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閱 霍科
輿論作為多數人的共同意見,作為一種觀念的集合,是社會思潮的言語表達,是意識形態的特定表現形式。輿論可以誘導社會思潮、影響意識形態。輿論工作十分重要,事關大是大非,事關人心向背,事關安定團結和社會進步。對輿論要掌握和引導,決不能聽之任之,放任自流。
黨員干部有責任以鮮明的態度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幫助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最大程度地消除分歧、凝聚共識。
一、把握輿論導向的重要性
輿論一詞古已有之,可以理解為社會大眾的言論。輿論可以是五花八門的,然而輿論導向和輿論不同。
輿論導向,是一種運用輿論操縱人們的意識,引導人們的意向,從而控制人們的行為,使他們按照輿論引導者的意圖、路線、方針、規章從事社會活動的傳播行為。
輿論導向正確與否,政治標準是根本標準,具體到我國,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有利于進一步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有利于鼓舞和激勵人們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社會進步而艱苦創業,開拓創新;有利于人們分清是非,堅持真善美,抵制假惡丑;有利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反映社情民意,社會政治穩定。
1.把握正確輿論導向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敗。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而輿論可以引導民意。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黨所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更加突出,正確的輿論導向可以使全社會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加快實現全面小康。
2.把握正確輿論導向事關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在經濟方面,曾經,在“海南毒香蕉”事件上,香蕉致癌的謠言使得我國香蕉產業遭受重創,出口份額銳減,損失慘重,由輿論亂象造成的產業重創例子還有不少。輿論導向把握得好,可以規范經濟秩序,調節經濟的發展,保護我國各個產業健康成長。
在社會領域,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可以破謠言、正視聽、樹規范,引導群眾的行為取向,是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輿論反映社情民意,對輿論進行引導能夠化解社會矛盾,疏通民意,消除謠言,安定人心,維護正常的社會運轉秩序。
3.把握輿論導向在思想道德領域也具有重要意義。正確的輿論導向是一種“軟約束力”,告訴人們應該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把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道德、新風尚傳遞到千家萬戶。有利于培養人們崇高的道德情操,增強人們的公德、職業道德意識和自尊、自愛、自強之心,對于扶正祛邪、揚善懲惡、匡扶正義、凈化世風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我國輿論引導所遇到的挑戰
1.西化信息滲進輿論領域,意識形態遭到挑戰。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交鋒深刻復雜,西方國家有意識地加緊向全世界推銷意識形態,策動形形色色的“顏色革命”。這種顏色革命,往往先拿輿論當突破口。國際上各種反動勢力利用各種手段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宣傳,進行意識形態與文化上的滲透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此,我們應該保持高度警惕。與此同時,我國社會轉型期階段特征和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相比的滯后性,導致人民群眾在社會劇烈變動中,心里震蕩加劇,利益受損,為負面輿論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一些攻擊黨、抹黑黨員干部的負面輿論,致使部分公眾情緒消極,催生不良社會心態,沖擊到我國的意識形態領域。
2.社會輿論的真實性受到威脅。新聞媒體的商業化運作導致個別商業網站和新聞從業者缺乏職業道德,為了獲取“眼球效應”或經濟利益,為網絡謠言推波助瀾,使公民的名譽權、隱私權、肖像權等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這不僅嚴重破壞健康的網絡輿情環境,而且大大沖擊了人們的道德觀念。
3.新興媒體給輿論引導帶來的難題。例如,媒體炒作風潮盛行。為制造轟動效應以吸引眼球,新興媒體慣用炒作的手法。當公眾沉浸于虛假熱點中時,正確輿論引導也就無從談起了。
4.政府職能轉換不到位,輿論引導手段的缺乏使得不利言論、不實言論泛濫。對于目前的一些不實言論,我國尚缺乏有效的管理約束手段。現在一些媒體就掀起了“輿論倒逼改革”的聲浪。媒體有意識地深刻披露現實,試圖以輿論的力量推動相關的改革。這說明政府職能需要盡快完善,管理輿論不能就輿論談輿論,而是需要下深工夫。
三、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的途徑方法
1.要堅持黨對新聞媒體的領導,加強意識形態建設。新聞出版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是輿論陣地,必須堅持我黨對新聞事業,特別是黨對新興媒體的領導。要注意提高新聞工作者的黨性原則,樹立新聞媒體的政治意識、主體意識、大局意識。在發揮媒體的監督功能時,要注意提高政治敏銳度和鑒別能力。必須重視在社會輿論領域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重視在輿論中的馬克思主義陣地。用馬克思主義統領社會輿論建設就是在社會輿論中,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保駕護航。
2.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配套機制體制建設,樹立新時期道德規范和文化防御體系,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3.用法律武器作為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的根本手段。盡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運用法律武器管好輿論。由于我國司法建設和社會發展相比的滯后性,使得相關法律在處理新問題上難免力不從心。這時產生民意的呼聲、輿論的呼喚本來是有合理性的。但是,如果讓輿論改變司法審判結果,就會有人利用輿論操控法律。這才是真正有違公平,有害于社會有序發展。作為一個法治國家,我們應該以完備完善的法律,讓任何人不必用過輿論來影響司法實踐,不需要通過輿論來伸張正義,還社會一個清明的視聽環境。
4.積極吸納輿論的積極作用,重視輿論監督。社會輿情的發展尤其是網絡輿論的興起,有力推動了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在新媒體時代,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開始主動通過網絡就公共問題等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公眾通過新媒體表達訴求、抒發己見,對政府決策形成了有益的補充和推動,對公共管理體制機制、運作模式及政策制定等產生重大影響,有力推動了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完善。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