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翠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質(zhì)教育的推進,物理課堂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獨立實驗、聯(lián)系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高效課堂包括三方面的內(nèi)涵:一是提高課堂效率,二是提高課堂效益的最大化,三是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學原則,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還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探究和尋找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途徑。筆者結合多年的物理教學實踐,淺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以與各位同行共勉。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一)課前做好“三備”
1.備課標。依據(jù)課程標準進行教材的研究,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盡量做到詳略得當;依據(jù)課程標準進行學生活動的設計,我們要認真分析“知識技能”與“學習活動”之間的聯(lián)系,從實際出發(fā),實施建議中的活動或重新設計活動。
2.備教材。對物理教材的透徹理解是上好每節(jié)課的必要前提。首先,學期伊始,教師要把自己所要教的教材熟悉一遍,明確各部分內(nèi)容在整個教材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知識系統(tǒng)。其次,授課前教師更要明白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和作用,思考如何使前后內(nèi)容連貫起來,以及用何種方式進行講解,學生才會有興趣去接受。最后,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且不能局限于教材。物理與生活密切相關,我們要廣泛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教材為平臺,充分挖掘、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為物理課堂教學服務。
3.備學生。課堂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個班級成員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才可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思學生所惑、解學生所疑、答學生所問。只有這樣教學的針對性才會強,教學效果才有保證。
(二)精心編寫導學案
導學案即指導學生學習活動的教案。在充分分析課標、教材、學生的基礎上,設計體現(xiàn)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獲的教學活動方案,具體包括自學、對學、組學、學以致用、隨堂檢測幾個部分。
1.自學部分。主要是一節(jié)課的重點基礎知識,這部分內(nèi)容學生都可以在課本中查找到答案,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按質(zhì)按量地完成。
2.對學部分。即兩個學生共同完成,主要是一些基本結構與功能的認識與識記。
3.組學部分。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以小組的力量共同得出的有深度、有廣度,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知識內(nèi)容。
4.學以致用部分。物理學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設計學以致用的部分,既集中了他們的精力,又將所學內(nèi)容與實際結合了起來。
5.隨堂檢測部分。隨堂檢測的內(nèi)容既要體現(xiàn)一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nèi)容,又要體現(xiàn)分層教學。分成A、B卷,A卷是基礎知識的鞏固,B卷是拓展提高的內(nèi)容。
二、科學設計靈活處理,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chuàng)造融洽互動氛圍,生成和諧課堂
和諧課堂是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各種教學要素配合得合理,就會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tài),從而形成一種合力,進而有力地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健康發(fā)展。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平等、誠摯、友善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自愛和自信的品格。再者,良好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學生在心理上靠近教師,從而主動地接近教師,提高與教師交往的機率,縮小與教師的心理距離,使得學生樂于從教師方面接受大量的信息,模仿教師的思想行為。從而學生才會樂意融入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
(二)創(chuàng)設新、趣教學情境導入,激活高效課堂
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物理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有些物理概念或定理比較抽象,若不借助實驗或生活現(xiàn)象解釋,單憑教師喋喋不休的講解,學生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創(chuàng)設新穎有趣的教學情景導入,讓學生通過觀察或思考迅速作出回答,從而快速進入新課活動。
如在教學“慣性”時,我先給全班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早餐時,老公要拿煮熟的雞蛋給我吃,忽然發(fā)覺昨晚不小心把熟蛋和生蛋混合了,他分不清熟蛋和生蛋,急得團團轉。幸虧有我這個物理老師在,我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個小難題。然后我問全班學生我是怎么分清熟蛋和生蛋的。回答真可謂五花八門,最后我引導學生用慣性進行解答:熟蛋里的蛋白和蛋黃是固體,構成的是一個實心整體;而生蛋里面的蛋黃和蛋白是液體,如果我們采用同樣大小的力旋轉兩個蛋,可以看到他們旋轉的快慢不同,旋轉時間長短也不同。生蛋里是液體與固體蛋殼,不能構成整體,由于慣性,仍然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于是阻礙了蛋殼的旋轉,使其轉得慢一些,時間就長一些。通過這個生活小常識,學生對“慣性”的興趣一下子被調(diào)動了起來,課堂在情景導入后高效運轉起來。
(三)合理利用導學案,使課堂效率最大化
導學案是教師在課下精心準備的,在充分分析教材與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完成的,課下準備的導學案只是完成了一小步,課上的合理利用才能充分體現(xiàn)它的作用。
教學過程中的自學、對學和組學部分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處理和掌控,最難處理的是學以致用和隨堂檢測部分。因為經(jīng)過自學、對學、組學后,學生已經(jīng)十分疲憊了,“學以致用和隨堂檢測”處理不好,這兩部分的活動時間就成了垃圾時間,而這兩部分卻是檢查學生掌握和理解當堂物理知識最為關鍵的階段。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合理設計、重點側重這兩部分活動,使課堂效率最大化。具體操作如下:首先,讓學生將所學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用本節(jié)所學物理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如熟雞蛋和生雞蛋的分辨;其次,根據(jù)學生能力水平差異,把其分成兩個層次進行隨堂檢測,A卷由基礎較弱的學生完成,B卷由能力稍好的學生完成并解釋原因,這樣做既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又可以指導其他學生,讓所有學生都有所收獲,真正使課堂效率最大化。
總之,要建構物理高效課堂,只有通過教師的充分備課,科學設計、靈活處理,把課堂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有效地結合起來,真正讓學生投入到課堂活動與互動之中,我們的物理課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劉金玉,《高效課堂八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張麗萍,《淺談如何提供物理課堂效率》[J],2010
3.任桂婷,《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效率的途徑》[J],2011
【責編 田彩霞】