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清代宮廷劇”、“古裝穿越劇”受到廣泛熱捧,在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談資的同時,也不斷遭到雷劇、爛片的罵聲,成為一種獨特的影視現象。不少研究者已從穿越劇的情境建構、文化心理等多個視角分析過這一現象的原因。而筆者認為,闡釋此現象的關鍵在于對觀眾接受心理的把握,即找到影視作品角色與受眾心理的契合點;而對社會及商業文化心理等外圍因素的探討則顯得較為次要。
關鍵詞:清宮劇;古裝穿越?。淮┰叫睦?;受眾心理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所謂“穿越”,即是時空雙重跨越的簡單說法。在此我們首先要明確“穿越”所包含的兩個向度:第一,從現在看歷史;第二,從古代看現代。我們在看待“穿越劇”時往往只注意到其一,僅僅從現代看古代,因而分析也多帶有對古代田園牧歌生活的感性追溯,并簡單地認為這就是人們喜歡“穿越劇”的普遍心理。其實我們還忽略了另一個向度,即觀眾往往還帶有一種“看未來”的傾向,通過古典情境中的現代意識覺醒來實現。概括起來,就是“人們面對世界、自我和他者的感知定位”,是在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歷史想象中尋找自我認同。
一、對主人公角色身份升級的認同
“穿越”的臨界點便是主人公以某種靈異的方式進入到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時空中,是過去身份的結束,也是新角色的開始。我們不難看出,主人公在穿越前有著雷同的身份特征:在現實生活平庸、單調,生活并不得志,并且難以融入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是比較邊緣化的人物。甚至可以說,她們想要拼命逃離已有的生活狀態和場域。而意外的穿越經歷被看作是她們的“重生”:《宮鎖心玉》里的晴川原來是一個讀書不上進的女學生,為追一幅古畫離奇的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間,成為頗受重視的宮女?!恫讲襟@心》里的若曦曾經是一個事業不得意的小資白領,遭遇車禍意外穿越到清代成為將門之女。她們都將現代女性的性格帶到了古代——美麗善良、堅韌執著、膽大心細;加之熟悉清代歷史,知曉歷史人物的命運,便得到許多人的親睞;因而也總是能夠在身陷絕境時得到他人相助。這正貼合了當代人的重要心理:其一,“穿越”使之脫離了現代生活的壓抑、束縛,結束了平庸與掙扎的現實境遇,而暗示其可憑借幸運和努力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價值。其二,她們在時間的推進中褪去了現代生活的散漫個性,個人的無力感及平庸感,而代之以對他人和國家的責任意識,獲得了人的主體性。這種角色身份的轉換、升級迎合了現在大多數都市人迷茫、焦慮的心境,使之不自覺地帶入自我情感,以此獲得了精神上的提升。
二、對角色在特定時代環境中遭遇的認同
女主角雖然知曉歷史人物的命運,但卻無力阻止朝代興替的腥風血雨。身處其中,她們爭取獨立選擇愛情的權利,想要改寫歷史結局,卻又深陷于歷史必然性的矛盾中。一個有趣的現象值得思考:穿越劇多男追一女的劇情結構雖被指“雷同”,卻仍然無法阻擋觀眾喜愛的熱情。筆者認為原因有二:其一,從女性角度看,穿越后的女主角已化身為集美麗、善良、智慧、癡情于一身的完美女性,她們陷入情困糾葛的遭遇必然得到觀眾的垂憐和情感上的共鳴。其二,從社會歷史角度看,無法逃逸封建社會既定文化和禮教的約束,無法完全決定自己情感和命運的走向,這不僅是女主人公的個人遭遇,還影射出現實社會中許多年輕人的共同經歷。自我觀照容易使觀眾產生情感認同,也決定了“穿越劇”久熱不衰的命運。
三、傳統與現代思想價值的交鋒
穿越劇以其獨有的時空跨越優勢,穿插進了古今變換、魔幻、靈異、探險等元素,在情節和場景的豐富性上煞得先機。兩大時空的轉換導致人物生活情境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帶來傳統與現代思想的交鋒?!斑^去就像是現在的拓展,它幾乎總是構成了某種基礎,在此基礎上,將此時此事作為自己籌碼的思想彼此沖突著”。[1]比如晴川,在穿越前她迷戀清代歷史,尤其喜歡雍正一朝;而穿越后,她不僅發現歷史并無想象中好玩,還因為特立獨行的個性難以改變,因此變得郁郁寡歡。但她最后與“白馬王子”八阿哥在現實生活中相遇,情節打動觀眾。歷史與現實的交疊,讓人物擁有了更多嘗試不同形態生活的可能:在古代,她伸張出那個時代不應有的女性獨立意識;在現代,又邂逅了田園牧歌式的真摯愛情。這都令世人羨慕和驚異。我們發現,穿越劇的主要觀眾還是那些承受著社會與個人雙重壓力的青少年和都市群體,孤獨、彷徨、空虛、無奈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他們人生的主題。他們對過去的執戀,對未來的惶惑心理,統統都可以在穿越劇中找到“答案”。穿越劇給予他們實現自我窺探、自我找尋、自我發泄的契機,給壓抑、迷茫的心靈以田園牧歌式的精神慰撫。
四、女性主義的回歸兼及對父權文化的“溫和”解構
穿越劇的主角基本都由女性擔當,而她們卻身處于封建父權社會。有學者用“身穿心不穿”來概括女主角的整體特征,十分貼切:她們身上具有強烈的現代意識,突出表現在男女平權的問題上。她們身兼男性化的性格:智慧、勇敢、執著、技藝超群,譬如解救他人于危難,追求婚姻的自由……她們以溫和的方式打破了父權社會堅硬冰冷的堡壘,又保留著傳統女性善解人意的特點。她們還無意間卷入了父權社會的糾葛中,身份的特殊性使她們能以獨有的方式向君主進言獻策,溫和美麗的氣質又使之能夠“獨當一面”的化解權利、欲望的爭斗。毋庸置疑,女性對父權社會獨特的參與方式必能迎合女性觀眾的喜愛,而構筑在“父權制社會”外殼下的劇情又不會使男性觀眾產生反感——兩者的結合,成為“穿越劇”接受心理最大的亮點。
五、平面化時代的“英雄主義”情結
有學者認為許多宮廷劇、穿越劇都帶有后現代色彩,它們的共同點在于“對精英文化的解構”。還有批評者指出不少作品存在平面化、拼貼化、無深度、歷史感缺失等問題。誠然,穿越劇的確存在這樣的缺憾;但它作為大眾文化狂歡的產物,在精英文化失落的當代樹立起了代表平民化、世俗化的旗幟,無疑是進步的。這面旗幟又由女性擔綱,更賦予了它新的意義。比如親眼目睹“九龍奪嫡”的若曦,她雖不能改變歷史格局,卻可以運用歷史知識的預知能力幫助身邊的人渡過難關。她做別人不敢嘗試的事情,不卑不亢,這一切都源于她心中的正義和追求善與美的信念。穿越劇正給人們提供一個改變命運、做“英雄”的機會,一個重新來過的想象空間。它具有重構現實的可能,特別是在當今這個“英雄”失落,充滿無力感的時代。因此也可以說,穿越劇正是現代意識及思想的產物,是對現存秩序的背離、抵抗甚至是反叛,同時也是整個時代精神和心理的生動寫照。
六、結語
宮廷穿越劇讓觀眾在現實與歷史的碰撞中審視自我,在時空交替的歷史想象中尋找心理認同,讓本我與理想的自我相戀。那些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圓滿的自我以“穿越”的方式獲得角色升級的優越感;在與穿越主角相似境遇的體驗中獲得情感認同;在傳統與現代思想的交融中得到心靈的撫慰;從女性主義的隱晦表達中感受主體性的召喚;最終在“英雄主義”的想象中實現道德精神的凈化。這些“穿越”心理構成“清宮穿越劇”飽受熱捧的重要原因,也是最為直接和特別的原因。
參考文獻
[1] [德]鮑吾剛.《中國人的幸福觀》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第5 頁.
[2] 尹紅曉.《“穿越劇”的文化解讀——以<步步驚心>為例》電影評介,2012第16期.
[3] 曾晨.《從穿越劇的表象與內核看女性主義的反回歸與回歸》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