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峰
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學生僅僅掌握簡單的基礎知識是不行的,這不僅不符合我們的教學要求、高考要求,也不符合學生自身的發展要求。因此,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全面的基礎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逐漸學會自主學習,這是我們高中數學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學生自身發展所必需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學生能否順利理解各種抽象數學知識的前提,也是學生能否逐漸喜歡數學,進行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我們每一名數學教師都應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對學生來說,他們的創新能力主要表現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能夠積極主動,饒有興趣地參與進來;解題的過程中是否能夠有明確的解題思路,或者是有與其他學生不同的解題思路;討論的過程中是否能夠從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思考問題。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總結了一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方式、方法,現闡述如下。
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師生情感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要想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首先就應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使學生能夠毫無心理壓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我們更容易對學生的思維方向、思維方式加以引導,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一)利用恰當的教學語言拉近師生距離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語言不僅要準確易懂、風趣幽默,更重要的是通過語言傳遞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如激勵性的語言會使學生愉快地上好一堂課,而責怪、訓斥,甚至污辱的語言會使學生遠離課堂、遠離教師,從而對該教師所教學科失去興趣。上課時,教師要經常用“你太棒了!”“還有別的做法嗎?”等語言來提醒并促進優等生去探索多種解答途徑,讓其感覺到學習數學的奧秘;用“你先坐下,再想一想”或“老師再給你一次機會”等語言讓后進生感覺自己沒有被拋棄,讓他們找到自信,體會學習樂趣。
(二)利用恰當的教學手勢拉近師生距離
教師的手勢可傳遞大量的信息,自然安詳的手勢可幫助教師陳述教學內容;柔軟舒緩的手勢可幫助抒情表意;急劇有力的手勢可升華激昂的情感。例如,教師演示教具,要緩慢到位,不要草草收場,要顧全大局,要力爭將數十名學生的眼睛引到自己的身邊,讓他們感覺到這節課要學習什么、探索什么。當學生回答問題特別到位、有創意時,教師要豎起大拇指表示肯定。另外,當教師組織學生活動時,如果學生在活動中出現了問題,教師應鼓勵其繼續做下去。如果仍不會,教師要出手相助,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在自己身邊。
(三)利用和藹可親的教師形象拉近師生距離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不但要以飽滿的熱情面對學生,用微笑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還應注重眼神的傳遞。教師伴隨著教學活動而流露出來的期待的目光、疑問的目光、嚴肅的目光等,都能表現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和要求,都能無聲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怎樣用眼神去交流,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上進的意識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學生,投去不同的目光。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良好的思維活動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需要教師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學設計要力求圍繞教學環節以教材本身的銜接、轉折、延伸不斷制造“懸念”,創設引起學生好奇心的教學情境。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開動腦筋思考問題,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開始。此外,在章節結束后,我們還要圍繞教材內容把整章節的內容串聯起來講解,使學生對整章節的知識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這種模式的教學一方面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一個回顧和總結,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使學生能夠在使用的時候信手拈來。并且,總結回顧式的教學中講授的都是學生已知的內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跟隨教師的進度思考各個知識點。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夠“趁熱打鐵”地提出一些問題,必定能夠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這就達到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重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多利用教具、生活用品、電子演示等形式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
三、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導成分。發散思維的實質在于展開思維活動時,圍繞某個中心問題,向四面進行輻射狀態的思考和聯想。廣泛聯系與中心問題有關的材料信息,開拓學生的思路,以達到創新與發展的目的。在數學教學中,培養思維發散性的較好途徑有:1.給學生創造勇于發言、自由思考的條件。教師鼓勵學生“異想天開”,哪怕是錯誤的想法,也要找出閃光點,提高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多角度看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橫向、縱向聯想能力的創新意識。2.一題多解方法訓練。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角度來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思維多向發展,多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都得到充分發揮,得到積極鍛煉的機會,使學生能不斷開拓思路。
四、要經常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課堂上有意地創設生動愉悅的情境,會使學生產生靈感,再加上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就會使學生感到新奇,從而誘發學習興趣。教師在45分鐘里,應從各個角度來觀察,從心理換位的角度來思考,及時準確地發現學生的不明之處,不怕費時間、費力氣,徹底為學生解惑,逐漸地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轉化學生的思考角度,多方面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才有可能把原先一些費勁繁瑣的計算問題簡化下來,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考慮如何探索獲取更多知識,真正實現數學內容彈性化以及學生發展空間的擴大化,使學生有機會接觸一些有更重要價值的數學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下,數學知識的掌握已經遠遠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各種知識,更要掌握各種知識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創新思維能力是數學學習中最重要的思維能力,它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其他領域的學習能力,可以說是學生走上社會的必備能力。因此,我們每一名數學教師都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