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權
摘要: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或失去興趣,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本文通過對原因的分析,詳細論述了如何激發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激發;學習數學;興趣
一、分析原因,對癥下藥
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或失去興趣,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因為數學學習比較枯燥抽象,不像有的學科那樣圖文并茂、直觀生動。從學生年齡性格特征上看,他們自制力較差,喜歡就學,不喜歡就不學,這樣就造成很多學生一上數學課就頭痛,更談不上興趣可言了。從數學的應用范圍來看,在生活中,數學實用性小,有的學生認為只要學會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就能解決生活中碰到的運算問題。而且現在還有計算機和電腦,他們忽視了在學數學的過程中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也得到了提高。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就要具體原因具體分析,對癥下藥。首先,以思想教育為突破口,進行名人成才故事教育,使他們在思想上重視數學。其次,要加強課堂模式的創新,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另外,教師要多和學生交流,增進師生友誼,這樣才可以全面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習信心,從而培養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充分了解數學,激發求知欲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從數學學科本身的知識特點和恰到好處的教學方法中產生的。因此,教師應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結合數學和其他學科的密切聯系,讓學生了解數學。數學是科學知識寶冠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有著重要的地位。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數學與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如工程的測量,圖紙的設計,各企事業單位的預算和統計等等,處處都用到數學,使學生充分了解數學,明確數學在知識體系中的重要位置及價值所在,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三、創設問題情境,增強學習動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巧設懸念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懸念作為一種學習心理機制是由學生對所學知識未完成和不滿足感而產生的,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和教材具體內容,恰當設置懸念。
好的課堂提問,有利于喚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師的精心設問將學生的認識與教材之間的矛盾揭示出來,并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給學生,使他們產生疑慮、困惑,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我在備課時,總是再三推敲所要提問的內容,力爭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用直觀生動的教具,創設問題情境。中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在講授比較抽象的數學問題時,如能恰當地使用教具,就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創設一個活躍的課堂氣氛。如講軸對稱時,可做一等腰三角形的模型,在課堂上親自給他們折疊,使學生發現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從而得到軸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這一性質,這樣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容易,學生也有了興趣,發現數學并不是枯燥無味的,由此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運用通俗幽默的語言創設學習情境。數學語言抽象而且枯燥,學生不易接受,也不樂意接受。而通俗幽默的語言能使人感到自然親切,使人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新知識,加深記憶。如講完全平方公式時把不好記的公式改編成順口溜:“首平方、末平方、兩倍首末中間放,遇到同號各負正,遇到異號負當中。”學生念起來朗朗上口,一念就會,而且不易忘記。
四、教育學生恰當運用學習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幫助學生學習的同時,也應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使學生看到自己的能力,能產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有些學生學習比較努力,聽課專心,對基礎知識掌握得很好,但方法呆板,一遇到靈活題目就不知從何下手,結果成績并不理想,從而對學好數學失去信心。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不應諷刺挖苦,而應諄諄教導,指導其學習方法。
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從題目類型著手,按照解題思路,首先應審題,找相等關系,然后再設未知數、列方程,最后解方程、檢驗、寫出答案。在講解方程時,可添加一些小問題,由一個個小問題的提問和解答中逐步分析深入,求得結果,就好像走陡坡,多鋪設幾個臺階,讓學生順臺階逐步而上。久而久之,學生也能自鋪臺階,順著由淺到深的思路來解決問題,這樣就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做到觸類旁通。對于成績較差、信心不足、有自卑感的學生,教師應個別談心,并根據反饋情況找出阻礙學生成績提高的原因,幫助他們改進學習方法。
五、肯定成績,增強學習信心
學生對數學的內在興趣的產生與學生的自信心有著密切關系,而學習上的自信心主要來自學生學會教師所教的知識并取得好的成績。由于數學知識較為抽象,一些學生學習時往往感到吃力、乏味、學得十分苦惱,原因在于學習中不能弄懂、學會,考試得不到好成績,從而對數學失去信心,因此也沒有了興趣,并對數學有恐懼感。為此,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做有心人,課堂上要把數學知識講得清楚明白,并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把靜止的內容動態化,一定要使學生弄懂、學會,當他們一有進步就及時肯定、鼓勵,以減輕思想負擔,并采取一些具體、針對性強的措施,幫助他們逐步跟上大家的步伐,重新樹立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這樣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會逐漸產生。
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恰如其分的評價與及時的獎勵,有著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和激發學習數學動機的重要作用,學生普遍有獲得良好評價和獎勵的動機。為了能及時地肯定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成績,在課堂上設立獎勵制度,對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及時獎勵,這樣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他們為班集體爭光的集體榮譽感,從而也調動了學習較差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六、融洽關系,建立友誼
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教師的態度,良好的師生關系能產生“愛屋及烏”的效應,學生對教師的情感會遷移到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所以,數學教師應始終置身于學生群體中,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尊重、熱愛、關心學生,溝通思想,建立起誠摯友誼,共同營造出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這樣就能使學生從心底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