10)A:I played badminton with Mr.Li.Guess what,he’s Lindan!
B:You didn’t know that?
在上面的例子中,很明顯聽話者理解了說話者想要表達的意思,那么他是如何通過自己的認知語境來推理的呢?
詞匯信息:Mr.Li is Lindan.
百科知識:Mr.Li plays badminton.Lindan is the world champion in this field.
邏輯信息:Mr.Li is a very good player just like Lindan.
可以看出,聽話者的認知語境有助于他推導說話者的意思,而他的回答表明他早已經知道李老師羽毛球打得好。
在言語交際過程中,不管是說話者還是聽話者都在不斷構建自己的認知語境,不斷豐富自己的各方面信息,這對于交際的成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說話者是信息的生產者,要確保話語表達足夠關聯,盡量采用對聽話者顯明的信息,這樣聽話者能夠付出較少的心力取得較大的語境效果。對聽話者而言,他是信息的加工者,所有的信息在他的大腦里進行加工,依靠自己的認知語境推導出說話者的意圖,并且加以反饋,使得交際可以繼續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 SperberWilson.1986.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Oxford:Blackwell
[2] 劉建芳,認知語境對話語理解的解釋和制約[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3] 邱天河,尋找關聯亮點,推導會話含義[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8
[4] 朱永生,語境動態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2005
作者簡介:鄧小燕(1985-),女,四川巴中人,碩士,研究方向:翻譯與翻譯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